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下东漕村因建于古代漕仓下游抚河东畔而得名,地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琅琚镇最西端。深水良港造就了该村从宋代至民国九百年间繁荣的漕运经济,但随着海运、公路、铁路运输的兴起,下东漕村区位优势丧失殆尽。作为特定文化背景留存下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漕运文化塑造了下东漕村独特的历史风貌,如此文化底蕴深厚和生态环境优越的古村落,致其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在国家文旅融合战略、生态文明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梳理下东漕村旅游资源,对其开发条件进行SWOT分析,厘清其旅游开发思路,对漕运古村的复兴、金溪县古村落保护和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下东漕村旅游资源梳理

(一)人文旅游资源

1.漕运文化

下东漕村的漕运文化因承载了古代抚河沿岸的诸多历史人文信息,历史价值非凡。下东漕村通过抚河与印刷重镇“浒湾古镇”相连通,从上游的窑岭下到下游的河心洲共1000余米,有7座码头,可泊100多艘船,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孕育了漕运文化兴起的现实条件。书铺街、竹桥古村的印刷业借由下东漕村的漕运通道而盛极一时。回溯当年,村里有漕运仓库、驿站饭店、集市钱庄、酒楼青楼等,临村抚河畔更是夜夜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人称“小上海”。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2.心学文化

南宋大儒、陆王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象山先生”的母亲饶氏为下东漕人,故下东漕村又有“象山娘家”之称,心学文化与下东漕村有着重要历史渊源。它所倡导的“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对指导当代民众为人做事,立德立言以及青少年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3.古建文化

赣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下东漕村赣派建筑风格突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注重装饰;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效果,选址、朝向、形态符合风水理念,周围的树木、湖泊、河流、山脉与建筑融为一体。下东漕村保留有明清古建筑26幢(126间),其中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大型祠堂2幢。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4.民俗文化

下东漕村传统民俗文化氛围浓厚,春节期间的舞龙灯,舞狮子灯,正月十五的抬“老爷”下河,每年端午节的划龙船。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二)自然旅游资源

1.抚河生态资源

村庄紧邻抚河,河面宽阔,是天鹅、白鹭、白鹤、丹顶鹤等候鸟的停息站和栖息地。河水清澈,是游泳嬉戏、垂钓、捕鱼、捞螺蛳、皮筏艇等水上运动和生存体验的理想场域。江心洲及其沙滩是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开发的重要吸引物,抚河沿堤也是骑行和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2.古樟旅游资源

村口处的漕运文化广场屹立着三棵千年古樟,冠幅形态完好,是该村千年漕运文化的重要见证者,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3.农地景观资源

全村耕地面积976亩,旱地136亩,林地面积2260亩,水塘水库有120亩,水稻、水产、蜜桔是该村优势农地景观资源。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二、下东漕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水陆双廊道潜力大

下东漕村水路全长约3公里,下游距洛城的十里古樟林仅1.5公里,距疏口古村和疏山古寺风景区不到4公里。驱车至金溪县城、浒湾古镇、竹桥古村、仰山书院均不超过30公里,距明代宰相何宗彦故里上东漕村仅4公里。

2.规划建设初显成效

现已修建了4公里进村公路和1处旅游停车场,改善游客入村的通达性和便利性;打造了20亩种植蜜桔、杨梅和水蜜桃等品种的四季生态采摘园以及10亩供旅游者休闲垂钓的人工湖;修建了漕运博物馆、村史博物馆、农家书屋以及知恩亭、感恩亭、报恩亭等旅游设施,旅游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3.村落知名度渐提升

通过保护和治理下东漕村及周边地区抚河水域,河水水质进一步改善,加上江心洲独有的景观风情,吸引了不少本县及周边地区游客。抚河戏水、江心洲露营、河堤骑行等项目备受游客青睐,村落知名度日渐提升。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二)劣势分析

1.两个文化IP未彰显

IP不是高呼口号,需要智慧、资本与执行力等要素融合运作。 “漕运圣地”已成为历史,但是漕运文化及当年情境可以再现。纵观整个下东漕村目前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进度,其独有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并未凸显,形式大于内容,漕运IP文化没有深挖与呈现。“心学娘家”的文化IP亦如此。

2.古建未得到妥善保护

下东漕村被列为“三村合一”的建设工程,“水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的文章做的较足,但是对遗存的古建、古迹统整性的保护与维护意识较弱。进村游览便发现众多古建破败不堪、杂草丛生,亟待修缮。据媒体报道,村内被维修的2栋老祠堂,不到一年其中1栋的2面墙发生倒塌,相关部门并未及时进行处理。

