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子鎮蘭生村:大戶帶小戶 戶戶增收

人民網-貴州頻道

“去年,政府來幫我家算脫貧賬,這一算才知道,我家去年的收入差不多有4萬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養豬得來的,多虧張德橋大哥教我養豬啊!”一說到養豬,已經脫貧的蝦子鎮蘭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遊明均,最想感謝的就是村裡的養豬大戶張德橋。

遊明均口中的張德橋是蝦子鎮蘭生村生豬養殖大戶,擁有18年的生豬養殖經驗,現在養殖生豬1200餘頭,是包括遊明均在內的眾多蝦子鎮蘭生村生豬養殖人的啟蒙老師。

遊明均養豬,是從2017年開始的。

2017年,遊明均突患重大疾病,需要長期進行醫學化療和藥物治療,長期高額的理療費用,讓遊明均一家頓時陷入貧困。“每個星期,我要到遵義醫學院進行2次化療治療,還要輸血、吃藥。當時,醫保報銷後,自費部分我們家都難以承擔。”遊明均說,當初突如其來的壓力,讓自己也失去了發展的信心。隨後,遊明均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下半年,張德橋得知此事後,就到遊明均家裡做思想工作,希望能帶動遊明均從事生豬養殖。“當時他就給我說,豬養得少,不怎麼費力氣,可以先養幾頭試試。”遊明均說,在張德橋的幫助下,他和妻子一起養起了豬。沒有錢建豬舍,張德橋就幫遊明均墊錢;沒有飼料、玉米餵豬,張德橋就主動給遊明均送上門;沒有經驗技術,遇上問題一個電話打過去,張德橋就馬上過來給幫助遊明均解決……在張德橋事無鉅細的幫助下,遊明均從最初的1、2頭豬發展到了現在的34頭豬,生活也從最初的一籌莫展發展到如今能有近4萬元的收入。“要是條件允許的話,還想再養幾頭!我養豬越養越有信心了。”

由於生豬養殖的規模不同,所需養殖技術也不同。從圈舍搭建到豬食配比、從疫苗防控到日常管理,方方面面都需要精細化的管理。在蘭生村,幾乎所有養豬的群眾都認識張德橋,大部分人也都得到過張德橋的幫助。“我們都在一個村,都是鄰居,就應該互相幫助。”張德橋說。“現在我有技術了,有資金了,能幫多少算多少。畢竟,一個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如今,在張德橋的帶動下,蝦子鎮蘭生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上了生豬,其中100頭以上生豬養殖大戶6戶,30頭以上生豬養豬戶30戶,越來越多的蘭生村群眾嚐到了生豬養殖的甜頭。(包福蘭 馮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