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编写自己的语文书

#教育头条#

我为何编写自己的语文书

我在女儿很小时,就给她读各种绘本、各种童话,现编现讲各种故事。

反思现行语文教育,“经典阅读”才是语文学习根本,大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这是经典教育学理论,我在具体实践中感受尤其深刻。

语文教育问题深重:语文教材质量低劣迫使学生阅读大量垃圾文章,语文教法僵化呆板打击孩子学习兴趣,语文考试标准答案破坏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我一直认为:二十一世纪,想象力是第一生产力。摆脱语文教材约束,破除语文教育局限,把目光投向人类文明丰富宝藏,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保有纯真心灵,拓展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我们下一代才能直面二十一世纪新工业革命的严峻挑战。在这个新世纪,有创造力的新设计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从苹果手机到特斯拉电动车,设计的力量无所不在。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是设计力的根本。

我们不能让孩子脑袋空空长大,而应该让他们心智健康、内心充实、灵魂丰盈,脚步踏实地走在他们自己的人生大道上。

我正在编写的系列语文书,努力打破现行语文教材编写的僵化体例,想要摈弃僵化道德伦理的灌输模式,而把优秀作家作品用不同主题的形式介绍给读者。在这些书里,介绍作家、分析作品、延伸阅读,以不同层面、多样形式结合在一起。读者阅读一名作家及其一篇作品,可以了解他几乎所有的创作情况,也可以学会怎样寻找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并在细致、心领神会的阅读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例如,选入小说分册的两部中国原创科幻小说,两位作家分为两个时段,两种不同风格。我为此搜寻资料广泛阅读,写成一篇七千多字的《中国科幻小说简史》,读者以此可以整体把握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曲折历史,也可以大大拓展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学会自己去寻找相关资料,形成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是阅读和学习的最重要目标。

并不是每一篇作品都会带来快乐感受,有些优秀作品需要反复体味才能恍然大悟。一个逐渐成长的心灵,需要以各种不同形态、不同题材、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来滋润,才能不断成熟。

以丰富的阅读来武装自己,你不仅能拥有丰富的心灵,还可以轻松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语文考试。当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积累了小学、初中共九年的阅读基础之后,即便到了高中、面临高考,仍可以淡然处之,一览众山小了。

什么时候开始阅读都不晚,最怕你从不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