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陶紅 陳琛
訂閱 | 010-86092062
《孤山路31號》是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製作的文化類紀錄片,該片榮獲2019年度電視節目技術質量獎(金帆獎)高清錄製技術質量獎(專題類)一等獎。
《孤山路31號》不同於以往紀錄片的單純記錄,它在美學上更為寫意,在敘事上也以更為新鮮的視角,該片為《西泠印社》系列紀錄片的序篇,講述了一段金石傳奇。
圍繞浙江廣播電視集團4K超高清發展戰略,《孤山路31號》採用了4K、6K甚至8K的分辨率進行拍攝,在最後播出時採用了高清播出的方式。
後期製作中由於4K、6K視頻素材以及8K延時物料等原因,所以在製作流程上也不同以往。下文將從硬件、軟件配置,轉碼、延時製作,剪輯,調色這四個部分來系統地解析《孤山路31號》的整個後期製作流程。
《孤山路31號》後期製作流程
硬件 / 軟件
人文紀錄片《孤山路31號》主要拍攝地點集中於杭州西湖,拍攝跨越了四季日夜,器材使用了 SONY Fs-7、RED EPIC、SONY a7m3等攝影機,拍攝格式涵蓋了Apple ProRess 422HQ、R3D、XAVC Intra 10bit、RAW等各種格式。其素材以4K為主,大量延時序列為輔。
如此多的視頻素材類型,對“轉碼、編輯、備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於這些考量,在硬件基礎上,我們組建了以三套apple mac pro的剪輯工位、一套apple imac擺渡機工位、兩套apple mac pro的備份或轉碼工位、四套dell z840的包裝機工位、一套apple mac pro的 調色工位以及200TB Xsan存儲的非編制作網絡。
在軟件上,我們以較為穩定的Final Cut Pro X作為基礎的剪輯軟件,Cinema 4D以及After Effect作為特效合成軟件,Davinci Resolve15為調色軟件,Arctime為唱詞軟件,Media encoder為轉碼軟件,LRTimelapse Pro配合 Lightroom作為延時處理軟件。軟件使用上我們儘量細化軟件的職責,明確各個軟件的專業方向,而不是混用軟件。
轉碼 / 延時
首先介紹的是轉碼工序。
由於這次後期製作時間較為緊張,我們使用了3臺mac pro進行轉碼工作。因為後期剪輯使用的是Final Cut Pro X這款軟件,所以在基於全流程穩定性和準確性的考量之後,我們決定不採用傳統的軟件外製作代理的“套底、回批”模式。而是使用軟件內部製作代理的方法。
傳統的“套底、回批”在應用時會較大概率地產生套底素材不匹配、時間線混亂、無法讀取套底時間線等問題。
由於此項目製作週期緊湊,不容許出現套底混亂的問題,所以我們使用了 Final Cut Pro X內部的“代理/原始切換”功能,在短時間內通過 Final Cut Pro X內部迅速地生成與原始文件尺寸、幀速率相同的Apple ProRess 422 proxy 編碼代理文件。
雖然之前部分剪輯師認為Final Cut Pro X在處理Apple ProRess 422 proxy編碼的代理文件時還是會產生卡頓的現象,但是在實際操作測試之後,Final Cut Pro X 對於這種代理文件的處理還是流暢的。
“代理/原始切換”讓我們可以一鍵切換原始文件和代理文件,通過這個功能,原本複雜的“套 底、回批”工作流程,在幾秒內就可以完成。
其次,大量的延時素材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 無比巨大的考驗。延時素材大部分為a7m3等微單拍攝的8K RAW序列,面對這些高質量的RAW圖片序列,我們要綜合效率和質量來處理。
傳統的非編軟件,如FCPX、PR、Resolve並不能直接讀取到這些RAW格式圖片序列 ;而AE雖然可以讀取到這些RAW序列,但是由於RAW文件難以讀取,往往會造成AE輸出整段視頻文件產生壞幀,所以我們採用了LRTimelapse Pro去閃爍、Lightroom調色、After Effect穩定合成的延時視頻製作流程進行延時處理。
首先,將RAW圖片序列導入LRTimelapse Pro,在軟件中將圖片序列中曝光異常、曝光差異過大的圖片篩選出來進行單獨處理。
第二步,將LRTimelapse Pro內的序列文件發送至Lightroom中進行調色,對視頻序列進行整體定調、刪除異常曝光單幀,並將調整數據發送至LRTimelapse Pro。
第三步,將LRTimelapse Pro中的圖片序列導出的PNG高質量序列導入至AE中進行穩定處理。
第四步,把AE中的圖片序列導出為Apple ProRess 422HQ編碼的8K視頻完成處理。整個延時序列的處理是複雜而艱鉅的,不過最後的延時效果也是令人所驚歎的。
剪輯
首先,剪輯手法上。
《孤山路31號》從自由奔放、蒼勁凌厲的印文中,解讀文人墨客感懷方寸天地的國家情懷,借小小的一塊金石來接觸古代文化巨匠的高貴靈 魂。同時導演在本片中也做出了很多大膽的嘗試,水下攝影、紅外攝影、大範圍延時、情景再現等等,都成為了本片獨特的文化印記。
紅外攝影空鏡
水下攝影空鏡
在剪輯過程中,我們更多地跟隨著意識剪輯、選擇素材,整個剪輯的手法輕柔大氣。剪輯師並不會去主動詢問導演應該怎麼做,而是在導演拍攝 創作時,獨立地去主動探索種種可能性,不斷地嘗試各種組合,剪輯出各種版本,例如 :“寫實的版本”、“意識流的版本”等。
