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景荣:围绕价值创造,从三个层面实现业财融合



龚景荣:围绕价值创造,从三个层面实现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需要学什么?”君康人寿保险CFO、财能书院会员龚景荣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问一问:业与财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业财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才好有的放矢。他认为,“业财融合的最关键之处,是应着眼于价值创造、聚焦于价值创造、成果于价值创造、推进于价值创造。”

龚景荣/发言

财能007/整理

来源:财大咖(caidaka2019)


龚景荣:围绕价值创造,从三个层面实现业财融合

龚景荣,君康人寿保险CFO,财能书院会员


想要实现业财融合,首先要想明白,财务要融入业务去做什么。


我以前也曾兼管财务和业务,当时的财务团队有一位同事,非常努力地想参与到业务中,想要出一些主意,提一些建议,结果越参与越乱,不到一个月已经飞了几个单子。我不是想泼冷水,而是要借此提醒大家,业财融合中,财务要帮助业务往前走,一定要评估自己懂不懂、提的建议是否有道理,是瞎出主意,还是真的提供了价值?业务部门是否真的愿意配合?

去掉界限:不同层级的业财融合

我们先对业财融合做一个定义。所谓“融合”,是指“业”与“财”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业财之间的关系,除了融合之外,还有分离、对抗、若即若离,或者别的关系。到底什么样的关系是适当的?需要明确。


隔行如隔山,如果财务去做业务,内部分工就形同虚设。分工是一个前提,企业要在内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协作。


我所在的保险行业是“业财一体化”概念提得比较早的行业。“业财系统对接”是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开业验收的必备条件。但是,那个时候其实是“业会(会计)一体化”,我们把它称之为基础财务。在基础财务之上,还有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在这三个层面,业务和财务都要有适当关系的实现。财务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和业务是什么关系?各有不同。


在基础财务层面,财务是业务的反映者、监督者、服务者。


在业务财务层面,财务相对于业务是控制、伙伴的关系,要评价业务的好与坏。


到战略财务层面,财务就参与到业务的设计和规划中了。


在这些关系中,我们要防止传统的业财分离、业财对抗、后知后觉、盲人摸象、闭门造车、刻舟求剑、各自为政、无备少算、蒙眼狂奔等错误,业财融合,就是要把这些界限都去掉。


基础财务的职能包括科目/字段与账目体系的设计、交易的处理和实时记录、合规监控、报告与披露、快捷的财务服务等。通过实施ERP,财务机器人等,基础财务可以高度自动化,所谓“消灭”会计,主要指的是这一层面。


业务财务层面要完成预算控制(追踪与纠偏)、管理驾驶舱(有全貌,可钻取)、财务分析(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业务参与(有建议,有追踪)、绩效评价(实时试算,设计看板)。


当前在业务层面要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就是要提高信息获取的实时性、问题发现的及时性,要有更短的反馈回路和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充分地沟通、讨论、思考,实现更优的决策。所谓“懂业务”,不是说你要比业务人员更懂怎么做业务,而是要懂业务的过程、懂影响业务的因素、懂成本结构与性态、懂风险所在。支持业务的过程中切忌指手画脚,越俎代庖,切忌为了自己方便,做出一大堆数据分析报告,增加业务的负担。业务的主要任务不是帮你做这些报告,他们需要出门去“打猎”。


战略财务层面要完成的规划,一是商业模式与逻辑;二是渠道、地域、产品、客户;三是战略成本设计;四是资源的需求、获取与分配;五是在最顶层系统思考,找到控制杆,促成各个部门的协同。其中,战略成本的设计非常关键,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生意?采取什么样的杠杆?选择什么样的渠道,是自己做还是外包?如何细分生产运营中的各项任务?这些会在一开始就决定你的成本结构如何。这些是对成本的粗调,后面如何优化,其实都是小问题。成本结构基本确定了毛利、成本的天花板可能优化到什么程度。


龚景荣:围绕价值创造,从三个层面实现业财融合

配图:pexels


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要关注很多方面:


比如情景规划,利用信息技术设置“what will + what if”的情境模拟,这些可以用系统实现模拟,预演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情境。


比如战略成本,确定成本的最主要决定因素,“粗调”的重要性远大于“精调”。


比如开放系统,要进行广泛的数据交换,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慢”思考。


比如资源分配,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短板在什么地方,如何去促成协同。


比如风险管理,要知道“what can go wrong”,概率在什么区间,后果有多严重。


这些才是战略层面要考虑的问题,也是CFO要和其他高管“一起扛”的问题。


“以成果促进成果”:如何实现业财融合

如何实现业财融合?组织化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是财务人自身需要具备这种能力,需要具备业务思维,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或者不具备业务思维,就会“添乱”。

龚景荣:围绕价值创造,从三个层面实现业财融合

图:实现业财融合的图谱


与此相对应的问题是,不同层级的业财融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基础财务层面,财务需要学会计专业;到了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层面,我认为需要的就不是会计专业人才,甚至最好并非会计专业,他们可以是学金融的、学经济的、学工科的,这些人有逻辑性,又懂这个行业,可能比财务出身的人做得更好。


事实上,在保险行业的部分公司,做业务规划、战略规划、经营预算的时候,不是由财务部门来完成,而是专门有一个企划部来做,这些员工可能是学精算的,也可能是学经济、金融,甚至计算机的。


在数字时代,企业要实现业财融合,就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需要投资,要舍得花钱,而且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


业财融合还需要“以成果促进成果”,要实现良性循环。在我们财能书院的会员中,有些人有天然优势,既管财务,也管IT,他们可以用IT技术去实现财务智能化的管理目标,让CFO有更大的空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促成良性循环。


业财融合的最关键之处,是应着眼于价值创造、聚焦于价值创造、成果于价值创造、推进于价值创造。这一切都离不开CEO的支持,离不开相应的投资,也离不开对其他组织先进经验的学习,千万不要去“重新发明车轮”。


归根结底,财务就是要回答五个问题:

1.发生了什么?

2.到底发生了什么?

3.应该怎样发生?

4.应不应该发生?

5.该发生的有没有发生?


要回答这些问题,财务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因为我们处在所有信息汇聚的地方。如果我们是后知后觉的,就会丧失这个优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扩展我们的优势,更快地知道、更广地知道、更前置地知道,从而更早地介入、更多地参与,最终得到更好的结果。


所以,我们的口号应该是“WEB”——Wider、Earlier、Better。


从watch things to happen(记录发生之事),到helpthings happen(协助业务完成任务),最终从战略层面进行设计,实现make things happen(让事情以特定方式发生)。

龚景荣:围绕价值创造,从三个层面实现业财融合

此次下午茶结束后,龚景荣即兴赋五律中华新韵《云上兰亭》一首,抒发所得所感:

暖日驱氤氲,和风惠景明。

烹茶栖陋室,论道在云亭。

悟理一屏内,得言四宇清。

从来推费处,巨舰自悠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