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導語: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在青春年華,對人生的憧憬和對職業的規劃,人們寄希望於在社會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同時代下的夢想是不一樣的,時代潮流決定了夢想的最終走向,特別是在青春時期,叛逆和張揚彰顯個性,才能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在一個特定群體中成為佼佼者。每當回憶起青春,縱使對錯與缺憾,也當作是一種成長的骨氣,作為人生歷練而被記住。200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的劇情片《站臺》講述的便是關於一代人的青春夢想故事。電影將鏡頭對準八十年代初期的汾陽小縣城,用縣文工團一群年輕人的遭遇反映出改革開放對內地小縣城的影響。在社會變革的浪潮下,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片完美還原了整個八十年代十年間的變動始末,著眼通過小人物的命運歸宿來反映時代的變遷,被認為是賈樟柯執導的一部關於改革開放與社會變遷的平民史詩。

出於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理解和認知,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的成長體驗,賈樟柯給予晉中小縣城以及縣城中年輕人一代以持續關注,通過影像來記錄他們的愛情和生活,然後將這樣一個特定群體作為歷史再現的載體,反映出那個時代年輕一代人的憧憬、無奈,甚至是迷茫。電影題材具有很強的時代代入感,整個八十年代出現的很多物件和場景,讓人置身於那個已經逝去的年代。

與其他導演尋求商業合作和迎合市場需求不同,賈樟柯導演依舊紮根於本土,擅長用小人物的命運起伏來展現時代的變遷,並形成屬於他的電影風格和關注對象。這部由他自編自導的影片,再一次敏銳地捕捉到社會中新老交替時期發生的一些潛在的變化。時代變遷中的普通人,想盡一切辦法尋求改變,在對自由的無限憧憬中又迴歸到無力應對殘酷現實的原點,這種現象令人深思。

沒有十分明顯的故事主線,給觀眾呈現的都是碎片化的情節和人物對白,在看似散亂的故事架構下,實則是對大環境小細節刻畫得細緻入微。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在電影裡流行背景歌曲的映襯下,伴隨著人物的命運歸宿,帶有很濃厚的現實感。一群年輕人的青春迷茫,在紀實化的視角下演繹時代的滄海桑田變化,讓人一窺整個社會的全局改變,真的很難得。

作為賈樟柯導演故鄉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在鏡頭表現和人物塑造方面更進一步,影片的現實色彩更加濃厚和具有社會意義。在2000年舉辦的第57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站臺》獲得金獅獎的提名,雖然最終只拿到了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但是這部電影足以震撼人心,因為它展現出最真實的社會面貌。

以“站臺”出發與迴歸的寓意,勾勒出那些充滿夢想、為命運奔波的人們的人生軌跡,用普通人的人生變遷映射整個社會的改變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賈樟柯長鏡頭下對故土的展示,總是充滿一種欣欣向榮和新生的力量,在社會變革的浪潮中大浪淘沙,不循規蹈矩而是朝著新生事物去改變。用貫穿整個八十年代的時間主線,詳盡記錄了一個群體的人生改變,在相互牽扯和各自離開中,在不同的站臺上迎接新的生活,同時也在向過去告別。

沿襲了賈樟柯導演作品的一貫風格,平實的鏡頭加上安靜的畫面呈現,悄無聲息地記錄時代的變遷。鏡頭所到之處,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全景展現,關於愛情、家庭以及事業的方方面面,讓觀眾感同身受。同時,用近似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展現出落後時代發展步伐的內地小縣城的歷史記錄,除此之外用青年人追逐夢想的身影來展現與青春有關的東西。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以記錄時代的形式來深入人物主角的靈魂,使情感主線變得更加豐富和感動人心。在本片中,站臺的寓意和承載的使命不言而喻,作為出發與迴歸的見證者,它親歷了多少人的悲歡離合。在情緒化流露和時代滄桑感的共同作用下,作為一個悲劇化的時代,我們彷彿看到了我們父輩的身影。

影片的另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是在對比中表達出導演的意圖,個人命運的起伏,情感衝擊的大小以及社會變遷的程度,時代與個人命運的對比,借用站臺的見證者寓意,勾勒出勾勒出那些充滿夢想、為命運奔波的人們的人生軌跡。脆弱的夢想與殘酷的現實,普通人的人生經歷,便是社會改變的真實寫照。

