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3個月前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以為寒冬會在新年裡成為過去,車市能夠逐漸回暖,重新迴歸本該有的繁榮。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打亂了全國人民的正常生活,更讓整個車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冰點。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2020年1月份國內廣義乘用車銷量為173.7萬輛,同比下滑20.5%;2月份因為疫情的迅速蔓延更為慘淡,廣義乘用車銷量僅為25.7萬輛,同比下滑高達78.6%;而當下的3月和未來的4月,如果“戰疫”還未取得完全勝利,繼續下滑將會是必然的態勢。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所以正如乘聯會在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中提到的那樣,如果沒有國家層面的強力刺激政策,2020年車市的負增長幅度可能進一步加大。

於是乎,出臺“救市政策”成為了當下汽車圈最強烈的呼聲。雖然國家還未正式出臺相關政策,但有地方政府已經推出了地方性的“救市計劃”,比如佛山市、湘潭經開區和廣州市。


佛山:加大補貼力度


佛山,是最早出臺“救市政策”的城市,具體舉措為購買各類車型均提供現金補貼。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2月17日,佛山市發佈《佛山市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若干措施(試行)》。

按照規定,如佛山號牌車主購買新車,可憑藉舊車售賣發票或汽車報廢註銷證明,獲得每輛車3000元的補助;如同一消費者一次性購買大、中、重型客運或載貨汽車(車輛單價不少於50萬元),數量達到5臺及以上,每輛車補助5000元;如無車消費者購買新車,可獲得2000元補助。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雖然還處在試行階段,但佛山的政策目的非常明確,希望通過補貼來刺激當地消費者的購車熱情,推動汽車更新換代、購買新車,同時鼓勵汽車集體採購,以求推動佛山市的整體車市回暖。


湘潭經開區:有針對性的補貼發放


3月2日,湖南湘潭經開區發佈《關於出臺促進吉利地產車在長株潭消費升級鼓勵措施》。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文件中提到,從3月1日起,在長株潭地區凡是購買湖南省產汽車品牌——吉利汽車,給予指定車型吉利繽越、全新遠景補貼購置稅每臺3000元。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湘潭所出臺的政策,相對來說範圍沒有那麼廣,更像是地方政府對於車企地方工廠的保護措施。雖然看似有失偏頗,但實際上無可厚非——汽車銷量與GDP直接掛鉤,也與工廠的生產狀況有關,政策需要顧全的是大局,而消費者拿到的補貼也是真金白銀。


廣州:新增指標+補貼


緊隨其後的是廣州市,作為一個有限購政策的城市,廣州拿出了最能激起消費者購車熱情的措施——增加指標。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3月5日,廣州市政府發佈了《廣州市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若干措施》。

其中包含了有關汽車產業的幾個具體舉措:1、加快落實新增10萬個中小客車指標額度工作,並視情況推出新增指標;2、3月到12月底,在使用環節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提供每輛車1萬元的綜合性補貼;3、對置換或報廢二手車的消費者,如購買“國六”標準新車,提供每輛車3000元的補助。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對於限購城市來說,新增指標一直都是消費者們的強烈呼籲,而這也毫無疑問是最好的刺激辦法。指標增加還有補貼可以拿,這無疑是廣州市民們購車的好時機,也是刺激廣州車市回升的最優解。


儘管具體措施不同,但這三個地區的政策都明確地指向一個點——刺激汽車銷量增長。

作為GDP的支柱,汽車產業所涵蓋的一系列產業鏈切實關聯著消費和經濟。雖然目前只有三個地區出臺了相關措施,但從當下形勢來看,未來必然還會有更多地方性“救市政策”,甚至國家相關部門介入。

車市銷量狂跌,多地“救市政策”能否力挽狂瀾?

其實說實話,這對於消費者們終究是一件好事。

無論是目前的交通形勢或是疫情所迫,買車已經在疫情期間被不少無車家庭和消費者們列入計劃,而“救市政策”的出臺,迎合了這部分潛在消費者的需求,無疑是兩全其美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