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寒食節是古人很重視的一個節日,日期多在“清明”的前一天或者兩天。“寒食”即禁火吃冷食之意,因此“寒食節”又稱“禁菸節”或者“熟食日”等等。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

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今天就選取63首,加以評析,送與諸君欣賞。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唐代·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聖明的朝代沒有隱居的人,精英俊秀都來為朝廷獻力。

於是使那些東山中的隱士,不效法伯夷叔齊山中采薇。

你雖然落第離金馬門很遠,誰能說你的才能主張不對?

你經過江淮時度過寒食節,進入京洛時已經縫製春衣。

擺酒在長安路上為你送別,感嘆知心好友要與我分離。

你將要乘船迴歸南方故里,不多久就要回到自己家門。

綠樹伴隨著你遠去的身影,眼前孤城映照著落日餘暉。

我們的謀略雖然暫不見用,但不要因此就說知音稀微。

寒食夜有懷

《寒食夜有懷》

唐代·白居易

寒食非長非短夜,

春風不熱不寒天。

可憐時節堪相憶,

何況無燈各早眠。

寒食節,詩人的心思擾亂,夜晚裡的時間不那麼漫長也不短暫。春風吹來也感覺不冷不熱,在不能點燈的黑夜裡追憶親人們,只願早早入睡,在夢中與思念的親人們相見。

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在這清明節前一二天的寒食節裡,曠野蒼茫,古墓壘壘,悽風勁吹。在生死別離的地方悲痛萬分。不知道故人的亡靈在昏晦的黃泉下聽不聽得到我們思念的哭泣聲,淚水化作雨水灑落滿身悽然離去。

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唐代·白居易

上苑風煙好,中橋道路平。

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

宿醉頭仍重,晨遊眼乍明。

老慵雖省事,春誘尚多情。

遇客踟躕立,尋花取次行。

連錢嚼金勒,鑿落寫銀罌。

府醞傷教送,官娃豈要迎。

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鶯。

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

三年遇寒食,盡在洛陽城。

途中寒食

唐代·白居易

路傍寒食行人盡,獨佔春愁在路旁。

馬上垂鞭愁不語,風吹百草野田香。

唐德宗建中四年,兩河用兵,12歲的白居易與父母在越中避禍。逃難異鄉,恰逢寒食,正是暮春季節,春愁與鄉思一起湧上心頭。

作者騎馬站在路旁,呆呆地發愣,只有春風送來田野上的陣陣清香。作者以景寫情,把滿腹無處訴說的鄉思寫得深沉含蓄。

白居易少年聰慧,並且讀書非常刻苦,故而12歲就能寫出如此圓融動人的作品,可見其積累與巧思。

一百五日夜對月

唐代·杜甫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小寒時節,勉強吃一點飯,靠著烏幾,席地而坐,烏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頭上戴著褐色的帽子。春來水漲,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長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雲,有一萬多里,驀然生愁。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寒食

唐代·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江南的天氣溫暖,二月的花開滿了枝頭。詩人本是關西人,現遠行江南,獨自客居他鄉,已到寒食佳節。他的心裡無比地悲傷,更加思念親人。看見美麗的景色,在這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又怎麼不傷心呢?

孟雲卿有才名,詩風高古,卻仕途不順,天寶年間應試不第,大曆年間又流落江南,見識到百姓的疾苦,也屢屢為此發聲。此詩就是其中一例。

他流落江南,恰逢寒食卻內心湧起愁思,雖然處處雜花生樹,春景正美,但是終究不是家鄉。作者以樂景寫哀思,對比之下更有沉痛之意。他漂泊貧居,家中時常斷炊,別人禁菸是應節,他禁菸卻是無奈為之,從而傾吐出他內心深沉的鬱悶和不平。

這首詩,平易中見深刻,直訴時又委婉,善用對比映襯之法,細讀很有韻味。

雜詩

唐代·佚名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時令將近寒食,春雨綿綿春草萋萋;春風過處苗麥搖擺,堤上楊柳依依。

這是為什麼呵,我卻有家歸去不得?杜鵑呵,不要在我耳邊不停地悲啼。

寒食

唐代·沈佺期

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

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

天下家家熄滅火焰,整個大地都已不見炊煙。

不知道哪裡的火,能夠溫暖我這淒涼的遊子之心。

夜深 / 寒食夜

唐代·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這天寒食節怎麼還乍暖還寒呢?空氣裡輕寒的微風,悽迷暗淡,刺人肌膚的風迎面而來。那梅花已近開過了,正飄散著白雪的花瓣,卻杏花開得十分鮮豔。給詩人悽迷孤寂之感,在夜間看到附近園子裡有一座鞦韆架,鞦韆索斜斜地搭在架上,使詩人情不自禁想到當年的情事。那朦朧夜色裡望向鞦韆架,只見樓閣的暗影正隱現一片煙雨朦朧的空虛悵惘,令人黯然傷魂。