一群年輕人在青春歲月裡的成長經歷,一個處於新老交替階段的時代縮影,在感嘆青春中也看到了一代人的生存狀態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王宏偉飾演的崔明亮,文工團的最具有悲情色彩的一員。與小武相比,王宏偉把崔明亮這個角色塑造得更加細膩形象。這種角色似乎在現實中不存在,天真但有些消沉。面對感情,他始終不敢去表露,即便心愛之人即將離開,他也沒有勇氣去挽留。在文工團瀕臨解散成員各奔東西的情況下,他只能察覺這種變化但又無動於衷,最後只能自甘平庸。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趙濤飾演的尹瑞娟,代表的是敢於追求夢想的一類年輕人。她嚮往外面的世界,樂於接受新事物,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比較理性的規劃。相對於漂泊不定、朝不保夕的零星演出,她更傾向於通過考進省藝校深造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尋求更寬廣的人生舞臺。對於感情,她敢愛敢恨,性格直爽,為人處世方面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環境。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相對於崔明亮和尹瑞娟這對註定不會走到一起的青年人,楊天藝飾演的鐘萍則在感情經歷中屢受傷害。在電影裡的很多鏡頭裡,她盡情地舒展她的美麗,但是戀人的懦弱無情,讓她更多地嚐到愛情的苦澀。這樣一群年輕人,在青春歲月裡的情感經歷,總是充滿磕磕碰碰,他們的迷惘和自卑,則是激烈社會變革下的時代縮影,感嘆青春的缺憾和無情的同時,描繪出那一代人的生存狀態。

小人物在時代變遷中的無奈和掙扎,夢想與現實的距離,青春成長中伴隨著迷茫和痛楚,電影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無論是對於一個特定群體的生存狀態的展現,還是充滿人文關懷下的情感表達,賈樟柯導演自然地融入了他個人自身的人生閱歷。開向夢想遠方的火車,則是年輕人內心夢想承載交通工具,因為火車的終點往往是那些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大城市。就像尹瑞娟一樣,她有著自己的夢想,即便現實與理想相差甚遠,但她還是一點點向夢想靠攏,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夢想。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在年輕人的內心中,總是隱藏著一些敏感的心靈秘密,茫然而執拗地拒絕外人知曉。就像影片裡崔明亮和尹瑞娟這一對戀人一樣,前者無意後者有心,在面對面時仍然沒有表達彼此的心意。這也許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夢想和內心想法的不一樣,決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在這種人生軌跡下,註定沒有交集,遺憾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青春成長過程中經歷的迷茫和痛楚。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兩對年輕人,在改革浪潮席捲而來之時,工作和感情卻變得舉步維艱。無論是自卑還是自尊,社會地位的差異和身份認同,導致了整個時代埋葬了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他們是被時代流放的一群人,八十年代是一個社會各方面急劇變化的年代,很多人適應不了社會節奏而只能在自我滿足中無奈掙扎。在人生道路選擇上,他們面對一輪艱難的抉擇,他們看似悲情色彩的時代遭遇,就是活生生的現實。

電影給現代年輕人的忠告:屬於年輕一代人的新時代,在青春夢想的指引下抓住機遇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做到不被社會拋棄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青春歲月,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揮灑汗水和衝勁,在感受自由無拘無束的同時,也能夠珍惜生命的最美好時光。對理想的追求增添了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在青春和夢想的指引下,不再猶豫更不能退縮,而是與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一群人為共同實現人生夢想而挑戰自我,在燦爛的年華中不至於頹廢生命,而是勇敢作為生活的強者。

一代人的青春夢想,《站臺》用命運歸宿反映一個群體的時代遭遇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年輕人,有的是新潮的想法和堅強的體魄,以及學習新技能的敏銳嗅覺。只有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保持一種不可替代性。無論是工作和學習,應該保持那份難得的堅持和韌性,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擁有新思想而不斷創新,對未來充滿憧憬和信心,踏上新徵程跨越更高的境界,這就是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屬於他們的時代。

電影《站臺》以起點和終點的命運歸宿為寓意,體現出賈樟柯導演在世紀之交對於年輕人一代的關注和觀察。以其特有的社會責任感,在對普通人生活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讓觀眾真實地觸碰到特定年代下一個群體青春迷茫的時代遭遇。通過碎片化的情節展現,呈現出改革開放之初社會各層面的剪影,成為真實歷史的詳細註解。影片的精妙之處在於能夠讓現在不同階層的人感受到那個時代深重的危機感和新生的希望,這就是賈樟柯的青春念想和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