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贾平凹先生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

。由此可见陕西人对于秦腔的热爱。

阳光不错的时候,老人们拿着收音机,找到一个可以舒舒服服晒太阳的地方,闭着眼睛坐在凳子上惬意的听着秦腔,嘴里跟着配乐哼唱着,翘起的二郎腿微微晃动,手指有节奏的在膝盖上打着拍子,就连脖子也在跟着使劲。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星期六星期天,他们聚集在各个公园的凉亭里、回廊中和大树下。拉板胡的拉板胡,打琴的打琴,唱戏的唱戏,时不时的传来一阵阵叫好声。

“某某地方过两天有会哩,还唱大戏哩。”

“走,听戏走!”

是的,根本不用问“去不去听戏?”只需要告诉对方地址和具体唱的是哪一出戏就可以了。到了开戏那天,老人们戴着石头镜,拿上马扎和旱烟早早就出发了,如果是夏天还会戴上草帽。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板胡锣鼓石破天惊的响起来了,演员们提袖吼唱,用真功夫舞刀弄枪,真感情演译世间事,用字正腔圆唱百态。

台下的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直到结束才如梦初醒,原来已经在戏台下坐了一上午,走在回家的路上还会美滋滋的唱着早已听了许多遍的唱段,心里比吃了蜂蜜粽子还高兴。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那么,在陕西有没有人人都会哼唱几句的戏曲呢?有的,今天就来跟介绍一下陕西眉户戏名段《张连卖布》。

四姐:五花马我问你卖钱做啥,

张连:我嫌它性情瞎爱踢娃娃。

四姐:你把咱大狸猫卖钱做啥,

张连:我嫌它吃老鼠不吃尾巴。

四姐:你把咱狮子狗卖钱做啥,

张连:我嫌它不咬贼光咬娃娃。

四姐:你把咱做饭锅卖钱做啥,

张连:我嫌它打搅团爱起疙瘩……

这一段如果是陕西人看到,必定是唱出来的,因为比较长,我删减了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张连卖布》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可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让人拍案叫绝!

陕西西眉户戏的特点:

眉户戏是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张连卖布》就是其中一个经典的代表剧目。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眉户戏主要分布于山西晋南、陕西、甘肃、豫西等各省地。又称 “迷糊戏”,因其曲调委婉动听,有能让人“听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

眉户戏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大多数的剧目都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着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地方特色浓郁,幽默风趣、优美动听。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教化人”。

《张连卖布》为什么如此经典?

小时候家里听戏全靠磁带,所以有满满一抽屉的戏曲磁带,没事时总喜欢放着听,无奈大部分都听不懂。

无意间听到了《张连卖布》,曲调活泼,通俗易懂,只要能听懂陕西方言,就可以听懂。听着四姐一声声的质问,都被张连幽默风趣的化解,暗叹:“

戏曲,也能如此有趣?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现在,听来又有不一样的感觉,忍不住敬佩写《张连卖布》的作者,这哪里是一出戏?明明就是作者绘制的一副陇中地区真实的风俗画卷。

《张连卖布》融入了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作者巧妙的将二者相结合。

既有地方集体记忆和价值观念的承载,还凝结着地方民众的文化,情感和道德观念,在娱乐的过程中发挥着教育的作用。

陕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描写,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民俗、节日和名胜古迹。细致到陕西各种农田作物和人情往来,没有一句废话。听完或许你学会了“陕西话”,这就是《张连卖布》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

因为,篇幅太长无法全部涉及到,下面只写一些主要的“事物”。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张连卖布》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张连卖布》主要以小丑、小旦唱、做工戏,剧中语言诙谐、表演风趣。

农民张连原本家境殷实,不慎沾染了赌博的恶习,屡赌屡输,以至将家业输尽,一家三口只能靠四姐儿织布度日。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妻子将辛苦织好的布交给张连,让张连拿到街上去卖,张连却将卖布的钱输了个精光。妻子屡次规劝丈夫,无奈赌瘾难戒,眼看生活无望,选择悬梁轻生。幸好被张连及时发现,才得以脱险。张连幡然醒悟,决心痛改前非。

据传民国时期,陕西民间赌风盛行,好多富商的后裔因赌而败家。某有识之士根据乡土真人真事改编了《张连卖布》的唱词,广为传唱劝化乡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张连的妻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心灵手巧:年方二十八,聪明伶俐貌似花,身材多端正,邻舍时常夸。织布纺线,纳鞋补袜,针工活儿,落不在旁人下。

勤劳贤惠:辛苦操持家务,早起担水晚把柴打,辛苦抚养娃娃。家贫穷缺穿少褂,起五更织布纺纱。

即使这样勤快,她依旧过着“烧开锅常常没米下”的日子。为了生活织了些“细密没有疙瘩”的布让张连拿去卖些钱贴补家用。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而张连呢,是一个已经失去底线的赌徒:

