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茂名的政區建制

廣東的行政建制背景:

民國時期,廣東政局混亂,政區調整頻繁,屢設屢廢,約可分為三個階段。

辛亥革命後,政區建置基本沿用清制,但廢府、州、廳,一律改縣,實行省、縣二級制。民國2年(1913),在省、縣之間設道,成三級建制。民國9年後廢道 設東西南北中5個善後督辦或綏靖公署,屬臨時性政區,下轄縣。

民國25年(1936),廣東政區又進行調整。全省設立廣州市和9個行政督察區,下轄汕頭市、97個縣和安化、南山、梅菉3個管理局。

民國36年(1947),廣東政區作最後一次調整,即在原來政區的基礎上,將行政督察區分為省府直接督察區和專署行政督察區。省府直接督察區轄汕頭、湛江 2市和南海、番禺等10縣。專署行政督察區分為11區。

高州府

民國時期茂名的政區建制


民國時期茂名的政區建制: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撤高州府,廣東省派出高州綏靖處,駐茂名縣(高州城),領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六縣。

民國三年(1914年),撤高州綏靖處,設高雷道,治所在茂名縣,轄原高州府(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六縣)、雷州府(徐聞、雷州、遂溪三縣)、陽江直隸州(陽春、陽江二縣)共11縣。

民國九年(1920年),撤高雷道,派出高雷善後處,治所與高雷道同。

民國十四年(1925年),撤高雷善後處,派出南路行政公署,駐茂名縣。民國十五年(1926年),南路行政公署又改為南路綏靖專員公署。轄高州六屬,雷州三屬,欽廉四屬和兩陽,即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遂溪、海康、徐聞、靈山、合浦、欽縣、防城、陽江、陽春15個縣和梅菉一個市等地區,治所茂名縣(高州城)。

民國二十五年(1936)11月,廣東派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茂名縣,轄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陽江、陽春8縣1局(梅菉管理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派出南路行署駐茂名縣,管理第七、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高州六屬,雷州三屬,欽廉四屬和兩陽,即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遂溪、海康、徐聞、靈山、合浦、欽縣、防城、陽江、陽春15個縣和梅菉一個市等地區,治所茂名縣(高州城)。

民國三十六年(1947),原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八專署行政督察區,治所和轄區不變。建國後廣東南路的一部分縣如欽州、合浦、北海、防城、靈山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

被遺忘的高州府其歷史演變

民國時期茂名的政區建制


清朝時期高州府

民國時期茂名的政區建制


茂名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時期茂名的政區建制

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舊址(南皋學舍)

民國時期茂名的政區建制


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舊址(南皋學舍)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位於高州城后街40號。南皋學舍原是一座建於清代的古建築,為州府學宮生員所居。學舍共分三進,總進深31.6米,面闊12.65米。雙層樓房式結構,建築總面積790平方米。

  南皋學舍是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的所在地,也是中共南路黨的領導機關、茂名縣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和中共茂名縣支部委員會的辦公場所。民國15年(1926年)8月,中共廣東南路領導人、中共廣東區委派往南路的首任特派員黃學增,於南皋學舍建立省農協南路辦事處,領導廣東南路地區包括茂名、電白、信宜、化州、吳川、廉江、遂溪、海康、徐聞、陽江、陽春以及欽縣、防城、合浦、靈山(後4縣今屬廣西)等縣和梅錄、北海市(今屬廣西)的農民革命運動,發展中共廣東南路各縣的黨組織。與此同時,中共茂名縣支部委員會也設辦事處在學舍內。中共高州支部的第一任支部書記朱也赤,在這裡發展了數十名共產黨員。1927年4月12日後,-浪潮迅速波及高州。4月28日,國民黨反動派調集力量進攻辦事處。當時正在辦事處開會的人員及中共南路機關的領導由於及時得到情報,在國民黨進攻前1小時安全撤離了辦事處。從此,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停止活動,中共南路黨組織轉入地下鬥爭。

  2002年7月,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舊址-南皋學舍,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