這首詩境界悽迷惆悵,寫景敘事含蓄婉轉,表達出作者迷茫而憂傷的心情。

韓偓是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的外甥,自幼聰慧工詩,有“雛鳳清於老鳳聲”之譽。韓偓詩風華麗,多寫豔情,有“香奩體”之稱。其詩風可從此詩窺見一斑。

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

唐代·韓偓

往年同在鸞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

今日獨來香徑裡,更無人跡有苔錢。

傷心闊別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鄉遇佳節,亦應懷抱暗悽然。

寒食寄京師諸弟

唐代·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雨中的寒食節更顯得寒冷,我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

端著酒杯賞花時又想起了杜陵家幾個弟弟,寒食時,杜陵這一帶已是野草青青了。

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唐代·韋莊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嫋間花鈿,捲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唐代·韋莊

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

雕陰寒食足遊人,金鳳羅衣溼麝薰。

腸斷入城芳草路,淡紅香白一群群。

開元坡下日初斜,拜掃歸來走鈿車。

可惜數株紅豔好,不知今夜落誰家。

馬驕風疾玉鞭長,過去唯留一陣香。

閒客不須燒破眼,好花皆屬富家郎。

雨絲煙柳欲清明,金屋人閒暖鳳笙。

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築氣球聲。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寒食江州滿塘驛

唐代·宋之問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遙憐鞏樹花應滿,復見吳洲草新綠。

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

驛騎明朝發何處?猿聲今夜斷君腸。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唐代·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在路途的馬上渡過晚春的寒食節,

可惜在江邊的碼頭上望,卻看不見來自洛陽灞橋的離人。

雖然被貶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還是惦念著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鄉家園,令人傷心斷腸的地方,經歷了日日夜夜之後,新的柳條又長出來了!

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

唐代·胡皓

聞道山陰會,仍為火忌辰。

途中甘棄日,江上苦傷春。

流水翻催淚,寒灰更伴人。

丹心終不改,白髮為誰新。

長安寒食

唐代·邵謁

春日照九衢。春風媚羅綺。

萬騎出都門,擁在香塵裡。

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

但看平地遊,亦見摧輈死。

寒食

唐代·王建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白衫眠古巷,紅索搭高枝。

紗帶生難結,銅釵重欲垂。斬新衣踏盡,還似去年時。

寒食日作

唐代·溫庭筠

紅深綠暗徑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彩索平時牆婉娩,輕球落處晚寥梢。

窗中草色妬雞卵,盤上芹泥憎燕巢。

自有玉樓春意在,不能騎馬度煙郊。

寒食日題杜鵑花

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

寒食節禁菸冷食,且時值暮春,故而詩人多於此興起傷春愁緒。但曹松這首詩卻另闢蹊徑,寫出別樣的神采。寒食節家家禁火,戶戶冷食,在一片陰冷,悽清的氣氛中,唯有杜鵑花燦然盛開,花發如火,給人間帶來溫暖和生機。

曹松是中晚唐詩人,少年孤貧,中年屢試不第,一生漂泊流離,但是此詩卻充滿希望和光明,可見詩人內心之火熱。而詩雖平淡卻暗含韻味,可謂“淡而有味,枯而內腴”,與賈島之冷瘦不同。

寒食日獻郡守

唐代·伍唐珪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裡久無煙。

寒食野望

唐代·熊孺登

拜掃無過骨肉親,一年唯此兩三辰。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寒食山館書情

唐代·來鵠

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時節恨飄蓬。

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

蜀魄啼來春寂寞,楚魂吟後月朦朧。

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寒食郊外

唐代·貫休

寒食將吾族,相隨過石溪。

冢花沾酒落,林鳥學人啼。

白水穿蕪疾,新霞出霧低。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看花

唐代·張籍

早入公門到夜歸,不因寒食少閒時。

顛狂繞樹猿離鎖,踴躍緣岡馬斷羈。

酒汙衣裳從客笑,醉饒言語覓花知。

老來自喜常無事,仰面西園得詠詩。

南歌子·柳戶朝雲溼

宋代·張輯

柳戶朝雲溼,花窗午篆清。東風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綠柳簇擁的院落,清晨空氣清新溼潤,雕花窗內香爐升起的煙嫋嫋如雲。東風吹得輕柔,天氣十分晴朗,我在貪戀海棠花的嬌色中度過清明。新燕住進了剛壘成的泥巢,絲籠中緊鎖著舊日的鶯鳥。一陣音樂傳來卻難以進入心中,難道是琵琶彈奏得不好、聲音太難聽?無奈在愁緒滿懷的人聽來,都是斷腸的悲聲!

