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迴應“糧荒”擔憂:中國糧食完全能夠自給

疫情真的會引發糧食危機嗎?目前我國糧食市場供應情況怎樣?會出現供應不足和價格上漲的情況嗎?民以食為天的老百姓,真的有些擔憂了!一提到糧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米之類的食品,一直以來,糧食生產能夠自給自足也是我們的驕傲之處。

商務部回應“糧荒”擔憂:中國糧食完全能夠自給

就目前老百姓的諸多疑問,商務部消費促進司王斌副司長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糧食生產和消費國。並且糧食生產年年豐收,庫存儲備非常充足,價格長期趨於穩定狀態。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極小。”王斌又強調,在去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就達6.64億噸,和2018年相比增加了0.9%,同時創下歷史最高水平,也實現了“16連豐”。

另外,我國的口糧年平均消費量是2億多噸,在去年,三大主糧,小麥、玉米、大米庫存結餘為2.8億多噸,完全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即使不進口也不會造成我國糧食供給短缺的情況。他還表示,我國的糧食進口以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和小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的作用是品種串換及調劑作用。

據專家分析,全球糧食供給的總體處於過剩狀態。對於有的國家出臺的出口禁令主要是必須優先滿足該國糧食供給的需要。另外,常年作為進口調劑的作物主要是小麥和大米以及玉米等,小麥是963.6萬噸,玉米是720萬噸,大米是532萬噸。在進口配額內進口關稅是1至10%,超出配額的那部分進口就適用20至65%的進口最惠國稅率。

這個數量看起來好像很大,其實,和國內產量相比並不多。小麥主要是進口硬質小麥,用來烘烤麵包。因為國內生產的小麥時有重產量不重品質的現象。還有環境的汙染問題,市場對高品質小麥的需求的不斷增加,只能靠進口來彌補這些問題。

再說大米市場,泰國香米在國內的大米市場早有名氣,如果把進口量平均到我們每日的消費上來計酸,那就是非常少的量,因此,進口這些糧食作物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營養結構和適應高端的需求。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去年,我國進口農產品是149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3%;出口農產品是786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9%,進口穀物是1047萬噸,出口穀物是276萬噸,看來,穀物淨進口量僅僅佔了我國生產量以及消費量的2%左右。中國是做為龐大的農業國,農村人口就高達6億。

對於大多數農村人口來講,部分人外出打工,其餘的農民還是從事種地的工作,對中國農民來講,如果僅靠種地賺錢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因為有優良的種子和農業機械化,糧食豐收已經成為了每年的定局。農業豐收時常讓我們感到欣慰,但是,面臨的問題是,種地特別難賺錢。經常是一畝地賺不到一點錢也是經常事,如果遇到天災,種地就得賠錢了。

最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實施了進口政策,不斷增加包括穀物在內的食品進口,用來滿足老百姓日漸增長的消費升級需求。進口的主要目的也是進行糧食品種調劑以及地區調劑,目前,我國糧食完全可以自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