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增加指標、放開限購鼓勵汽車消費 政策“組合拳”紓困中國車企“渡劫”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汽車市場迎來政策東風。

為了促進汽車消費市場,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發佈了包含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等三項政策。政策一經發布,當日,新能源汽車股整體走強,部分個股甚至出現漲停。

此外,《中國經營報》記者關注到,二三月間,全國有佛山、廣州、長沙、杭州、長春等10餘個地方公佈了相應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

“‘鼓勵汽車消費政策出臺’是我們盼望的及時雨。”長城汽車、福田汽車等多家整車廠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產能恢復已經不是問題,銷售終端不景氣是車企憂心的問題。現階段,亟須政策來拉動終端消費市場。

福田汽車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最關鍵的是市場問題,疫情帶來的危機感,年輕人首先考慮的是保證穩定的就業和收入,很多原來計劃換車還有新購的消費者,可能都會暫緩汽車消費。”

另有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比較擔心,生產出來那麼多車賣給誰,車放哪兒。我們甚至有意壓低產能,單班生產,因為2月銷量很慘,3月也不是很樂觀。”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2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為25.2萬輛,同比下滑78.5%。 而對於皮卡限購的“解禁”風聲,鄭州日產方面告訴記者,歡迎解除皮卡禁令的相關政策。無論是作為交通出行,還是生產工具,皮卡車型在城市及農村的適應範圍都非常廣。全面放開皮卡車市場,作為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將擴大市場銷量,皮卡市場份額和用戶人群,會有力拉動汽車消費和經濟的恢復。

值得一提的是,“延長國家補貼”的政策讓部分新能源車企鬆了一口氣。威馬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可以推動智能電動汽車更好地和燃油車競爭,打好‘智能’這張牌。”

救市加碼:鼓勵汽車消費政策頻出

“促進汽車消費需要從汽車全生命週期著眼,要在生產、流通、消費三端發力。”近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在介紹當前提振汽車消費的政策時提到上述觀點。

受疫情影響,中國汽車市場生產端、消費端都受到了巨大打擊。因此恢復汽車消費市場成為當前重要經濟課題。為促進汽車消費,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三項新政。

新政指出,一是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二是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三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將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

除了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等政策,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廣東省(佛山、廣州、珠海)、湖南省(湘潭、長沙)、浙江省(杭州、寧波)、江西省(南昌)、吉林省(長春)等多個省市公佈了相應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

2月17日,廣州佛山率先出臺鼓勵汽車消費政策。為了鼓勵“國六”標準排量汽車消費,佛山政府制定了包括給予每輛車2000元至5000元補貼等措施。3月15日,長沙市發改委發佈促進汽車消費政策。

沒多久,一汽大眾總部所在地長春市也推出一系列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其中,消費者購買長春市生產並在省內銷售落籍的汽車,每輛給予購車價格3%的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4000元。

除了拿出“真金白銀”刺激消費者購車,記者關注到,有些城市也在通過增加車牌指標等方式來鼓勵消費者購車。3月24日,廣州市政府在審議通過的《廣州市促進汽車生產消費若干措施》中提出,將通過購車補貼、競價獎勵、新增巡遊出租車指標和優化中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等措施,支持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月27日,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浙江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意見(2020-2022)》,意見明確提出,通過包含鼓勵放寬汽車限購措施,完善新能源充電設施配套,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活動等多項措施來支持汽車消費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皮卡解禁”的呼聲也很高。據瞭解,當前皮卡在車輛註冊登記、高速出行、城市限行、年檢、報廢等方面受到較大的政策限制,使皮卡消費在中國受到壓抑和束縛。

“一旦政策完全放開,皮卡品類將具備很大的增長空間,預計能夠達到汽車銷量的5%左右,由目前的40萬輛/年(市場份額僅為1.5%),提升到約200萬輛/年。”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據王斌介紹,為提振汽車消費,國家將出臺一系列舉措,其中就有推動取消皮卡進城的限制。

紓困車企:解終端消費市場萎靡之痛

“鼓勵汽車消費”政策出臺正是當下車企盼望的及時雨。

繼2018年、2019年車市寒冬,2020年二三月份受疫情“黑天鵝事件”影響,車市經歷巨大震盪。

據乘聯會統計數據,2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25.2萬輛,同比下滑78.5%,環比下降85.4%;1~2月累計銷量196.9萬輛,同比下降41.0%。其中,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5萬臺,同比下降70%。1~2月累計銷量也僅有5.2萬臺,同比下降64%。

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在2月初,車企就開始積極展開自救。消費者不能到店看車,主機廠就聯合經銷商發起“線上買車”活動。客戶不能到店保養,經銷商提供接車、交車服務。但有經銷商向記者坦言,由於汽車是大宗消費,“線上營銷”只能起到集客作用,即使4S店於2月10日左右陸陸續續復工,但到店看車的消費者與往年相比還是差很遠。

記者和多家整車廠交流了解到,目前,產能已經不是問題,銷售終端不景氣讓車企比較憂心。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主機廠要想把產能提高到和原來一樣,實際上很簡單,零部件工廠基本上都復工了。沒有復工的話,我們也都有庫存,問題不大。”

“我們現在比較擔心,生產出來那麼多車賣給誰,車放哪兒。我們甚至有意壓低產能,單班生產,因為2月銷量很慘,3月也不是很樂觀。總不能生產出來車壓在4S店裡,消費者也買不走,還面臨貶值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

“最關鍵是市場問題,疫情帶來的危機感,年輕人首先考慮的是保證穩定的就業和收入,很多原來計劃換車還有新購的消費者,可能都會暫緩汽車消費。”另有福田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看來,針對當下的市場現狀,出臺一系列刺激政策是及時而有必要的。

壓力尚存:利好政策只是“緩兵之計”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肯定是好事,可以增強消費者的購車意願。”威馬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國務院出臺的“三項新政”表示極大的歡迎。

該負責人表示,“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造車新勢力最大的優勢在於產品的智能化。但智能化前期投入以及單車成本比較大。這也造成很多智能電動汽車,和同級別燃油車相比價格上不佔優勢。現在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可以推動智能電動汽車更好的和燃油汽車競爭。”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政策預期不要太樂觀,儘管國家提出延長補貼,但關於補貼額度等具體方案尚未公佈。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補貼早晚都會取消,車企最終會迴歸到產品和成本控制的競爭。車企還是應該提升自身競爭力。不過,此次延長新能源購置補貼確實會給部分車企多一點成長的機會。”

“我們集團推出的一些終端優惠政策,市場反饋比較好,消費者到店成交率比較高。”有一汽奔騰長春地區經銷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記者從上述經銷商處獲悉,早在長春地區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政策之前,一汽集團就推出了購車惠民新政,對於在指定時間內,購買一汽-大眾寶來傳奇、邁騰、探影等車型的消費者,在吉林省內上牌可額外享受惠民政策3000元至5000元。

另有北京現代北京地區經銷商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日前我們店的諮詢量和進店量明顯增加,我們預計後期會增加到15%以上,對於小型車(北京市)最高補貼是1萬元,對於我們個別車型,(我們)最高置換補貼是4萬元,這樣綜合起來,有最高5萬元的置換補貼。

不過,乘聯會也指出,“部分城市政策實際落地生效預計要到4月份,而且政策啟動期效果一般不是很突出,要等到政策退出前的末班車效果才明顯。”

鄭州日產方面表示,目前已經推出國六版日產納瓦納(NAVARA)和東風銳騏系列皮卡車型,全面滿足消費者對汽油和柴油版皮卡的多樣化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