张连将家中能卖的不能卖的全都卖了,大到田产、枣园和菜地,小到各种家禽、铁锅,板凳。只要能换来赌资没有什么是不能卖的,日子也一落千丈,吃饭都成了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连不顾“家里眼看快没米下”和“织布还等着买棉花”。在卖布的路上遇到朋友老八,忍不住又“耍钱”了,这一耍不要紧,钱也全部输光了。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输了钱的张连饿得“吱吱哇哇”,觉得“身无力腿儿乏”。只能将“裤带扎了又扎”。想到家里已经几天边快没米下,心里头好像“刀子乱刮”,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烂补了补又开了花”。他依然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是把这些不顺都怪到了老天爷头上。

张连回到家,四姐给他把烟拿,又倒了一杯茶。取来毛巾给他擦汗,盘问之下才知道张连又把钱输光了。

四姐忍无可忍,张口就骂。不服气的张连,觉得“婆娘家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将袖子挽得麻麻利利”的,想要美美地揍上一顿四姐,却又下不去手。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和所有赌徒的心态一样,张连觉得只是自己手气不好,等自己手气好了,就可以“睁眼鱼龙变化,赢他个三五万我立地发家”

然后说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清早间人参汤先把喉下,到午间把燕窝拌成疙瘩。买一院琉璃瓦高楼大厦,置几顷好田地咱广种棉花。银子钱装满柜咱任用任拿,买丫环和相公伺候咱俩。有了钱捐功名权势更大,当总督做巡抚布政暗查。金殿上领圣旨中堂悬挂,光绪王他和咱结成了亲家。只要我得了运场合运下,我管叫你享这些富贵荣华。”

四姐气得“牙儿打牙”,大呼,强盗呀———

一问一答中,蕴含陇中地区主要的民俗事项。

  • 张连卖了家里的良田解释是为了“看社火”。

过冬至,耍社火,头里走得汉钟离,后头紧跟铁拐李,张果老儿倒骑驴,何仙姑儿把篮篮提,高芯子,太悬巧,上头扮得是三上轿,低芯子,好稀奇,扮得是苏护送妲己,转芯子,看起了,扮得孙猴去盗桃,里头抬的是慧丰善,后头又抬阴公断,马武的脸子实难看,玉虎坠有个王娟娟,水淹金山报仇冤……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民俗娱乐活动,“

”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可见其延绵之久。社火的内容多取材于“秦腔故事”或者“民间传说”。

张连所说的“高芯子”“转芯子”就是社火的主要表演方式,指的是“踩高跷”和“扭秧歌”。社火的主要表演方式还有“跑旱船”和“耍狮子”。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社火要来了,人们点燃放爆竹迎接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如张连所说“小伙子围了一窝窝,擂得鼓棰如鱼落,秧歌场子真热闹,老汉看得胡子翘”。社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也是陕西人不会错过的“热闹”。

社火的队伍很长,看完后四姐肚子也饿了,两人吃了“甑糕、扁食肉疙瘩、八宝甜盘子、韭黄清汤氽丸子、白面油花牛蹄子、乾州锅盔”许多都是陕西特有的美食。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 张连解释卖家里三亩三的枣园,是为了“过年”和“回娘家”。

办新年,量麦子,磨新面,馍馍蒸下几笸篮。猪羊肉,用担担,核桃柿子数几千。买红纸,写对联,秦琼敬德贴两边。又买炮,又买鞭,你忙择菜捏馄饨,我忙贴神和扫院。

过了初二到初三,咱与你娘家拜新年。张连忙把礼物担,你兄弟妹子都来见,与我张连拜了个年。张连喜欢了多半天,腰里掏出来两吊钱,与你妹子七百五,与你兄弟八百三。吃了饭,做啥呀,你妈说是把牌抹,你姑你姨都来了,刹时坐下一匝匝,铜钱输了个光打干。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扫舍”“买对联”“请门神、灶王爷、土地爷”“买鞭炮”这些都是过年前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的。大年三十的时候,家家户户放鞭炮贴对联和门神。将“灶王爷”和“土地爷”贴在应该贴的地方,以求来年平平安安。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陕西人喜爱吃面食,临近过年时,一定会提前蒸“几笸篮”馍馍和包子,还要提前用压面机压些细面。

记得小时候走亲戚,人们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起床好新衣服,一大家子人就风风火火的出发了。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寒风中,路上全都是骑着自行车走亲戚的人,如果遇到其他亲戚免不了要比试一番,都想先到,多吃几碗滚烫的“酸香爽滑”臊子面。当然了,第一碗一定要端到灶王爷和土地爷面前“泼洒”一些。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到了正月初二这一天,大多数出嫁的女儿都要与丈夫一起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又称为“迎婿日”或者“姑爷节”。

张连夫妻俩用担子担着礼物,给老人拜年。给晚辈发完压岁钱后,就需要娱乐一下“打牌”。这样,年过完了,张连也把家里卖枣园的钱花光了。

  • 张连卖了村东头四亩水浇地,解释是为了“逛庙会”和“招待媳妇娘家人”。

四月八,关公庙里唱戏咖。套的车,拉的马,叫你娘家一家家。叫你姨,和你妈,你姐你妹都来啦。梳头搽粉又戴花,每人给了钱一吊,你妹子花了我吊八。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在陕西人有一件约定俗成的事,就是谁家周围有庙会,亲戚们赶完庙会后,都会来这家做客。这不,张连“套马拉车

