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筆記整理

馬克思主義原理分為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論。

1.唯物論主要研究:世界具有統一的本原。事物是具有不斷髮展的過程。

2.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矛盾關係。

量變到質變的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

解釋: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和否定關係。不是非黑即白,方向上和路徑迂迴曲折。

3.認識論

包括人能不能認識世界,以及怎樣認識世界。主要要研究:實踐與認識,真理與結果,認識與意義。

第一次飛躍:從感性到理性認識。

第二次飛躍:從理性到實踐,在實踐中經過檢驗。

認識過程的反覆性,無限性意指無止境。

認識是多元的,真理是一元的。

什麼是生產力?

即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者,勞動對象。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有以下四條:

社會基本矛盾

階級鬥爭和革命

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

馬克思和恩格斯發現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主要解決資本主義讓其實現社會主義。

從理論到實踐

俄國的十月革命,由列寧發起,標誌著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從一國到多國。現存5個社會主義國家分別是,中國,朝鮮,古巴,老撾,越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唯一性,民族自信。

而蘇聯模式,是失敗的社會主義模式。

實現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1919~1949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誌著新中國的成立。

1949~1956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新民主主義是逐步向社會主義過度的一個時代。

1956~1976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時期。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在和平與發展的年代逐步形成的。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社會主義的本質:

解放並且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後實現共同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