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身在其中,又有誰會真正地感同身受呢?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心有所思,非己莫能察也。”自己的心裡的想法,別人又怎麼能感同身受呢?世上沒有人能對另一個人的苦與痛真正地感同身受。只有針紮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有多疼。一方面,我們要體諒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另一方面,我們要學會自己支撐起自己的生活,努力爭取光明與溫暖。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隻小兔子受了傷,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傷口。別人問他這個傷口是怎麼回事,於是小兔子就扒開傷口給他們看。所有看過的人都嘆息不已,紛紛安慰,然後繼續趕路。到最後,這個一次次扒開傷口的小兔子因為傷口感染死掉了。”

我們每一次把自己的痛苦說給別人聽時,渴望別人理解的時候,就像那隻一次又一次扒開傷口給別人看的小兔子一樣,直到最後才明白別人的看法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幫助,甚至還有可能加重傷害。

若不身在其中,又有誰會真正地感同身受呢?

白巖松在《痛並快樂著》一書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一個人的戰爭。這種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註定單槍匹馬。

若不身在其中,又有誰會真正地感同身受呢?

的確如此,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遙想當年,宋朝滅南唐,南唐後主李煜亡家敗國,忍辱負重地過起了囚禁生活。“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段詞便是他被囚於宋國時所作。從中可以看出他離鄉去國,內心深處許多愁苦悲恨,哽咽在心頭難以派遣。昔日的天子,如今成為階下囚,備受侮辱,其中的落差感自己都難以言喻,別人更是無法體會。縱有有滿腹愁苦,也不可與人訴說,只能將心頭的累壓在心底。

若不身在其中,又有誰會真正地感同身受呢?

就像辛夷塢在《山月不知心底事》裡說的:“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長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嘗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別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別要求別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聲也是白費功夫。”感同身受,說著很簡單,其實我們都明白,若不身在其中,又有誰會真正地感同身受呢?你所經歷的一切,包括開心、難過、痛苦、孤獨,都是獨一無二的啊。你所經歷的一切,冷暖自知。

是的,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人生本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冷暖自知, 這應該是每個成年人都會經歷的吧。我們的快樂不必逢人就說,我們的苦痛也沒有必要去刻意尋找安慰,只是靜靜的自己分解消化,因為,別人未必懂你,懂你,也未必真正的體會到你的體會,感受到你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