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中,絕少不了我們社工"—武漢市武昌區社會工作者抗疫手記

在武昌區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群默默堅守前行的夥伴,他們積極響應和配合疫情防控部門開展工作,或值守在高風險場所做好"守門員"、或線上開展心理援助做好"知心人"、或電話回訪重點服務對象變身"關懷使者"、或協助當地社區的志願保障成為"好幫手"、或深入一線隔離區提供專業服務。雖然所做之事都那麼細微繁瑣,顯得有些平凡樸素,但他們一直行走在踐行"以人為本 助人自助"的路上,他們的名字叫社工。

"逆行者中,絕少不了我們社工"

"你負責摸底調研社會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可行性方案"、"你負責和社工系專家討論社會工作介入疫情防控工作的視角和內容"、"你負責號召志願者就近在社區兩委的領導下協助保障居民生活所需"……2月4日晚上10點,武昌區社會工作聯合會的7位社工發起召開的電話會議中,大家熱烈系統地討論了社工分階段、分內容介入疫情防控的要點。"逆行者中,絕少不了我們社工!",這是電話會議上幾位社工最堅定且統一的表態。

社工李輝在協助搬運物資

凌晨還在路上奔走的養老院守護者

2月27日凌晨0點左右,社工劉軍強將防護物資點對點送到其他社工家後,駕駛自己的車輛行走的二七大橋上。"隔離區的設置標準、消毒液配比清潔、就醫流程,這些事大家有需要的直接問我,我早就背爛熟了,不過最好是沒有需要",電話裡,他這樣跟夥伴們開著玩笑,以免疲勞駕駛。自2月15日起,武昌區3名社工到3個養老院駐點開展工作,輔助設置隔離區、協助疑似老人轉運、聯繫防疫和生活物資。

在一次協助轉運新冠肺炎疑似老人時,因老人差點摔跤,他下意識的扶老人上車,事後經其他社工提醒,才發現駐點沒有可以直接接觸疑似病人的防護物資。居家工作的社工緊急向社會募集了幾套醫用防護物資,劉軍強下班後立刻去將防護物資拉回來,奔波至多個地方將防護物資送至同事手中,直到凌晨。

養老院守護者之一社工劉軍強

一次次關懷電話給滯留在漢對象送去希望

"對不起,打擾了,今天接到你們的一個電話,這是一個非常暖心的電話,封城以來讓我最激動的一個電話,不管最後能不能申請到國家救助都沒關係,因為讓我知道國家還是關心我們的,謝謝你們。"這是一位滯留在漢人員給我們社工的回覆短信。這條短信讓所有參與滯留在漢回訪工作的社工熱淚盈眶,也給了我們社工最好的鼓勵和認可。

3月4日晚10點30分左右,根據工作安排,需要在24小時內對5000多個滯留在漢人員的申請進行電話回訪。社工李輝、陳凌、孫瑞蔓緊急發動號召,在30分鐘內就拉起了近30人的社工回訪群,第二天群人數增加到70多個。其中就有社工孫靜。家裡兩位至親因患新冠肺炎去世,在自己隔離期滿後,孫靜強忍悲痛,收拾心情後也加入進來,她說,"我不用休整,只想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大家在進行簡短培訓後,立刻投入工作。社工的回訪不單單是轉訴告知相關事項,很多社工在回訪電話時,還對服務對象進行了初步的評估,根據評估分析,提供短時情緒疏導、心理諮詢、鏈接資源、自殺危機介入和轉介服務。社工吳穎、羅睿在工作交流群裡這樣說到"雖然嗓子冒煙,含著潤喉片也要堅持,區分每個滯留在漢對象的需求,提供精準的服務,打完電話後只想癱那休息會"。

讓黨旗飄揚在康復驛站

武昌區民政局社工、武昌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支部書記陳婷3月7日接到通知,前往武昌區新冠肺炎治癒出院老年人的一個康復驛站提供服務。在家匆匆收好行李後,顧不得家人的擔心,也來不及和5歲的女兒告別,就徑直趕往服務點。

困難遠比她預計得要大,該驛站收治的全是新冠肺炎治癒的老人,目前已收治51名老人,平均年齡87歲,都有基礎病且失能和半失能。面對初期物資缺乏、護理人員能力不足、老人們心態不穩等諸多困難。社工陳婷,臨危不懼,小小身板硬是挑起了大梁。一方面她積極向各方面籌措防護物資,鏈接資源,同時向家屬和醫院瞭解老人情況並對入住的老人身體、心理情況進行評估,便於之後開展有針對性的精準服務。另一方面,聯繫藥店和駐點醫生多方採購基礎病藥品,保障老年人健康需要。同時還建言為新入職護理人員開展防護知識培訓,較好地安定了入住老人和護理人員心態。

在做好了基礎保障工作之餘,她瞭解到部分老人由於治療時間長,長期與家人隔離,內心十分恐懼與孤獨,個別老人還有抑鬱傾向,急需心理疏導。針對這個問題,她一方面積極聯繫心理專家虛心求教,另一方面,積極請戰進入汙染區貼近老人,針對性地開展老人心理疏導、個案護理等工作,通過傾聽與陪伴,降低老人心裡的孤獨感和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在她與護理員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老人們的精神面貌、工作人員的思想狀態都有了明顯改善。眼看隔離期滿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本應迫不及待回家的鄭姓老人卻顯得依依不捨,"這裡照顧的蠻好,我可不可以申請自費繼續住下去啊?"葉姓老人則告訴工作人員,"這裡好的沒話說,真想把我家爹爹帶過來一起享受享受!"

社工陳婷在為老人佩戴口罩

是的,作為職業助人者,每一位社工都希望在災難中發揮自己的專業作用。他們是苦讀專業知識、秉持專業倫理的職業者,他們是撥開表面問題、挖掘根源需求、長期影響改變的助人者,他們也是默默無聞行走在"盡我所能、助人自助"使命路上的逆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