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異想天開的西方首腦,為讓國家重回一流,找到千年宿敵:合併

隨著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聯合國加大改革步伐,其中最主要的一個議題就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美俄中三國的地位沒有敢質疑,另外兩個就不一樣了。

英法兩國的祖上雖然闊過,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如今,兩國在很多方面的實力都已經被某些新興大國超過,難怪有人認為他倆不夠格,應該讓座了。其實早在二戰剛結束時,便已經有人意識到了這一點。法國總理居伊·摩勒還為此提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解決方案:兩國合併

那是在1956年,美蘇爭霸的局面剛剛形成,兩個超級大國的人口、國土、軍力等方面都遙遙領先,英法已經淪為了二流國家,看不到有趕上的希望。如果兩國合併,實力馬上翻一倍,勉強可以和美蘇較量一下。

一個異想天開的西方首腦,為讓國家重回一流,找到千年宿敵:合併

如此看來,不能說摩勒先生的想法很荒唐,恐怕這是唯一能讓英法重新成為一流強國的辦法。那麼,這兩個國家真的有合併的可能嗎?

其實,在歷史上他們差一點就合併了,統治英國上千年的是法國貴族及其後代。

1066年,法國的諾曼公爵打敗英國本土的貴族,成為英國的統治者。與此同時,他仍然向法國國王宣誓效忠。從廣義上講,此時的英法可以算是一個國家,都在法王的統治下。

做法王的公爵,哪有自己稱王的感覺好。隨著實力的增強,諾曼的後代慢慢地不把法王放在眼裡,也不肯放棄在法國的領地,這讓法王非常不滿,於是爆發了長達百年的戰爭。

一個異想天開的西方首腦,為讓國家重回一流,找到千年宿敵:合併

1337年開始到1453年,這場戰爭打得空前絕後,兩國由此結下了世仇。接下來又是全球爭奪殖民地的競爭,英國人憑藉諸多因素,穩壓法國一頭。法國人也不是白給的,靠著幫助美國獨立,給英國造成的損失就足以把前仇都報了。

英國人很快又還以顏色,組織七次反法同盟,堅決把拿破崙給廢了。這是歐洲歷史上距離統一最近的一次,法國人幾乎打遍歐洲無敵手,若不是海軍還差那麼一點,英國就懸了。

這對冤家鬥了近千年,總的說來,英國人還佔著點上風。法國既無法在歐洲稱霸,也沒能統治海洋,國際地位起起伏伏,沒有什麼突破。而英國取得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成就,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一個異想天開的西方首腦,為讓國家重回一流,找到千年宿敵:合併

這一切在19世紀被打破,德國的崛起使英法之間的競爭退居次要矛盾。看著法國被德國揍得鼻青臉腫,極端務實的英國人再次祭起離岸平衡戰略,幫助法國制衡德國。

1903年,英法達成歷史性的和解,與俄國組成協約國,共同對抗新生的德意志帝國。從英法兩國如此深厚的宿怨可以看出,這確實稱得上是歷史性的和解,共同的敵人才是最好的國家關係粘合劑。

一次大戰加強了英法兩國的友誼,法國人表現出來的頑強,似乎讓人看到了拿破崙時代的再次降臨。戰後,英國人果斷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以防止法國取得歐洲大陸上的優勢。搞了半天原來還是塑料兄弟情

一個異想天開的西方首腦,為讓國家重回一流,找到千年宿敵:合併

二次大戰中,法國有一件耿耿於懷、又不便於大肆宣揚的事情。英國海軍在法國投降後,毫不留情地消滅了法國海外艦隊,造成1300名法國軍人死亡。而敦刻爾克撤退時,法軍卻在外圍拼死抵擋著德軍,否則英國人逃不掉這麼多。說法國人心裡沒想法,恐怕誰也不會相信。

即使是互為盟友的時期,英法仍然是齷齪不斷,可見兩國的感情遠沒有他們自己宣稱的那樣鐵。那麼,為什麼法國還要提出兩國合併呢?除了與美蘇抗衡的因素外,法國的私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個異想天開的西方首腦,為讓國家重回一流,找到千年宿敵:合併

1956年時,英國已經擁有了原子彈,而法國沒有,暫時也看不到研製成功的希望。再加上越南戰爭的失敗,法國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越來越弱。兩國合併的話,這些問題就解決了,至少不用光聽美國的了。

驕傲的英國人豈會輕易被人算計,民族融合的難度他們最清楚了,更何況摩勒總理的盤算並不高明。從前幾年英國決定脫歐來看,英國人骨子裡不相信歐洲國家,這根攪屎棍也從來沒有丟掉過。

摩勒總理的這次試探失敗後,法國人同樣沒有放棄自己的野心。核彈一成功,很快脫離北約另立門戶。接下來又大搞歐洲共同體、法德聯合旅,直到歐盟和歐洲軍團,擺明了想要甩掉美國單幹。

沒想到,這次疫情把歐盟的團結假象撕得一乾二淨,歐洲統一的進程受到重創。更何況德國已經重新崛起,法國人的夢想看來更加遙遙無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