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應付生活中的各種人際關係是一種負擔?屬於社恐嗎?

小麥姐呀


您好,非常開心回答您的問題。

覺得應付生活困難,不一定就是“社恐”。

“社恐”是一種嚴重的社交障礙,不但會在心理對社交恐懼到了極點,而且還會在社交時因極度恐慌、焦慮而產生手足無措、語無倫次的外在表現。如果您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就不是社恐。

為什麼你會覺得應付人際交往是一種負擔?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1.性格原因

有可能你是內向性格,對內在世界的興趣比對外在世界的興趣大,更喜歡安靜和獨處,人際關係中外界的過多刺激會讓你覺得是一種消耗。

2.你在不對等的人際關係中得不到滋養

有可能你在人際關係中特別在意別人的態度,過於注重去滿足別人的需要,而很少表達自己的態度和需要,這樣的人際關係對你來說就是不對等的。

一味在意和滿足別人,讓你只有消耗而得不到人際關係的滋養,自然會覺得人際關係是負擔。

3.害怕別人的負面評價,害怕面對自己的笨拙

有可能是在人際關係中,你常常特別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特別害怕他們對你的言行舉止給予負面評價,也害怕你的表現笨拙,不願意面對自己表現不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才覺得人際關係是負擔。

4.關係質量問題

最後一種可能是關係質量問題,可能在你的生活中還沒有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係,一種能讓你徹底放鬆完全做真實的自己、並且能得到最大支持的關係,而是必須得你小心翼翼維持,這樣的人際關係自然就是對你的極大消耗,讓你覺得是負擔了。

以上四個原因都有可能是造成你覺得應付生活中人際關係是負擔的原因,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分析,不難找出自己是哪一種或哪幾種情況,找到原因後,有針對性地加以調整,讓自己能在人際關係獲得滋養,就不會覺得是負擔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耐得寒霜心理屋


你好呀,我是熊貓君劉女士。

我很能理解你的困惑。當我們成長到一定階段,我們遇到人際交往的煩惱。我們會覺得應付人際關係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甚至覺得自己天然就不擅長和人相處。

我想你還沒有處於真正的社交恐懼中,因為你至少還在和外界保持著一定程度的交流,可是,你需要重視自己的社交能力以及對社交排斥的焦慮心態。

因為很多社交恐懼症的前兆,就是感覺厭倦和別人打交道。

我們想擁有很多身邊人,想得到很多人的正向評價,可是我們又覺得融入不進自己想融入的圈子,花太多時間維持所謂的關係,感覺自己的時間都被擠佔了。

一邊害怕著孤獨和負面評價

一邊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時刻。

這種矛盾從來都存在。

我們內心裡彷彿有兩個自己在拉扯。

有些人甚至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影響了自己的生活愉悅度。

為什麼我們需要建立社會關係呢?

從人格心理學特質理論流派的角度來說。

一個人的自我多數是由社會關係界定的,我們是誰,是由圍繞著我們的各種他人的評價所定義的。

而所有他人對我們反饋。

都慢慢會美化成我們自己的心理鏡像。

我們人類在刀耕火種的年代,靠的是群居生存,大家一起住在山洞裡,相互扶持,才得以延續種族的發展。雖然,現代社會,我們已經逐漸擺脫了群族的生活。

但是,那種渴望抱團的心理需求,卻一直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

為什麼當我們周圍的關係豐富起來的時候,我們卻又開始不安了呢?

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時間被別人佔用,我們會渴望能夠擁有自己的時間。這是因為,人類除了滿足社會需求,還有對於內在的平衡需求。

從精神分析流派的角度來看。

人內心的我,是需要保持一種長期平衡穩定的狀態的。

我們需要在紛繁複雜的外界裡面,探索自己內在的精神需要,即對自己的認知和覺知。是通過自我察覺而形成的。來自外界的朋友親眷給我們評價,也許和我們內心需求存在矛盾和不匹配。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過度壓抑自己內心對自己的空間需求,一味的去滿足人際關係裡他人對我們的期待。