寒食

唐代·盧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

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

光煙榆柳滅,怨曲龍蛇新。

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


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唐代·竇鞏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

水面上薄煙散去,遠遠望見岸邊許多戶人家,在這美麗的春天,卻沒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獨自縱馬遊覽,馬蹄踏著路上的泥裡有一半裹著花瓣。


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五代:馮延巳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尋處。

這幾天,他象流雲飄哪裡?忘了回家,不顧芳春將逝去。寒食路上長滿了野草閒花。他車馬又在誰家樹上系?

淚眼倚樓不斷自言語,雙燕飛來,路上可與他相遇?紛亂春愁如柳絮,夢中到哪尋他去?

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宋代·丘處機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寒食

宋代·鄭剛中

江鄉時節逢寒食,花落未將春減色,

嶺南能有幾多花,寒食臨之掃春跡。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來亦堪惜。

柴門風雨小庭寒,無奈池塘菸草碧。

欲將詩句慰窮愁,眼中萬象皆相識。

欣然應接已無暇,都為老來無筆力。

訴衷情·寒食

宋代·仲殊

湧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晴日暖,淡煙浮。恣嬉遊。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雲頭。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祝英臺近·春日客龜溪遊廢園

宋代·吳文英

採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鬥草溪根,沙印小蓮步。自憐兩鬢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雲山深處。

晝閒度。因甚天也慳春,輕陰便成雨。綠暗長亭,歸夢趁飛絮。有情花影闌干,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佇。

念奴嬌

宋代·張鎡

地僻人稀到,簷虛燕未過。

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

名字因農具,襟懷屬釣蓑。

莫驚時節換,安分看如何。

寒食雨二首(寒食帖)

宋代·蘇軾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度過三個寒食時際。

年年愛惜春光想將它挽留,春天自管自歸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於連連陰雨,綿延兩個月氣候蕭瑟一如秋季。

獨臥在床聽得雨打海棠,胭脂樣花瓣像雪片凋落汙泥。

造物主把豔麗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彷彿一位患病的少年,病癒時雙鬢斑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漲彷彿要衝進門戶,雨勢兇猛襲來似乎沒有窮已。

我的小屋宛如一葉漁舟,籠罩在濛濛水雲裡。

空空的廚房煮著些寒菜,潮溼的蘆葦燃在破灶底。

哪還知道這一天竟然是寒食,卻看見烏鴉銜來燒剩的紙幣。

天子的宮門有九重,深遠難以歸去,祖上的墳塋遙隔萬里不能弔祭。

我只想學阮籍作窮途痛哭,心頭卻似死灰並不想重新燃起。

寒食夜

宋代·蘇軾

漏聲透入碧窗紗,人靜鞦韆影半斜。

沉麝不燒金鴨冷,淡雲籠月照梨花。

蘇軾這首詩寫得淡雅悽清。寒食之夜,周圍一片寂靜,唯有更漏聲滴滴在心上敲打,鞦韆在月光下閒靜,詩中的人沒有燃起薰香,屋內一片清冷,唯有月光照著梨花,白而沒有生氣。

這首詩似寫閨怨,細緻地刻畫出閨房的孤寂冷清,用字也精緻華美,寫出閨中人的孤獨之感。筆法細膩,值得細賞。

和子由寒食

宋代·蘇軾

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

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

但掛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

忽聞啼鵙驚羈旅,江上何人治廢田。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寒食上冢

宋代·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小路可真是細長!高橋不用倚扶嗎?遠處山上的楓葉朦朧色淡,麥田邊的小屋顯得很孤獨。野草一夜間又隨風生長出來,剛過一年的小路就消失了。清明後梨花會生長,到這個季節我很思念你。

寒食寄鄭起侍郎

宋代·楊徽之

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高易斷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別離心緒向誰言?

清明時節我獨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門戶綠柳隱映。

隔水淡淡煙靄中,看得見佛寺修竹成蔭, 一路上細雨蕭疏, 經過的村莊落花陣陣。

天氣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讓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樓只見天高地迥, 我思鄉念友更容易極度傷心。

回望故家遠在千里以外,滿懷離情別緒又去講給誰聽?

