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修行,是一辈子的事。

——兹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禅宗有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叔本华也说:“世界对悟性从来都说着清晰的语言。”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其修为所在。


人生的修为,有四种境界。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言行合一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哪种行为让你觉得这个人值得深交?”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可见,言行合一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在楚国时,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重耳对楚成王承诺,若是自己做了晋国国君,如果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定当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两国交恶,两军对垒的时候。晋文公依旧信守承诺,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退到了城濮。


众将都不解,问道:“主公难道怕楚将成得臣吗?”


晋文公说:“成得臣有勇无谋,我怎么会怕他呢!只是我当初与楚王有约在先:一旦两国交兵,我当退避三舍,万不可失信。”


晋文公身为国君,君无戏言才能让将士信服。言行一致的晋文公,使得晋军士气大振,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晋文公也因为信守诺言,得到四方拥戴,终成一代霸主。


《论语•里仁》中说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做人应该言行合一,不要轻易许诺。若是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威信,难以服众。


晋文公退避三舍,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


言行合一的人,更容易获取他人信任,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也更容易让他人心安。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知行合一


《论语•述而篇》中讲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这是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他主张对自己不知道的,应该多听、多看,努力学习。注重实践,反对空谈。


孔子有个弟子名叫宰予,平时说话娓娓道来,言辞动听。孔子很是喜爱,认为宰予将来必有出息。


可宰予却只是夸夸其谈,而不去行动,并且懒惰成性,屡教不改。


有一次,孔子给弟子们讲学,发现宰予没来,于是派人去寻找,结果发现宰予在房间里睡大觉,惹得孔子大动肝火。


孔子生气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纵观《论语》,这也是温文尔雅的孔子最动怒的一次。究其缘由,便是孔子对宰予不听从教导,浮于表面的失望。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思想。


在王阳明看来,人自身的认知,有十分巨大的潜能。


挖掘这种潜能,得主观地去实践探索,得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关键就是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的良知和行动一致。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心口如一


这世上信誓旦旦的人太多,然而真在无人监督时,依旧表里如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元代天文历法学家许衡,曾在盛夏时经过河阳。路途遥远,天气炎热,一行人十分口渴。


看到路边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唯有许衡端正地坐在树下,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梨来吃。


许衡说:“不是自己的东西,而去拿取,是不可以的。”


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但我的心是有主人的。别人遗失的,那怕有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我也不能接受。”


高尚的品德之所以稀缺,是因为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太少。很多人在独处时就肆意妄为,丢失道义。


殊不知“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举头三尺有神明,那些暗地里所做的不义之事,不过都是掩耳盗铃的把戏。


《礼记•中庸》里有这样一句话,“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能看清一个人的修养;越是细小的事情,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一个人不要因为无人监管而放松自我要求,也不要因为事情细微而不拘小节,独行独处时更应该严于律己,谨慎行事。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


贵州平塘县,坐落着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这一伟大工程是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领头建成。


1993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与会科学家提出,要在全球电信号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老获悉这个消息后,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和优异的科研条件,义无反顾的返回了国内。


然而,这是一个涉及领域极其广泛的大工程。选址、论证、立项、建设,任何一步都无比艰难。


为了理想,南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从此,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庸有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如今,“中国天眼”依旧为世界天文学发挥着巨大作用,南老却永眠于历史的星空中。


真的英雄,精神不朽。


北宋医家王惟一有言:“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方得神凝气定。


历史星河浩瀚,古今中外,凡是能闪耀其中的人。


莫不是历经困苦而不退,遭遇挫折而不倒,披荆斩棘,百折不挠。


人生于世,若为理想而奋斗终生,始终不渝;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北宋儒学大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写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言行合一的人,才有可能为天地立心;知行合一的人,才有机会为生民立命。心口如一的人,才有能力为往圣继绝学;始终如一的人,才有机遇为万世开太平。


人生的修为,归根结底。就是诚实待人,严于律己;就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就是抵制诱惑,谨言慎行;就是做人有原则,处世有标准。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江枫,江山如画,枫林向晚。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