當然,剪輯師雖然可以有自己的剪輯方式,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根據攝影的風格來判斷整體的調性。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攝影的內容之上,是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感的。所以遵從導演、攝影師的思路,也是剪輯師最重要的剪輯思路。
其次,剪輯平臺上。
根據這種大型紀錄片項目的需求,剪輯平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能夠跨平臺協作。因為像這種級別的紀錄片是需要與很多部門合作完成的,包括混音、配音、特效、調色、包裝部門等。
我們既要把自己的內容給到這些部門,也要將他們製作好的物料輸入到我們的時間線中。這個剪輯平臺還需要有完善的素材管理能力,因為這種大型紀錄片往往都會有數萬條素材、上百個拍攝場景、多個攝影機,為了避免混亂,我們需要這個剪輯平臺能夠完善地面對各個類型的素材管理。
另外,這個剪輯平臺還要有良好的穩定性,能夠應對大型的時間線。紀錄片的粗剪時間線有可能有一個小時左右,所以我們的剪輯平臺也應該能夠承受 住大量素材的堆積。在綜合硬件、存儲空間等方面的因素之後,我們選擇了Final Cut Pro X作為剪輯平臺。
除了穩定性之外,Final Cut Pro X中的磁性時間線、變速、轉場等操作都是十分便捷迅速的,很少會出現軟件卡頓的現象。不過,Final Cut Pro X也有一些自帶的先天問題,例如:與音頻部門交互困難、資源庫佔用存儲過大、代理帶通道的包裝無法識別通道等問題。我們的後期團 隊也通過種種方式,利用第三方插件對這些問題一一破解。
調色
《孤山路31號》整體的調色方式與以往紀錄片不同,無論是流程上還是調色思路上都更偏向於電影化。雖然偏向電影化會對工作流程、工作週期提出更嚴格的要求,但是影片最終呈現出來的質感也是以往紀錄片所無法比擬的。
首先,調色思路方面。
《孤山路31號》不同於以往紀錄片的調色要求,以往紀錄片多著重於還原真實色彩,基本是調色後畫面與拍攝時真實的場景完全一致,不會有任何的色彩傾向,更不會有所謂的“電影感”。
而對於《孤山路31號》這部人文紀錄片來說,它需要的首先是畫面濃豔、飽和度高,其次就是整體調性電影感強、膠片感濃重,最後是古代情景再現畫面、資料畫面、當今畫面、特效畫面能夠完美的銜接,不讓觀眾產生段落感。調色師的工作就是在一步一步地營造氣氛感,幫助導演敘事。
其次,匹配鏡頭。
本片鏡頭的構成主要以縱橫早晚、跨越四季的空鏡為主,其中包括了航拍空鏡、電影攝影機空鏡、紅外攝影空鏡、微單延時空鏡、 水下攝影空鏡。
面對這些空鏡頭,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將它們調整得驚豔動人,更為重要的是將各個機型、各個場景的畫面進行匹配。
本片從器材類型上分類,可以分為RED EPIC、SONY Fs7、SONY A7M3、DJi悟2、GoPro Hero4等攝影器材 ;在場景上可以分為室內精緻特寫、室外大範圍延時、古人情境再現、水下錦鯉、外部航拍、內部空鏡等一系列的西泠印社相關鏡頭。
所以,調色師也通過前後畫面的對比,整體LUT製作等解決方案,來最大限度地滿足時空跳躍和空間跳躍。例如:片中經常出現的古代情景再現鏡頭,往往是與現代的鏡頭相互連接的。所以在表現古代舊時光氛圍的同時,也要考慮這個情景再現鏡頭的調性與後面的現代鏡頭是否相匹配。
第三,營造電影感。
導演希望整個調色情緒上處於中性,整體有模擬柯達膠片的大反差的藍黃對比。但是在製造電影感的同時,也不能脫離此片播出平臺的限制。所以調色師在製造電影感的同時,還是將整體的飽和度、對比度消弱了一些,讓觀眾在質量參差不齊的民用級電視機上有良好的觀感。
第四,工藝流程。
《孤山路31號》使用了“套底”流程。之所以沒有使用簡單便捷的在剪輯時間線上出長條視頻再進行分割的流程,是因為此次拍攝有大量R3D素材。我們想盡可能地保證原始RAW素材的高度可調整性,而不是通過輸出整條視頻素材來破壞它的調整範圍。
《孤山路31號》使用了“套底”流程
所以此次調色流程中,我們第一步是通過FCPX輸出Xml文件和調色校對小樣,給予調色師所需物料;第二步是在Davinci Resolve 15導入時間線並且檢查對照時間線是否有誤;第三步是一級、二級調色等調色步驟;最後一步就是將調整好的視頻片段導出至FCPX中。經過這個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畫質損失,將素材高質量的返還給剪輯部門。
《孤山路31號》這部人文紀錄片的整個後期製作時間是比較緊迫的,在後期製作全流程中,我們在各個技術難點上攻堅克難,在創作空間上盡情發揮。這個項目也規範了我們紀錄片高端化、電影化、緊湊化製作的流程,讓我們對高端紀錄片的製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我們也完成了相關的技術儲備。
END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經典片段調色案例分享
“雲錄製”是否只是“曇花一現”?
600小時的素材!這樣“恐怖”的紀錄片素材量怎麼管理?
綜藝“雲錄製”並不簡單,原來背後藏著這麼多技術亮點
閱讀更多 影視製作雜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