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雙選會”,建校以來第一次!電子科大這個“紅娘”當得好,146家企業提供3000餘崗位在線攬才

疫情宅家,足不出戶怎麼找工作?4月2日,

電子科技大學舉行2020年春季線上雙選會“電子信息+”行業專場。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動都不是學生和企業“面對面”,而是變成了"屏對屏"。

本場雙選會由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高新區科技和人才工作局聯合主辦,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承辦。

參會企業覆蓋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軟件、IT服務、通信/網絡設備等“電子信息+”行業,共有146家優質企業參會,提供了3000餘個就業崗位,吸引近千名校內外學子投遞簡歷、在線面試。

宅家“雙選會”,建校以來第一次!電子科大這個“紅娘”當得好,146家企業提供3000餘崗位在線攬才

宅家“雙選會”,建校以來第一次!電子科大這個“紅娘”當得好,146家企業提供3000餘崗位在線攬才

本次“電子信息+”行業專場雙選會,雙方合力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搭建起招聘平臺,促進用人單位攬才和畢業生就業。

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周欣說,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品牌優、院系專業強、學生素質高、企業需求大,一直以來都是高新區用人單位的重點需求對象,未來希望進一步深化雙方全面戰略合作,加強溝通,讓更多電子科技大學的莘莘學子在成都高新區生根發芽,與成都高新區共同發展。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阿淇表示,今年春季校園招聘以線上面試為主,單位和學生都逐漸適應了線上的交流模式。

她說,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的優勢是非常很明顯的,社會對“成電就業”品牌認可度非常高,且現在各行各業都在線上物聯化,對電子、通信、軟件相關專業人才需求量大,而這些正是學校優勢學科專業,希望今後也能繼續招聘到更多優秀的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陸風雲同學今年春季已經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五場線上雙選會。他說,自己最開始線上應聘目的性不強,後來逐漸適應之後,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在這次雙選會中,有不少電氣相關的職位,自己主要意向成都、重慶、上海三個城市的崗位,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夠應聘上心儀的企業。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許少峰同學說,今年春季雖然因為疫情改變了熟悉的求職方式,特別感謝學校在已經舉行三次綜合雙選會以及一次校友企業雙選會的情況下,仍然為應屆生創造了今天的嶄新就業機會。這幾次雙選會,他投了不少簡歷,相信能夠拿到心儀的Offer,有學校在背後作為支撐,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更具有信心了。

宅家“雙選會”,建校以來第一次!電子科大這個“紅娘”當得好,146家企業提供3000餘崗位在線攬才

額,在家裡就能面試?以後要是都能這樣,該多好啊!

為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學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早在寒假期間就及時研判,積極策劃和調整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創新就業工作模式,將線下就業活動改為線上進行。

自3月4日以來,學校已陸續舉辦了5場線上雙選會。後續,學校還將結合畢業生求職意向和市場需求,繼續開展專場線上雙選會,推動2020屆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資料小卡片:

1、成都高新區

成都高新區是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聚集地之一,是成都打造全國“IT第四極”的主要產業支撐點。2015年,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大力實施“一校一帶”計劃,共建成都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宅家“雙選會”,建校以來第一次!電子科大這個“紅娘”當得好,146家企業提供3000餘崗位在線攬才

宅家“雙選會”,建校以來第一次!電子科大這個“紅娘”當得好,146家企業提供3000餘崗位在線攬才

宅家“雙選會”,建校以來第一次!電子科大這個“紅娘”當得好,146家企業提供3000餘崗位在線攬才

2017年,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新區舉行了合作共建國際菁蓉創新中心簽約儀式暨奠基儀式。2020年3月12日,總投資130億元的8個環電子科大集成電路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位於成都高新西區天潤路與合順路交叉路口的工地上舉行。

2、電子科技大學“一校一帶”行動計劃

電子科技大學“一校一帶”計劃主要對接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借鑑斯坦福大學和硅谷的發展歷史與發展模式,電子科技大學(一校)在成都市高新區建設以高校成果轉化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帶(一帶),形成以“互聯網+”為核心,集教育實訓、產業研究、孵化轉化、加速推動產業和園區發展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新創業發展產業經濟帶。

3、菁蓉鎮

郫縣菁蓉鎮依託區域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優勢,搭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創業創新協同機制,著力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加速創業創新要素聚集,現已建成24萬平方米創業載體,創客服務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未來,菁蓉鎮將推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快速發展,成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創客小鎮。

背景資料: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尤其是行業特色型大學應該走在這一工作的前列。而在各個行業的創新創業中,“互聯網+”既具有時代特徵,又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與各行各業交叉滲透、深度融合,直接把人們帶入高級信息社會。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兩大趨勢已十分明顯,一是信息技術本身在一段時間內很難出現全新的技術,但它與其他關聯技術的融合發展又不斷產生出新的交叉領域;二是信息技術向其他行業的全面滲透,尤其是與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結合,正在顛覆傳統行業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所以,只有在“互聯網+”時代,依靠個人智慧而進行的萬眾創新才成為可能。

同時,移動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很多行業打開了長期封閉的大門,降低了門檻。這與電子技術時代的創新創業嚴重依賴於硬件平臺不同,“互聯網+”的創新創業與硬件條件關聯度大大降低,使得大眾創業不僅成為可能,也成為了現實。

電子科技大學經過60多年發展,已成為一所完整覆蓋電子信息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具有鮮明特色的重點大學。學校大力推進“互聯網+創新創業”,力爭率先形成IT領域引領性人才培養基地。

一是以“一校一帶”為戰略,積極謀劃學校發展、人才培養及科技成果轉化新佈局。借鑑斯坦福大學和硅谷的發展歷史與發展模式,實施“一校一帶”戰略,即在新校區及周邊形成以“互聯網+”為核心,集教育實訓、孵化轉化、加速發展三大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帶,主動對接華為、英特爾、IBM、京東方等IT巨頭,以此形成新型的“互聯網+”產業集群高地。

二是加強泛信息化人才培養,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打破原來按一級學科,甚至二級學科的專業化培養模式,打通電子信息領域5個主要一級學科進行泛信息化人才培養改革。按照年級進行三個階段和三種人才類型培養,針對選擇創業的學生,以培養願創業、能創業的團隊和個人為目標。

三是以創業學院為基地,探索“1+1+1”模式,培養創業精英。大學創新創業要走掌握核心技術的路線,大學生創新創業模式與現在學校科研團隊模式不同,要探索形成“1+1+1”的創新創業組織模式;正在籌建的創業學院,要重點挑選500名、200名、100名學生分別進行實訓、實戰和孵化練習;要實施創業導師“雙百計劃”,開展一對一的創業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