(三)机会分析

多方政策联动使下东漕村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实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国家层面,具有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旅游扶贫等系列战略的支撑,为高质量开发具有下东漕特色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提供政策背书。省市层面,抚州市正大力推进“抚河流域旅游航线及生态文化旅游公路规划”项目,下东漕村被纳入全市沿抚河旅游开发重点村,且成为抚州市36个生态文明示范村之一。县域层面,金溪县近年来为全力保护和抢救全县的古建筑,启动了“拯救老屋行动”项目。

(四)威胁分析

浒湾古镇、竹桥古村等古村镇景区发展对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易产生形象遮蔽效应。虽然各景点文化特质不一样,但同属于古村镇类型,客源结构差异并不突出,早期开发、具有一定市场成熟度的浒湾古镇、竹桥古村依然具有先天优势。就竞合发展的角度而言,合作当然有利于多方共赢,但是现实中多考虑的还是彼此之间的竞争态势。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强势景区形象遮蔽效应对下东漕村的影响。

三、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整体思路

(一)开发原则

1.文化引领原则

重点要突出漕运文化IP,其次是借心学文化打造“心学娘家”IP,以文化引领下东漕村的生态、旅游、农业融合式发展。这就涉及到借脑借智的问题,需要借助相关高校或研究院所对漕运文化、心学文化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把脉和建言。

2.原生性保护与开发原则

下东漕村原生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必须在基于延续其历史文脉的框架内进行创新式开发,注重保留原汁原味,防止同质化竞争。古建的修缮与维护应遵循结构不变、材料不变、工艺不变,尊重历史风貌,不随意创新。码头遗失的如船工号子声或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尽早发掘、恢复、展现。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3.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首先,采摘园、荷塘、稻田做到有机绿色种植与栽培;其次农村生活垃圾与河流水域应坚持环保第一的准则;再次应最大限度地引导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社模式、土地流转租赁模式保障社区居民利益;最后,严格筛选开发商、投资人,创造政策优惠条件充分调动投资商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鼓励有情怀的商业落地,以及带商业的情怀做大做强,兼顾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谈谈抚州金溪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

4.全域联动原则

恪守包容开放的态度,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处理好与周边景区和产业部门主体之间的关系,坚持全域联动、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将蛋糕先做大再做强,形成上下一盘棋、同业一条心。

(二)总体战略

以漕运和心学双文化IP驱动,整合休闲农业、抚河生态、古建民俗以及社会文创等资源,将下东漕村打造为集“漕运重地、心学圣地、休闲胜地、康养福地、研学营地、文创天地”六地合一的旅游宝地。

(三)具体思路

1.漕运重地

首先,占领高地,规划江西漕运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高科技地展示漕运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态。其次,再现当年盛极一时的漕运商贸景观,围绕“小上海”的场景重构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的产品要素。再次,漕神、开漕节、船工号子等漕运习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再现,强化旅游仪式感。最后,漕船制作场景的再现与各种文创和教育的融合。

2.心学圣地

挖掘陆九渊在下东漕村的故事,推出心学故事会、心学情景剧。打造心学历奇圣地、体验式教育与培训基地,引进高端心学教育品牌机构,面向企业、社工、大中小学生等群体组织心学夏令营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引进心学领域权威研究专家和学者,创办陆王心学研究工作室,长期举办陆王心学格物致知论坛,打造心学圣地品牌。

3.休闲胜地

发挥抚河水域生态优势,开通下东漕——十里香樟林——浒湾书铺街的水上航线;打造休闲水世界、水幕实景演出、船屋船吧、江心洲营会等项目;借助现有采摘园、农田、荷塘、古建等资源,打造共享农庄,让游客可享受有房有船有地的庄主生活方式体验。

4.康养福地

下东漕村野奢静谧,进入之后即有远离喧嚣都市之感,是难得的静养修身之地。可融入本地田园风光、绿色物产、水域生态、心学文化,结合民俗娱乐、养生瑜伽等元素打造四季康养福地。

5.研学营地

下东漕村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素材丰富,适宜打造融“漕运文化、心学文化、赣派建筑、河流生态、农耕民俗、户外运动、艺术写生”等项目为一体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6.文创天地

下东漕村赣派古建筑保存良好,颇具年代感,青砖、灰瓦、马头墙、青山、绿水等元素融合协调,俨然一幅天然山水田园画。且尤为适合艺术家进行采风写生和文创。宜打造艺术家的工作室和文创天地,与抚州黎川画家协会进行资源整合,赋予下东漕村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