我們就會感覺到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往往就是心理問題產生的起源。

————————————————

我們很多人都會遇到社交煩惱。

我們有很多圈子,也有很多熟人。

  • 有很多圈子想要融入但是耗時很多。
  • 有很多熟人想要擺脫但沒辦法拒絕。
  • 好像沒有個人時間邊界總是被佔。

一般會遇到這種困惑,可以推測你是一個比較矛盾的人人,你很需要來自群體的歸屬感,可是,你是為了融入而融入。

當你發現,你需要不斷的去維護很多關係來獲得別人對你的好感的時候,你就會覺得累。可能這個圈子不一定真的適合你。

我們經常會感到自己的邊界被別人所擠佔刻,好像沒有了個人時間。

你想今天一個人去健身房,結果別人打電話給你讓你一起吃雞開黑。

你今天準備一個人去圖書館看書,結果別人約你去吃火鍋

你今天本來想早點睡,結果朋友們一個微信就把你叫醒要和你聊個天,或者叫你出去喝酒。

你原本有很多個人計劃,但你的計劃總是很難執行,因為我們總沒有勇氣去拒絕。

當然,你最大的矛盾,

邊界感是需要自己訓練出來的,而不是被動的被他人影響的你沒有給自己一個強大的內心信念,沒有涇渭分明的一條界線。

你的自我空間自然會變得越來小,長期以往你就會覺得困惑。甚至會厭倦和別人建立社交關係,認為這是一種生活的負擔。

————————————————

根據我上面的分析,針對您的問題,我給您提出以下建議:

一、放輕鬆,不要強行去迎合你的圈子,從他人反饋變為自我反饋。

很多人會把他人關係看的特別特別特別重要,可是,越是用力越適得其反。

老祖宗有四字箴言:過猶不及。

如果你真的符合那個圈子的要求,你又何必過度的去維護呢?大家該聚會的時候聚會,該討論的時候討論,該溝通的時候溝通。

合則聚,不和則散。

天下相處之道,無非此而已。

二、學會拒絕,不要害怕。

很多人喝酒就是這個道理,你明明喝不下了,別人說,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你能喝的裝什麼裝?

然後你就硬著頭皮喝了下去……

遭罪的是你自己!

你需要給自己定下自己的規則,當你覺得別人對你的需求逾越了自我規則的時候,勇敢的拒絕。

知己不求多,也沒無需刻意去附和。

沒有必要維持的關係要勇敢的斷舍離。

三、學會和自己相處,給自己找到空間。

人最需要的,不僅僅是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更需要的是自我的修煉。

我定期會獨自旅行,無論一天在怎麼忙,我都會抽出時間,自己寫點東西,看會書,自己一個人跑步。一個人練字。

這個過程中,無論別人如何要求,我都會提前告知,我這個時間段有自己要做的事情,通過自己和自己相處的過程中,我會更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因為沒有了外界的干擾,我的專注力也會提高。

學會控制自己,學會自律,學會自我管理,只有自己能夠理解分析問題。

————————————————

以上,就是我所有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對您能有一點點幫助。

與人交往,要張弛有度。

先自己修煉好自己,你才能獲得愉悅。

加油吧!


熊貓君劉女士


每一個人因性格、愛好和職業的不同,對人際交往的喜好和參予性也有著不同的感受。外向型性格的人特別喜歡交際並在交際中找到樂趣並享受它,他們相對樂觀開朗,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因為他們會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來滿足自己的全能自戀。內向型性格的人喜歡安靜獨處,相對穩重,踏實,深隧,在自我的獨處空間或與人獨處的空間能找到自己快樂,因此不喜歡過多的煩瑣人際交往,但同時要關注一下會不會影響自己與外界的溝通,因為人都是群居動物,不要讓過份的隨性破壞了他人的善意。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而每一片樹葉都帶著各自的使命在飛舞著自己的人生,願每一片樹葉都安好、自在!





一一一一若水


說的是,應酬是一種苦差事,要對人對事一不小心謹慎就得罪人,特別是朋友圈裡的應酬好辦,社會上的交際應酬就小巫見大巫了,所以說交際應酬是一種學問,公關人員必須的學好方能辦事時事半功倍!


遲到的認知者


內心還是個單純的真實的寶寶,討厭江湖險惡,人心叵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