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這個清明節,我們應該緬懷和思考什麼

耳聽警報聲,心中甚惶恐。

英烈鑄輝煌,我等何寸功!

疫情之下的這個清明節,我們應該緬懷和思考什麼

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年不同往年,我們多了一群祭奠的逝者,那些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而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這一天,沒有了歡聲笑語娛樂八卦,多的是愁雲慘淡一片哀思。

哀思,不僅僅是沉痛的緬懷,還有深層的思考。

少兒時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孩童時候,每逢清明前後,常常陰雨連綿。出了村子,綠油油的麥田裡,隔不遠就冒出來一個小土包,那些都是村裡先人的墳墓。

小孩子調皮,爺爺奶奶常以鬼怪故事嚇唬,招數甚為好用。清明節前,大人們紛紛為逝去的親人上墳燒紙添土,孩子們則留在家中,不敢亂跑,生怕被小鬼抓到。

青年時的清明——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學生時代,懂的道理多了,便不再迷信鬼怪,對於清明也少了一些敬畏之心。後來,清明節成了國家法定節假日,彼時春光明媚,是踏青的好時節,大家對過節反而多了一些期盼。

放假回家,三五同伴相約一起田園踏青,碧藍色的天空,黃燦燦的油菜,綠油油的麥田,泥土的自然芬芳,對於關在教室太久的學生來說,真是視覺和嗅覺的盛宴。玩到興起處,躺在鬆軟的泥土裡打滾,此行種種,格外接地氣。

壯年時的清明——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待到後來,家中長輩多有仙逝。當年的少年也完成了學業,在外地紛紛安了家,一年難得歸故鄉。對故人的緬懷,對親人的思念,在清明之前便格外濃烈起來。

2018年6月25日晚間,奶奶壽終正寢,享年93歲,未能與她最疼愛的長孫見上最後一面。清明節前若能回到家中,來到奶奶墳前,添幾鍬新土,燒一些紙錢,吐一吐心聲,便是極好的。

今年的清明——警報響徹神州地,哀思充盈天地間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鬥爭中,一批醫務人員、幹部職工、社區工作者因公殉職,許多患者不幸罹難。4月4日10時整,防空警報鳴響,3分鐘,180秒,響在960公里土地上,響在14億人心坎間。

在那默哀的180秒裡,有幾句話像警報聲一樣,在我的腦海不斷迴盪:

耳聽警報聲,心中甚惶恐;英烈鑄輝煌,我等何寸功!

默哀結束後,我在朋友圈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立高樓,望紅旗;風沙大,迷了睛。 祭逝者,憶往昔;放遠眺,戰未來。

清明過後的歲月——莫忘傷痕與教訓,心中哀思不留痕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即性命和生命;偉大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使命。

對這個偉大的國家,我們充滿熱愛,渴望奉獻。

對那些偉大的烈士,我們非常尊敬,特別惋惜。

然而,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尊崇烈士,但我們也希望和平年代世上能少一些烈士,少一些因為管理不善、決策失誤、人為失職而產生的烈士。

疫情之下的這個清明節,我們應該緬懷和思考什麼

十幾年前,大學英語課本上有這樣一則故事: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以後,民眾想為那些戰死的英雄們立一塊氣勢恢宏的紀念碑,他們找到了最堅硬的石頭,卻不知碑文該寫什麼好,永垂不朽一類的話會把英雄們的鮮血埋沒,最後,他們寫了也許是世界上最簡單直白的卻也是最令人動容的碑文:願這些石頭像人們那樣堅硬。

願這次疫情永遠不要被人們遺忘:那些慘痛的教訓,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高尚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