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职人,是日语中对于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以前主要是指传统手工业者,而现在许多掌握着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可以被称作“职人”。


吴克己,与吴宝春和陈抚光等世界冠军被评为为台湾九大职人之一。


他曾经担任营业额4千万新台币的台湾知名烘焙坊总监,Boulangerie K 烘焙培训中心负责人,任职台湾唯一一个公立餐饮大专院校高雄餐旅大学的讲师职位。对他而言“食对的味,做对的事”是他一生的目标。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左三为吴克己


一:在日本期间的打三为吴克己磨,为他日后在烘焙道路上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也坚定了他的理念。

克己老师刚开始始在日本公司工作,他的老师曾对他说:

我们必须抱有一生悬命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克己老师说:“从我老师和生活环境里理解到,做面包这件事情对我而言是一辈子的事情,在这件事上面我必须非常非常的用心。因为是一辈子的事情,很长很长。

所以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要不断地学习,每年会去国外进修,会去和朋友交流,不停的提升自己,一辈子好好地做好这一件事情就好了。

因为一生悬命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速成的事,所以我必须要在面包行业保持不断的学习热情,不断的去冲刺,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我对于一生悬命的看法。

我会跑去各种各样的地方尝试不一样的料理感受不一样的东西,同时我是对这些东西真的很好奇有兴趣,无意中的不刻意的那些灵感会源源不断,我身边会有个小本本随时把出现的灵感记录下来。”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我们一直卖一些“不好卖”的面包。比如面包的这个颜色,我们知道面包这个颜色才算烤的够,面包的香味才会出来,才会有嚼劲但是对于客人而言,这个颜色会太黑。

但是这个方面我们会坚持,我们从内场走到外场不断地和客人去沟通,不断地走到前面和客人说明这个面包,面包是要软,但是口感上要有弹性,不是软烂软烂的那种,这种颜色是刚好的。

我们开讲座甚至开放了我们的厨房让客人跟我学面包,晚上还会约客人到店里花两个小时的时间聊跟面包有关的生活,也让我太太作为一个行外人的角度来向客人说明她是怎样处理我的面包,还带客人去我们原材料的农场,去感受我们原材料的用心。

我们不断地在做这些事情,在有些业者看来,你只要做出市场要的面包就好了,不需要做那么多。但在我们看来我们知道这件事是好的,只是还没有被大家认同,所以我们还在坚持。

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年都有,终于在我们的不断不断地坚持下,大家认可了我们,第一认可我们用的是好的原料;第二认可我们是无添加的;第三认可我们用的是好的设备。

另外是经营者的心态很重要,这个坚持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好卖的面包你不卖偏偏卖别人卖不好的面包。

加香精和纯原料味道这两种面包,没有说谁对谁错,这只是一种经营的态度,只是说我比较想卖这一类我卖的面包。这其实是看你想开这个店铺三年,五年还是一辈子。”

对于自己的小店,无论是对顾客,自己还是员工都做到负责,他说,在日本很多人都是一家店守一辈子,那是他向往的。

老师说起自己对面包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小时候每天都会经过家门口巷子的面包巴士。这也是他成为面包职人后最想做的一件事,带上满满一车的面包,让消失的面包车再次出现,让跟他一样长大后依然怀念面包巴士的人带来小时候的幸福与喜悦。

他收购了一台30年的老福斯,装载着满满一车的面包,并命名为T3幸福的面包巴士。

有台湾媒体苹果日报采访问

“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千言万语,吴克己老师只回复了一句话:

“我如果不做,那会后悔一辈子”

“我知道,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那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且快乐的!”

他做过全台湾最贵的店,也做过最大的店,最终回归亲民温暖的小店。

“真正好吃的东西会让人在味觉上产生记忆的,这个记忆比颜值更令人印象深刻。

一家店如果没有特色产品,就等于没有灵魂。

面包店的面包好吃最重要,好吃胜过一切。

好吃的面包也并不一定用国外进口最贵食材,有时候,试着在当地发现和寻找好的原料,也会带来惊喜。”

他的品牌定位:用当地食材做出一家面包店,这样的店是不可复制的。

他的小店理论,小店不小:温暖、亲民、美味,个性。

开一间温暖的、价格亲民味道美味,又带有当地特色的个性小店,这是克己老师一生所向往与追求。


二:对学生不藏私,尽心尽力倾囊相授。

有学生向克己老师抱怨为什么操作这么复杂,但是他只说一句话:我出书不是为了让你好操作,是为了让你做出正确好吃的面包。

对学生不藏私,尽心尽力倾囊相授。

印象最深的是吴克己老师说:无论是授课还是出书没有什么好隐藏的,我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进步,明天的和今天的我是不一样的,我把今天最好的教授给别人,大家可以一起进步。

