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寫材料小故事40例

文秘思想:今日分享精選寫材料小故事40例供大家賞析,需要的朋友在文末領取


1.【朱元璋“廉政談話”的故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防治腐敗、穩固江山,每啟用一批地方官員,總要告誡這些預任官員,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的薪俸過日子。這就好像守著一口井,井底的泉水雖然不多,但甘甜清爽,每天都可以汲取享用,泉卻始終不會乾涸。相反,不願守用井底之泉,而去追求薪俸之外的財物,則如投身肆虐的洪流,雖可暴飲狂歡,但好景絕不會長,遲早會遭遇滅頂之災。

2.【湯斌識人的故事】某秀才偶然路過書店,見一少年正在數錢購買《呂氏春秋》這部書,不慎將一枚銅錢落在地上。秀才便偷偷用腳踩住,待少年離去後快速彎腰收入囊中。不想旁邊坐著一個老者,將這一切完全看在眼中,忽地站起追問此人姓名,然後冷笑而去。後來秀才得到江蘇常熟縣尉的官職,興沖沖地整裝去赴任,拿著拜帖拜見巡撫大人,但卻被告知,他已被彈劾,不用去上任了。秀才不解,傳話人告訴他,因為他“貪心”。此人愈發不解,懷疑是一場誤會。巡撫衙門的一席話,讓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汝不記昔年書肆中事耶?為秀才時,尚且一錢如命,今僥倖作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篋為紗帽下之竊賊乎?”你不記得當年書店中的事了?當秀才的時候,尚且視一文錢如命;如今僥倖做了地方官,你能不搜刮索賄,做一個戴紗帽的竊賊甚至劫匪嗎?此人這才醒悟當時問他姓名的老者,就是現在的江蘇巡撫湯斌,於是非常慚愧地辭官走了。

3.【于成龍清廉的故事】清代的于成龍為官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他任黃州知府時,當地遭遇連年饑荒,他一面向上司請求蠲免稅賦,賑濟災民,一面開展民間自救,自己常年以粗糠野菜為食,把節省的薪俸口糧用於救災,老百姓編歌讚道:“要得清廉分數足,唯學於公食糠粥。”後來于成龍官至兩江總督,依然是“布衣蔬食,半茹糠秕”“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稱他為“於青菜”。于成龍病逝時,部屬見其床頭舊箱裡僅有綈袍一件、靴帶二條,瓦甕中粗米幾斤、鹽豆豉幾碗。康熙曾評價于成龍“居官清正,為古今廉吏第一!”

4.【胡壽安“青菜知縣”的故事】明代的胡壽安任新繁知縣時不但公務廉明,愛民如身,還抽空在後院的空地種滿蔬菜,補貼家用,招待客人,百姓感其清廉,稱他為“青菜知縣”。胡壽安平日居家穿粗布衣,吃粗米飯,睡紙蚊帳,在簡樸的生活中獲得一種別樣的愉悅,他為自己用的紙蚊帳寫了一首詩:“紫絲步障最奢華,臥雪眠雲自一家,雪又不寒雲又暖,扶持清夢到梅花。”胡壽安在信陽做官,任滿離任時行囊空空一擔輕,百姓相送“如悲親戚”,他題詩致謝道:“一官來此幾經春,不愧蒼天不負民。神道有靈應識我,去時還似來時貧。”

5.【張堪“漁陽惠政”的故事】東漢時期,漢武帝任命張堪為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帶)太守。當時成都富庶,錢財如山,但他秋毫未取,離開成都時,只乘一輛舊馬車,車上唯行囊而已。不久,朝廷又任命張堪為漁陽太守。他在任時秉公執政,“捕擊奸猾,賞罰必信”,深得當地人民愛戴。當他提出要在漁陽地區大興水利時,眾多百姓響應,短期之內便開出稻田八千多頃。百姓編了一首歌謠讚頌張堪:“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在漁陽任職8年,邊境安寧,社會穩定,百姓生活富足,“漁陽惠政”因此而來。

6.【王世充因“口惠而實不至”的故事】《資治通鑑》記載,隋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在攻下洛陽後,被封為太尉。為展示自己有招納賢才、廣開言路的胸懷,王世充在太尉府外立了三塊牌子:一求文學才識,堪濟時務者;二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三求身有冤滯,擁抑不申者。看到這樣的三塊“廣告牌”,每天上書言事的多達數百人。王世充“悉以引見,躬自省覽,殷勤慰諭”,於是“人人自喜,以為言聽計從”。但事實上,王世充口惠而實不至,“下至士卒廝養,世充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施。”輕諾寡信的王世充,漸漸失去了文官武將及百姓的信任,也為自己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7.【古代官員“言必信,行必果”的故事】明朝張津在浙江海寧譙樓上題過這樣一副對聯:“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他主政期間,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清朝乾隆年間的鐵面御史錢灃也撰寫過一副對聯:“愛半文不值半文,莫謂世無知者;作一事須精一事,庶幾心乃安然。”錢灃在擔任湖南學政時,曾前往各縣視察,按當時的“棚規”,學子要湊錢向學政致意,但錢灃一概不受;他當京官時,不飾車馬,只買了一匹瞎了一隻眼睛的騾子當坐騎。

8.【古代官員正身直行的故事】唐代元德秀任地方縣令期間,立志以聖賢之風勤勉於政,堅持潔身自好、持身以廉,從不收受賄賂,過著“祿薄儉常足,官卑廉自高”的生活。他在魯山做縣令三年期滿離任時,只有一匹薄布,別無分文,百姓與之揮淚而別。唐人盧載在《元德秀誄》中贊曰:“誰為府君,犬必舀肉。誰為府僚,馬必食粟。誰死元公,餒死空腹。”北宋司馬光評價道:“德秀性介潔質樸,士大夫皆服其高。”元德秀戒貪止欲、正身直行、造福百姓,堪稱清官典範。

9.【古代官員一心為公的故事】《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晉國大將羊祜病重後,再三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杜預,事後卻焚燒薦稿。晉武帝問他:“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於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答道:“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據《宋史》記載,北宋宰相王旦,為官數十載,知人善任,舉薦賢才,不留私名,不受私請,朝中很多官員都是王旦推薦提拔,但都不知所薦者是誰。史書中稱,“旦為相,賓客滿堂,無敢以私請。察可與言及素知名者,數月後,召與語,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獻之。觀才之所長,密籍其名,其人復來,不見也。”又載,“旦凡所薦,皆人未嘗知。旦沒後,史官修《真宗實錄》,得內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薦雲”。

10.【甄宇謙讓的故事】東漢時期,有個官吏叫甄宇,為人忠厚,遇事謙讓。有一年除夕,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隻活羊。由於這批羊有大有小,分配時,負責人犯了愁。大臣們有人主張把羊殺掉,然後均分,有人主張抓鬮……這時,甄宇說:“分只羊有這麼費勁嗎?我看大夥兒隨便牽只羊走算了。”說完,他率先牽了最瘦小的一隻羊回家過年。而後眾大臣紛紛效仿,羊很快分發完畢。


需要全文的朋友,按下面方式領取

1.隨意評論文章

2.關注本號

3.平臺內轉發

4.點擊頭像私信小編“獲取原文”,後臺審核發送(請務必真實評論轉載,後臺審核)


精選寫材料小故事40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