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對於柳鳴九(1934-)先生,我輩是知曉其大名的,在法語文學翻譯界,和他同時代的一些名家,能記起的我一一查詢了他們的生年,桂裕芳(1930-)、馬振騁(1934-)、羅新璋(1936-)、鄭克魯(1939-)、韓滬麟(1939-)、周克希、(1942-)、施康強(1942-2019)、郭宏安(1943-)、吳嶽添(1944-)等;他們這一代更早一點的有王道乾(1921-1993)、許淵衝(1921-)、郝運(1925-2019)等老先生,下一代則有餘中先、史忠義、胡小躍、袁筱一等,外加一位可謂處處可見而又非議頗多的李玉民,在法語文學名作的封面上,這些名字無疑是最亮的閃爍。

民國時期的法語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無疑是最令人敬重的一位,傅雷可謂是人格要求完美的極致象徵,以至於在最壞的年代裡他和夫人雙雙自盡,用這樣決絕而慘烈的方式為生命劃上句號。他的文化影響力早已超出文學界、文化界,他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中無法繞過的存在。而梁宗岱、李健吾等人則是法語翻譯先賢祠中的大師。

柳鳴九先生在同輩翻譯家中是做為學者的面目更多呈現在文壇的,文本翻譯、理論研究兩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如果說文本的翻譯孰優孰劣存在伯仲之辯,但他主編的三卷本《法國文學史》卻至今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柳鳴九還好寫文化小品和散文隨筆,在豆瓣讀書查詢,他翻譯、理論作品之外的著述就有十多種。

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獲得至高殊榮的人不多,中國社會科學院最高學術稱號--“終身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柳鳴九先生可謂是名至實歸的一位。他的夫人是著名美國文學研究學者、翻譯家朱虹女士,印象頗深的是三聯書店“讀書文叢”收有一冊她的《英美文學散論》。

海天出版社在2015年推出十五卷本《柳鳴九文集》,這套書基本將柳先生畢生的文學成就做了蒐集,是目前所見中國法語文學界少有的個人結集。

對於這樣一部龐大的文集,我們有必要進行全面的認識,但是限於普通讀者的身份,餘所知有限,僅僅於外在外圍拋磚引玉,期待有識之士重視這麼一位難得的大學者的畢生學問結集。

第一卷包含柳鳴九先生出版於1980年代的兩部文論作品,《論遺產及其他》於1982年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採石集》於1986年在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這一類作品出版於剛剛解禁的中國文化界,法語研究處於斷檔多年的狀態之中,柳先生已入中年,對學術生涯的春天倍加珍惜。第二捲包含《理史集》(河北教育社1998年)《人性的關照》 。第三捲包含《走進雨果》《自然主義大師左拉》《法蘭西風月談》《為什麼要薩特》,這四本書前兩本以經典作家研究為專題;《法蘭西風月談》則是一部俏皮的清談,其內容多有風雅之外的風化妙筆,此書在俞曉群主政遼寧教育出版社時期出版,篇幅不大信息量倒不小;《為什麼要薩特》是有關薩特研究的文章集結,在薩特、存在主義風靡1980年代的中國時,柳鳴九先生較早從文化角度集結研究文章引發學界做專業的探討。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文集第四五六卷正是由柳鳴九主筆並全面修訂的《法國文學史》,這套編寫於特定時代的“資產階級文學史”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最早只出版上中卷(1979-1981年),直到全部編寫完時已經是1991年,而下冊只印刷了1550冊。十幾年後,柳鳴九先生進行了全面的修訂,200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終於推出新版。很多讀者抱憾這部文學史寫到20世紀初就終章了,調侃者言“沒有紀德、普魯斯特、加繆、薩特……書名應該改為《中世紀至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簡史》”,甚至對於全書的基調多加否認。其實,這部文學史的亮點正是法國深厚的古典文學和中古近代文學的研究構架。為此,柳鳴九先生應該也深知時代連貫的不足,估計這也是產生《法國二十世紀文學景歷史》上下卷的寫作動因,這部兩卷本的作品2005年前後在文匯出版社出版,作者自道“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具備了一部文學史應有的主體內容,因此,且把它們作為原三卷本《法國文學史》續篇。”這便是文集的第七、八卷。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巴黎名士印象記