他先后出版《职人手感吐司》、《小家庭面包》和《东京巷弄卖面包》,多本书籍登上台湾百大畅销书单,《职人手感吐司》一书狂销十万册。

其中《东京巷弄卖面包》,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他写书尽心,里面种类齐全,走访东京巷里的每个角落,在东京巷内的屹立不倒的老店里去寻找大众喜爱的味蕾盛宴,而那些小店,因为有职人精神,而深受附近街坊欢迎,在巷弄里被一代又一代延续。

他的书都适合小家庭烘焙爱好者,看着一目了然,实则这些配方都是经过他反复实验,最终认定为好吃的品种。

至今教授的学生数不胜数,各种游学团出现在日本东京的巷弄内,在法国的街头。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但是,若要追寻起来他为何可以做到尽心尽力,其实跟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克己老师的父亲,曾以第一名毕业于台大法律系(台大法律系素以出领导人闻名,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等历任执政者都出自这所顶尖学府的严苛律系)。

但对于少年来说有个太过优异的父亲,未必幸事。

亲戚们下意识的对比,加上父亲从小的强势与厚望,冲垮了少年的意气风发,他开始变得随波逐流,国中成绩吊车尾也毫不在乎,直到有一天和朋友吃甜品说起不如去学烘焙,迷茫的少年终于回归了航线。

高雄餐旅作为台湾观光餐饮的最高学府并不好考,参考第一年,吴克己便被刷下来。

他第二年,在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的努力学习下,除去英语其它科目分数已经超过餐旅大学的分数线,并最终以英语1分的成绩进入了高雄餐旅大学。

大学四年兢兢业业的学习,后来到日本公司,大师傅严厉起来甚至会挨打也从没想过放弃,依旧勤奋练习,终于破茧成蝶。

其实会读书和会做面包是相通的,如果他对读书有兴趣,一样会读的像他爸爸一样好。不管是读书还是烹饪,把兴趣经营到极致,都值得respect

他后来回忆说起这一段说,当时市面上的书不适合于家庭制作,而很多爱好烘焙的人又无法进入这一行,所以他开始转而开始授课,不藏私的教授学生,因为他深知学习这条路上独自摸索的艰辛,学不会的迷茫。


三:心怀善意,装下星海:行善的同时,需得心存歉意,因为这世上没有什么比善意更伤人。

他曾带着砌窑师傅,为台湾深山部落建起面包窑,教会他们制作面包,利用当地的食物和特色,让当地成为外人开三个小时的车也要前往购买的面包店。

他不愿那玛夏部落在媒体面前不断曝光自己,因为慈善不断被一遍又一遍的曝光,反而像是带着功利心的煽情与鼓动。

在行善时顾及着他人感受,不沉湎于救世主般的高尚情怀,心怀星辰和海洋。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去年八月,克己老师以及多位烘焙人,带着温暖的面包甜点,以及“小店策略联盟”课程全部收益,还有大家自费捐助的物资来到广州,在广东韶关乳源镇,进行第一期“小店策略联盟精准扶贫公益活动(第一期)”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当时一起还有自发前往的烘焙爱好者,大家自主拿来许多礼品食物,克己老师为孩子们自费买了18个烤箱,为镇上18名贫困/留守儿童捐赠他们的爱心,他们的父母从小不在身边,或是没有劳动力,其中有个孩子天生听不见…

那些孩子有的是第一次吃上面包,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用懵懂的双眼看待这个世界,你给予他多少善意,他便能感知多少善意。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就在今年,在这场全球灾难面前,在武汉最危难时刻,克己老师发起面包同学会捐赠,募集物资直接对接武汉医院。

那一刻,在这场世纪灾难面前,我才感知到克己老师的人格魅力,他不单单是小店店主,而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职人吴克己:一生悬命,食对的味,做对的事。


公益,可能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是一件事,一场活动。但对那些受到公益帮助的人而言,你的付出可能是他们能够铭记一生的温暖。

生命最珍贵的不是活了多久,而是希望被成全了多少,在力所能及处,散发自己的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