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记事 片段

大家好!我是张家大少,初次见面,请大家多多包涵。今天,我为大家分享我从小怎么过清明节的,我今年29岁,身份证上的信息显示我已经30岁了,但我想保留我最后的倔犟。人,总是年轻比较好,好像跑题了,言归正传,清明节在我们家乡还是一个比较浓重的节日,主要就是祭祀祖先,上坟。

  •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我8岁那年,咳咳,你得竖着耳朵认真地听我娓娓道来,集中精神,也别太紧张,没有恐怖故事。那年,我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正是好奇心非常重的年龄,长辈们在清明节就会往草纸上写字,用毛笔写,我有幸表演了我的书法,可惜,那字写得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具体写的是什么呢?我至今还记得,就是祖辈们生于哪年?然后逝于哪年哪日,然后带给他们纸钱的是谁,要写具体名字。然后后人烧纸,也叫“包”,不知道此“包”字对不对,反正就是草纸做的就叫“包”。然后会在包里放一些钱纸,要烧给祖先,好叫他们保佑我们祖下世辈健康,顺利。
  • 最让我开心的当然是这天我们什么都不用干,要准备做好吃的。反正,鸡,鸭、鱼肉这些是少不了的,最喜欢的就是大猪蹄子,那时候的大猪蹄子可好吃了,非常美味,不用任何先进的技术进行加工,完全纯手工制作,那怎么形容呢?用东北话说就是,哎呀,那老香了!
  • 除了吃,当然就是扫墓了,然后给祖先们上祭品。以前,人小不懂事,我四叔就是村里的“二流子” ,就怎么形容呢?就比“树哥” 好一点,当然了,时代在进步四叔已经结婚生子了。那时候我们把祭品放在墓上,后面发现不见了,四叔就告诉我说,祭品被祖先给吃了,那时候我胆子还挺大,总想着见祖先一面,当然这也就是一个能梦想,也不希望实现这个梦想。现在明白了,那就是哄小孩的,说实话有点“缺德” 。
  •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就是挂清,就是要去山上砍“树叉” 然后挂上像白无常穿的那种白色的纸,非常白,这个挂上去,也是村里一道吓人的风景线。
  •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一直保持传播下去,关注我,我是张家大少,我会写下有趣好玩的分享给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