瑣窗寒·寒食

宋代·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應天長·條風布暖

宋代·周邦彥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臺遍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沉沉暗寒食。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亂花過,隔院芸香,滿地狼藉。

長記那回時,邂逅相逢,郊外駐油壁。又見漢宮傳燭,飛煙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強載酒、細尋前跡。市橋遠,柳下人家,猶自相識。

蘭陵王·柳

宋代·周邦彥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正午的柳蔭直直地落下,霧靄中,絲絲柳枝隨風擺動。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經多少次看見柳絮飛舞,把匆匆離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臺向故鄉瞭望,杭州遠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厭倦,可有誰知道我心中的隱痛?在這十里長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條有上千枝,可總是年復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著閒暇到了郊外,本來是為了尋找舊日的行蹤,不料又逢上筵席給朋友餞行。華燈照耀,我舉起了酒杯,哀怨的音樂在空中飄動。驛站旁的梨花已經盛開,提醒我寒食節就要到了,人們將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滿懷愁緒看著船像箭一樣離開,梢公的竹篙插進溫暖的水波,頻頻地朝前撐動。等船上的客人回頭相看,驛站遠遠地拋在後面,端的離開了讓人愁煩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喲,卻發現已經是一片蒙朧。

我孤零零地十分悽慘,堆積的愁恨有千萬重。送別的河岸迂迴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靜。春色一天天濃了,斜陽掛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攜手,在水榭遊玩,月光溶溶。我們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橋頭,聽人吹笛到曲終……唉,回憶往事,如同是一場大夢。我暗中不斷垂淚。

寒食

宋代·趙鼎

寂寂柴門村落裡,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菸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宋代·謝枋得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皆在天涯。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看飛花。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遊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邪。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書錦榮華。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

宋代·吳文英

流水麴塵,豔陽醅酒,畫舸遊情如霧。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斷橋西堍。垂楊漫舞。總不解、將春繫住。燕歸來,問彩繩纖手,如今何許。

歡盟誤。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不堪衰鬢著飛花,傍綠陰、冷煙深樹。玄都秀句。記前度、劉郎曾賦。最傷心、一片孤山細雨。

掃花遊·西湖寒食

宋代·吳文英

冷空淡碧,帶翳柳輕雲,護花深霧。豔晨易午。正笙簫競渡,綺羅爭路。驟捲風埃,半掩長蛾翠嫵。散紅縷。漸紅溼杏泥,愁燕無語。

乘蓋爭避處。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濺行裙更惜,鳳鉤塵汙。酹入梅根,萬點啼痕暗樹。峭寒暮。更蕭蕭、隴頭人去。

菩薩蠻·落花夜雨辭寒食

宋代·吳文英

落花夜雨辭寒食。塵香明日城南陌。玉靨溼斜紅。淚痕千萬重。

傷春頭竟白。來去春如客。人瘦綠陰濃。日長簾影中。

寒食郊行書事

宋代·范成大

野店垂楊步,荒祠苦竹叢。

鷺窺蘆箔水,鳥啄紙錢風。

媼引濃妝女,兒扶爛醉翁。

深村時節好,應為去年豐。

謁金門·柳絲碧

宋代·陳克

柳絲碧。柳下人家寒食。

鶯語匆匆花寂寂。玉階春蘚溼。

閒憑薰籠無力。心事有誰知得。

檀炷繞窗燈背壁。畫簷殘雨滴。

曲遊春·禁苑東風外

宋代·周密

禁菸湖上薄遊,施中山賦詞甚佳,餘因次其韻。蓋平時遊舫,至午後則盡入裡湖,抵暮始出,斷橋小駐而歸,非習於遊者不知也。故中山亟擊節餘“閒卻半湖春色”之句。謂能道人之所未雲。

禁苑東風外,飈暖絲晴絮,春思如織。燕約鶯期,惱芳情偏在,翠深紅隙。漠漠香塵隔,沸十里、亂弦叢笛。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色。

柳陌,新煙凝碧,映簾底宮眉,堤上游勒。輕暝籠寒,怕梨雲夢冷,杏香愁冪。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

寒食

宋代·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裡風光亦可憐: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鞦韆。

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菸。

副使官閒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

帝臺春·芳草碧色

宋代·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亂紅,也知人、春愁無力。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到今來,海角逢春,天涯為客。

