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飢餓站臺》這七宗罪的聚集地

大家好,19年上映的這部《飢餓站臺》算得上是一部不錯的影片,影片中的場景設置也是在一個烏托邦的國度,我們都知道烏托邦的含義,那麼影片藉著這個寓意才能更好的表達電影主題需要傳達的含義,對於影片中男主的幾位獄友分別代表什麼,個人的理解如下,寫下來與大家一同探討一下。

解讀《飢餓站臺》這七宗罪的聚集地

整部影片嚴格意義上與男主成為獄友的只有三人,分別是剛開始的老人、影片中段的女管理員以及後段的黑人小哥,那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

影片用這個共333層的垂直管理中心,來最大程度的披露人性。七宗罪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這七宗罪分別代表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

1.第一位獄友 一位老人,對於這位老人我的理解他代表著傲慢。那麼從哪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呢?我們先看看對於傲慢這個詞語的解釋。

傲慢—指一種精神狀態,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於形容人的態度、表情、舉止。也指看不起別人,對人不敬重,驕傲無禮,主要用於描述人的態度。

我應該對這位老人的那句口頭禪印象比較深刻,甚至於在和男主對話中也多次提醒到不要盜用他的口頭禪,其次但他手裡拿著那把加強版刀具時和男主所訴說的故事,無不從內心反映出他是一位潛意識裡傲慢的人。雖然很多時候在我們看來也只是一個脾氣有點古怪的老人而已。

解讀《飢餓站臺》這七宗罪的聚集地

2.第二位獄友 抱著狗的前管理員,對於她來說,我則會把懶惰和她畫上等號。很多人肯定會奇怪這是為什麼?劇情中說到這位管理員是自願進來的,為什麼呢?因為她患病了,時日無多。其次,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她和她的寵物狗會按照一人一天的順序來進食,還會為下方的人都準備好定量的食物,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那你就錯了。縱觀這位管理員一直以來所做的工作就是登記信息,說穿了是一個非常機械而又枯燥的事情,人生沒有什麼特大的意義,而突如其來的絕症讓她內心想在生命的最後時期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好讓自己的心裡得到平衡,也算不枉此生,雖然劇中的各種舉動,以及對男主所說的話充滿著正能量,但發現她為了她口中說的那個願望也僅限於先前所說與自己的寵物輪流進食以及幫下面的人安排好定量的食物。可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會起到效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懶惰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拖延症。

解讀《飢餓站臺》這七宗罪的聚集地

華智仁波切曾經造過一部歌舞劇《出世法言·蓮苑歌舞》,裡面寫了一對蜜蜂,金蜂和玉蜂。後來遭遇暴雨,玉蜂包在蓮花中,沒在水裡,斷氣之前,她對丈夫金蜂唱他們一生的經歷,她說我們也遇到過上師和殊勝的佛法,知道修行的重要性,但是我們每天都在想修當中度過,直到生命終結。

這個想修,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喜不喜歡佛法呢?喜歡。認不認同佛法的修持理念呢?認同。想不想得到功德呢?也想!但只是保持在想修的狀態中,沒有轉變成修,在想修中,一輩子就過去了。看完這個例子在對比一下這位管理員是否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解讀《飢餓站臺》這七宗罪的聚集地

最後一位黑人小哥,暴怒當仁不讓的屬於他,當男主第一次遇見這位獄友時,他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人,以為利用一根繩索就可以逃出生天,沒料想卻被上層的人戲耍嘲笑。於是,在男主的遊說下後來走上了維持公義的道路,跟著石臺一層層的往下分配食物,在這過程中也看到了,他從開始就沒有通過遊說的方式,直接就以暴力打壓,哪怕再遇見智者後那一小段時間內有了剋制,但當他擺脫心靈上的那個束縛與枷鎖後,暴力行為一度上升。所以說根植於他內心的就是暴怒,暴怒其實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因為暴怒的情緒會讓許多人受到傷害,而且是巨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暴怒已然位列於七宗罪之一的一個原因。

解讀《飢餓站臺》這七宗罪的聚集地

話說到這裡影片中男主的幾位獄友都分析完了,整部影片看完後,帶給我的感受,這333層的垂直管理中心其實就是聚集著七宗罪的一個產物,除了前面所羅列的幾種,剩餘的也能從中看出一些端倪。它是原罪的聚集地,它封印著這些原罪,而在這之外就是每個人嚮往的烏托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