”将四姐娘家的人接来了,张连还给了她们每人一吊钱买些小玩意。

不仅如此,张连生怕怠慢了媳妇的娘家人,用丰盛的饭菜招待她们:“早间吃的臊子面,午间荷包打鸡蛋。四大四小四拼盘,凉的热的往上端。这些吃喝还不算,外加个火锅子摆中间”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吃完了饭,四姐拦住娘家人,约好一家人明天去逛会。所以,又多了“吃点心”“喝糖茶”的花费。

其中“臊子面”也是陕西特有的,就这样张连将卖水浇地的钱又花光了。

  • 张连卖了菜地,解释是为了是去娘娘庙“求子”。

结婚三年就没有生娃娃,年年有个四月八,娘娘庙里求娃娃。先买鸡,后买鸭,干果碟子十三花。猪头猪蹄猪尾巴。

未进庙,先放炮,头顶香盘手端蜡。进得庙门你就爬下,又把响头磕了三。求个穿靴戴帽的,不要生一个亲亲家。拜罢娘娘又许愿,嘴里不停胡拌蒜。布施银子一大把,再献上二百个泥娃娃。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在陕西婚后岁如果一两年还没有孩子,很多老人都会张罗去庙里“求子”,现在依然常见。带上要放在贡桌上的“献祭

”以示心诚,“献祭”的种类丰富一处有一处的讲究大有不同。

进庙也有许多讲究,无非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心诚”。如果家里媳妇或者女儿如愿怀了孩子,还需要继续来到庙里“还愿”。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 张连卖了种瓜沙滩,解释是因为“报丧行礼”。

咱娃的他舅家,报丧报到咱的门下,一对鸡,两对鸭,四个猪蹄猪尾巴,干果碟子十三花,五色纸,又插花,挂在房上一把抓,你骑驴,我把驴拉,怀里抱的咱蛋蛋娃,吹鼓手,迎门下,吱吱呜呜哭你妈。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这一段大概描写了“报丧”和“办白事”的民俗,各地也有许多不同,十分讲究。亲人的离世让人们悲痛不已,很多仪式就是为了尽最后一份孝心,让自己没有遗憾,让亲人走的体面,这里就不细讲了。

  • 朝华山

我问你把我娘家陪送的:金簪子,银弯子,玉石玛瑙戒圈子,红缎袄,镶边子,觳绉裙子绸衫子,黑箱子,漆柜子,栽绒毯子花单子,四钱重的金斑子,三钱多的牙签子,卖钱做了啥呀?

哪一年三月三,各州府县都朝华山。你言说长安八景都逛遍,就是没有上过华山。吭的我张连没办法,雇来了两个椅子搬。把咱抬到五里关。十八盘,曲曲弯,青石板上吃袋烟。回心石,在面前,我劝你赶早转回还。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娘家的陪送”也就是嫁妆,在我们父母那一辈的时候,陪嫁里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就是“

棉花被子”、“床单单”和“漆柜子”。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在我的老家还有这样一对“

漆柜子”,是母亲的陪嫁,柜子整体是大红色,上面描绘了许多古代人物和花卉,一看就十分讲究。床单和棉被必须是双数,讨个吉利。

这里提到了“长安八景”,具体指的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长安八景”指的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作者朱集义,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接下来,他们又逛了西安和潼关,就不细说了。

教育意义

自己的质问都被张连一一有理有据的化解,四姐气得“一阵阵切齿咬牙”。让张连抱着娃,自己去“小房里命染黄沙”。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张连压根不信,说道:“好,你去吧! 你还拿寻死吓唬人哩!”

四姐果真向小房走去,张连抱着娃思量道:人世间没有家实在难煞,适才间只是说下气话,谁愿意夫妻散沦落天涯。假若是娃他妈短见寻下,小娃子年纪幼依靠谁家?

半天没有动静,张连感到不妙,隔窗子见四姐浮梁悬挂,急忙救下。

醒来的四姐,唱道:

“好言语劝不过你这强盗,我只得悬梁尽命赴阴曹。实指望夫妻们白头到老,谁知你不顾家自在逍遥”。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看着伤心欲绝的妻子,张连决定从今后再不到赌场去了。务庄田勤耕作全听四姐排调,但是伤透了心的四姐无法再次信任张连。

张连跪地发了六次的誓,一次比一次的重。四姐这才原谅他,一家人和好如初。

戏曲经典|《张连卖布》以喜剧形式描绘出一副陕西地区的风俗画卷

赌博赢钱水中月,锄头底下出黄金”。张连作为一个家境殷实的农民,妻子贤惠,孩子可爱,本来可以无忧无虑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但他沾染了赌博,家业散尽,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不幸,让自己的家人遭受磨难。赌博“伤身”“败业”“毁家”百害而无一利。好在他能及时回头,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要勤快些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

这段戏也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但是还有另外一段眉户戏《张连赎妻》,讲的是张连的儿子,比自己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小被父亲抱进赌场耳濡目染,九岁半就开始赌博,将自己的妻子都输了进去,人称“小张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