文集第九卷《法蘭西文學大師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拾遺集》,第十卷《巴黎名士印象記》(社科文獻出版社1997年)《米拉波橋下的流水》(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巴黎散記》(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廣西師大社2002年),均是有關法國文化文學研究的文章結集,這些文字或輕靈,或短小、或雋永、或清新,不一而足。值得一說的是《巴黎名士印象記》收集在“法國當代文學廣角文叢”當中,這套32開小書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所收9本作品,作者均是法語文化界的方家,如高放、史忠義、張容等,而主力軍柳鳴九和吳嶽添二位便有五本之多。今天是很少有出版社願意出版這樣的“輕薄短小”的學人文字結集了。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第十一卷《名士風流》,這是柳先生古稀之年的一本回憶錄,最初出版於2006年,名《“翰林院”內外》,後出續筆《這株大樹有濃蔭》,合二為一即《名士風流》。此書是柳先生自年輕時歲到鼎碩之華數十年求學、治學生涯中人事之回憶,以人物串接悠悠往事,不乏臧否自言,掌故再現,不少讀者追捧不已,在學人回憶中頗有影響,前後再版了三次,此次收進文集可謂具有收藏本的定本意義。《名士風流》通過人物串接往事,李健吾、朱光潛、錢鍾書、楊絳、馮至、卞之琳、郭麟閣、吳達元、徐繼增,大多是社科院文學所大名鼎鼎的人物,還有與馬寅初、梁宗岱、何其芳、陳佔元、聞家駟、呂同六等人交往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柳鳴九先生回憶與他們在一起的歲月,刻畫一個逝去的時代。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第十二卷則是柳鳴九先生夫子自道的真情文章,《且說那根蘆葦》(上海遠東社2012年)是有一個副標題的,即“柳鳴九文化自述”---講的是自己,但並非一部自傳,並非以整個自我為對象而“從頭到尾”講述下來的“故事”,而只是對自己所做過的一些事情所作的說明與記敘。所幸我所做成的那些事情,不論當時還是在事後都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不失為多少還有點價值的“文化事,學術事”,因而時至今日,這些敘述還可以作為一種“印痕”彙集在一起,姑且名之為“文化自述”吧。《父親兒子孫女》(上海遠東社2009年)可謂是另一版本的“我們仨”,這部關於親人文字的彙集--為了養家獨自去香港當廚師報喜不報憂的父親,青年才俊少小離家卻客死他鄉的兒子,老年唯一摯愛牽掛卻求不得一見的孫女。“這些文字,寫於不同的時期,是我個人不同的生活際遇的產物,都出於人人皆有之的親情,與其說是作為文章寫出來的,不如說是作為感念而不能自已地發出來的,及至成集為一書,則可說是自己對人生的一份交待,對家庭的一種心意。面對產生這些文字的人生過程,我不能不感到,親情要算是我這個甚不堅強的人身上一個最易於觸感的“軟肋”了,但同時也是使我在面對難題與厄運時終能明智而堅挺的一個牢實支點。”


第十三、十四、十五卷是柳鳴九先生的文論、文學翻譯篇章,《雨果論文學》收入權威的80年代的“三套書”之一的外國文藝理論叢書,由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都德原作的《磨坊文札》是柳先生再版多次的一部散文名譯;《莫泊桑短篇小說選》、《梅里美小說精選》、《小王子》、《局外人》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另有《琳琅小集》《高龍巴智導復仇局》等篇。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提起法國文學,很多人不知道他


關於翻譯,就怕比較譯本,比如有好事者將《局外人》最後一段對比,郭宏安和柳鳴九兩位的譯文:


郭譯本

他走了之後,我平靜下來。我累極了,一下子撲到床上。我認為我是睡著了,因為我醒來的時候,發現滿天星斗照在我的臉上。田野上的聲音一直傳到我的耳畔。夜的氣味,土地的氣味,海鹽的氣味,使我的兩鬢感到清涼。這沉睡的夏夜的奇妙安靜,像潮水一般浸透我的全身。這時,長夜將盡,汽笛叫了起來。它宣告有些人踏上旅途,要去一個從此和我無關痛癢的世界。很久以來,我第一次想起了媽媽。我覺得我明白了為什麼她要在晚年又找了個“未婚夫”,為什麼她又玩起了“重新再來”的遊戲。那邊,那邊也一樣,在一個個生命將盡的養老院周圍,夜晚如同一段令人傷感的時刻。媽媽已經離死亡那麼近了,該是感到了解脫,準備把一切再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準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好像這巨大的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對著充滿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這個世界的動人的冷漠敞開了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我過去曾經是幸福的,我現在仍然是幸福的。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為了使我感到不那麼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


柳譯本

他走了以後,我也就靜下來了。我筋疲力盡,撲倒在床上。我認為我是睡著了,因為醒來時我發現滿天星光掃落在我臉上。田野上萬籟作響,直傳到我耳際。夜的氣味,土地的氣味,海水的氣味,使我兩鬢生涼。這夏夜奇妙的安靜像潮水一樣浸透了我的全身。這時,黑夜將盡,汽笛鳴叫起來了,它宣告著世人將開始新的行程,他們要去的天地從此與我永遠無關痛癢。很久以來,我第一次想起了媽媽。我似乎理解了她為什麼要在晚年找一個“未婚夫”,為什麼又玩起了“重新開始”的遊戲。那邊,那邊也一樣,在一個生命悽然而逝的養老院的周圍,夜晚就像是一個令人傷感的間隙。如此接近死亡,媽媽一定感受到了解脫,因而準備再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哭她。而我,我現在也感到自己準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好像剛才這場怒火清除了我心裡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慾一樣,現在我面對著這個充滿了星光和默示的夜,第一次向這個冷漠的世界敞開了我的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融洽,覺得自己過去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仍然是幸福的。為了善始善終,功德圓滿,為了不感到自己屬於另類,我期望處決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來看熱鬧,他們都向我發出仇恨的叫喊聲。


最後這位好事者指出二位的優缺點,但是最終和盤托出他喜歡的是徐和瑾(以《追憶似水年華》翻譯知名)的譯本,而《鼠疫》這則是推薦顧方濟譯本,甚有意思。


這便是《柳鳴九文集》,一部難得的大氣之作。最後我們來稍微介紹海天出版社,海天一色,這是深圳特區的出版社,一家社齡不短出書不少的“年青”出版社,1984年成立,有將近40年的歷史,如果你是一位中年人士,勢必能記起《羅蘭小語》!如果你早已告別弱冠,那還能想起一本《花季雨季》!而大陸最早的古色古香國畫版《梁羽生系列》也是出自海天出版社,餘不贅述,海天社是一家有品位而又有生氣的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