愁旋釋。還似織。淚暗拭。又偷滴。謾佇立、遍倚危闌,盡黃昏,也只是、暮雲凝碧。拚則而今已拚了,忘則怎生便忘得。又還問鱗鴻,試重尋消息。

春草碧綠,鬱鬱蔥蔥,長滿了南面的大路。暖風中花瓣亂舞,飛絮濛濛,也彷彿理解人的心情,滿懷愁苦,倦怠慵容。回憶起那可人的伴侶,嬌嬈美麗,笑靨盈盈。寒食節裡我們曾攜手共沐春風,來到京師的郊野,盡興地遊樂娛情,終日裡笑語歡聲。可到了如今,卻來到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風,可偏偏又孤苦伶仃。

愁情剛剛散去,一會兒又如密網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淚剛剛偷著擦去,卻不知不覺再次溢湧。我焦躁不安,在高樓的欄杆上到處倚憑。過盡了整個黃昏,所見到的也只是暮雲合在一起,天邊一片昏暝。哪裡有一點兒她的影蹤。為了她我寧可捨棄一生,如今已經下了決心。但要忘記她,這輩子卻萬萬不能。我還要痴情地詢問魚雁,試探著詢問她的信息和行蹤。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寒食馬上

元代·薩都剌

道傍楊柳已棲鴉,幾度春深未到家。

城北城南千樹雪,行人馬上看梨花。

薩都剌是元朝著名詩人,畫家和書法家。他自幼家貧,早年科舉不順,唯有以經商為業,後考中進士。他一生只做過低微的官職,但為官清廉,頗有政績。薩都剌好遊歷山水,善寫山水詩作,詩風流麗清婉,但也有不少反應民生疾苦的作品。

公元1330年,薩都剌騎馬從外地回到京城,快到城郊時,已經是柳樹棲鴉,鳥雀歸巢的黃昏了。由於久未回家,愈近家門,周遭的景色愈加顯得親切和眷戀,故而他放慢腳步,被城邊盛放的梨花所吸引。

這首詩輕靈細膩,寫出自己歸家時的喜悅之情,但是用筆含蓄,讀來有一種親切感。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

元代·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棲遲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盧摯

柳濛煙梨雪參差,犬吠柴荊,燕語茅茨。老瓦盆邊,田家翁媼,鬢髮如絲。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哦詩。

醉太平·寒食

元代·王元鼎

聲聲啼乳鴉,生叫破韶華。

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

畫樓洗淨鴛鴦瓦,彩繩半溼鞦韆架。

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

唐多令·寒食

明代·陳子龍

時聞先朝陵寢,有不忍言者。

碧草帶芳林,寒塘漲水深。五更風雨斷遙岑。雨下飛花花上淚,吹不去,兩難禁。

雙縷繡盤金,平沙油壁侵。宮人斜外柳陰陰。回首西陵松柏路,腸斷也,結同心。

寒食雨

明代·陳子龍

繡野春樓動地紅,美人遙夜玉鈴風。

憑欄盡日常無語,相對殘花細雨中。

明朝崇禎十二年,詩人陳子龍在守孝在家。這是他在南園讀書時所寫的詩。這首詩描寫寒食的雨夜,風聲雨聲中,多愁善感的美人徹夜不眠,每日裡她憑欄遙望,看到的是落紅滿地,一片蕭索。她默無言語,卻流露出無限的惜花惜春情緒。

這首詩若是聯繫作者所處的背景,以及寫詩常用的“比興”手法,則可知這首詩暗喻著作者對明朝危亡的無奈和迴天無力的慚愧之情。

西夏寒食遣興

明代·朱孟德

春空雲淡禁菸中,冷落那堪客裡逢。

飯煮青精顏固好,杯傳藍尾習能同。

錦銷文杏枝頭雨,雪卷棠梨樹底風。

往事慢思魂欲斷,不堪回首賀蘭東。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清代·納蘭性德

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

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

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

仙城寒食歌·紹武陵

清代·成鷲

亢龍賓天群龍戰,潛龍躍出飛龍現。

白衣蒼狗等浮雲,處處從龍作宮殿。

東南半壁燕處堂,正統未亡垂一線。

百日朝廷沸似湯,十郡山河去如電。

高帝子孫隆準公,身殉社稷無牽戀。

粵秀峰頭望帝魂,直與煤山相後先。

當時藁葬漢臺東,三尺荒陵枕郊甸。

四墳角立不知名,雲是諸王殉國彥。

左瞻右顧冢壘壘,萬古一丘無貴賤。

年年風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淚如濺。

尋思往事問重泉,笑折山花當九獻。

悵望鐘山春草深,誰人更與除壇墠!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63首寒食詩詞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