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寫作金句30例,讓材料更精彩!

1.馬克思說,如果鬥爭是在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麼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2.歷史方位決定歷史責任。

3.雙重攻堅的號角,已經在新的歷史起點吹響。

4.攻堅既需要有堅定的方向,更需要有堅實的基礎。

5.但是,絕不能以為道路已經鋪就,條件已經具備,就不會經歷艱難曲折,就不用付出艱苦努力。

6.如果說,此前我們面對的是九曲迴環的“長河”,那麼,未來要跨越的將是波瀾壯闊的“大海”。

7.前進的道路既有坦途和順境,更有荊棘和險灘。

8.攻堅越往前推進,遇到的矛盾會越突出,碰到的困難會越艱鉅。

9.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除了披荊斬棘、迎難而上,我們別無選擇。

10.攻堅既需要勇往直前、壓倒一切的氣概,更需要解放思想、創新突破的智慧。

11.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只要我們更加自信地創造,更加紮實地工作,就一定能繼續書寫精彩答卷!

12.文風之“風”,乃思想之風,情感之風。

13.解信的“瞭望”立意高遠,舉重若輕,可讀可誦,權威性與生動性相得益彰。

14.時代判斷是最高層次的戰略判斷,戰略決策是謀定全局的根本之策。

15.頂層設計作為鋪展在理念與實踐之間的“藍圖”,其科學性、系統性從根本上決定著具體落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16.發展方向就是催徵號令,激勵我們在因勢利導中奪取戰略主動,在改革創新中破解發展難題。

17.歷史的機遇期來之不易,未來的大發展振奮人心。

18.新風一拂千山綠,自上而下最有力。“八項規定”,創造了一個“制度樣本”,產生了不令而行的示範效應。風一樣的速度,陽光般的和煦,每一箇中國人都可以感受到浸潤心田的喜和暖。

19.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為什麼出發。我們急切期待上有所行,下有所效。

20.“風不難化也,自上及下而風行”。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被外電看作是中共中央自我設限、自帶“緊箍咒”的“八條鐵律”。

21.“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這一擲地有聲的政治承諾,不但彰顯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膽識和決心,而且迅速轉化為全黨的行動。

22.“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上與下是相對的。上,是風之源、化之始。上有所率,下有所進;上有所行,下有所仿。

23.懸掛橫幅、擺放花草、鋪設迎賓地毯等,在不少領導機關已形成慣例和制度。

24.儘管群眾嘖有煩言,但真要從自己這級“叫停”,又有各種顧慮。現在,自上而下抓作風,消除了下級的迎合、觀望和攀比心理,好比“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25.自上而下,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可以使政策規定雷厲風行地得到貫徹,這也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從“三大作風”到“兩個務必”,從“八個堅持”到“四個大興”,我們黨歷來強調自上而下抓作風。

26.有歷史學家稱,共產黨戰勝國民黨,是“延安作風”打敗了“南京作風”。那時的延安,儘管生活條件艱苦,但幹部和群眾“吃的是一鍋飯,點的是一燈油”。毛澤東說,“延安的窯洞是最革命的”。朱德在詩中寫道,“只見公僕不見官”。這一切與深入開展的整風運動是分不開的。

27.自上而下抓作風,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要求、無聲的號召,能產生一種“不令而行”的示範效應。

28.同是調研,劉少奇能揭開農民家的鍋蓋,打開農民家的碗櫃,甚至撥開人糞,查看農民吃的究竟是什麼;

29.同是開會,粟裕在戰爭年代經常在行軍途中邊走邊議事,甚至練就了倒著騎馬的本領;

30.同是出行,鄭培民在病重被送往醫院的途中,仍一再叮囑駕駛員“別闖紅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