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層原因告訴你:林黛玉為什麼輸給了薛寶釵?愛情與婚姻的對決

4層原因告訴你:林黛玉為什麼輸給了薛寶釵?愛情與婚姻的對決

文|末語

讀過《紅樓夢》的人,很多都曾惋惜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愛情。同時,也有很多的聲音在說賈寶玉與薛寶釵有多麼的不合適。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林黛玉為什麼輸給了薛寶釵?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4層原因告訴你:林黛玉為什麼輸給了薛寶釵?愛情與婚姻的對決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模型

我們先從這張圖來開始分析林黛玉輸的原因。

“環境”層

首先,來看林黛玉與薛寶釵,這二人的家境。這是上圖中的“環境”層。

從書中,我們可以得知,林黛玉比薛寶釵的家境要好很多,很多。書中有例為證:黛玉在賞下人時,便隨手抓了一把金瓜子。

看這手筆,是普通人家出來的嗎?

另外,林黛玉的母親是賈府的女兒,出嫁時肯定有豐厚的嫁妝。古人講究門當戶對,所以,林如海的家境和賈府也是不分上下的。從家境上看,林黛玉是一個實足的富二代。

再來看薛寶釵的家境。父親早年過世,她與母親、哥哥相依為命。書中曾多次描寫寶釵的穿著:穿著半新不舊的家常衣服,時常坐在炕上做針線,為得是幫母親減輕負擔,貼補家用。

從這方面看,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人的家境條件是天壤之別。

所以,根據上圖中,從“環境”層來考慮,林黛玉是勝於薛寶釵的。

4層原因告訴你:林黛玉為什麼輸給了薛寶釵?愛情與婚姻的對決

水平有限,只能畫成這樣了

“行為/行動”層

關於愛情,在“行為/行動”層,林黛玉也是勝於薛寶釵的。

在書中,寶玉與黛玉二人之間的眉目傳情和心心相印,眾人早已是心知肚明,看在眼裡。從第三回,林黛玉剛進賈府,賈寶玉就對其另眼相待,不光要看,還要上前仔細瞧黛玉。此外,二人都有種很久相識的感覺。

兩人是日常生活及行為中,也比別人不同,彼此更加親近,互相之間也懂對方的那份心。賈寶玉回回都記得要去看望她的林妹妹。而黛玉也是應了寶玉這份情。

而,再來看賈寶玉對薛寶釵的態度。從書中可以看出,寶玉只是把寶釵當作了要好的姐姐。

在愛情裡,林黛玉得到了賈寶玉的愛。所以,在“行為/行動”這層,林黛玉依然勝於薛寶釵。

“能力”層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瞭解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才情。在能力上,這二人其實是不分伯仲的。

在填詞寫詩這方面,這二人的造詣都極高。眾人在大觀園中住時,時常一起作詩填詞。這一局不是林黛玉勝,下一句便是薛寶釵勝。

在管理家庭事務方面。雖然全書中沒有寫林黛玉的管理才能,但卻向我們透露出了一個信息。

書中,王熙鳳病了時,探春代班。林黛玉對探春的行事處風很是讚賞。在與寶玉討論時說:“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日閒了,替你們一算,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

你看,黛玉心裡很清楚,而且她還閒了時會算一算。說明她有這管理才能。只是她是個外人,不便插手賈府內部事務。

所以,在“能力”這層,二人可謂旗鼓相當。

你看,前兩層上,還是林黛玉佔上風,而在這一層時,兩人已打成了平手的狀態。

4層原因告訴你:林黛玉為什麼輸給了薛寶釵?愛情與婚姻的對決

水平有限,只能畫成這樣了

“價值觀”層

在“價值觀”上,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間是完全相反的。這也是拉開二人距離,導致林黛玉輸給薛寶釵的真正原因。

在書中,最終和賈寶玉結婚的是薛寶釵。這二人之間沒有純粹的愛情,有的只怕是普通的姐弟情。而薛寶釵還是嫁給了賈寶玉。

若論才情,賢德,薛寶釵都完全配,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段美好愛情或者婚姻。但她卻選擇嫁進了賈府。

是的,薛寶釵是有心機的,她的目的很明確:薛家,不能敗落!

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薛寶釵其實也是個可憐人。父親的早世和家境不逐漸衰敗,讓她很早就洞悉了世事,致使她太過於懂事、顧家。

有人可能會說,林黛玉也是早年喪父喪母。為何說林黛玉不諳世事?

在開頭我們已經分析了,林黛玉的家境非常的優越,她一出生,便是身價極高的富二代。她雖寄人籬下,但她從未有過生活拮据的感受。而且,她隻身一人,身後沒有兄弟,她是女兒家,早晚要出嫁,林家日後的家庭榮辱衰敗,不需要她去操心。

這兩人的心境和自身的客觀情況的不同,使得二人對人生、對生活會有不同的看法。

此外,在對待為人處事的態度上,薛寶釵更接地氣。

在書中,賈寶玉和林黛玉二人之間的感情,眾人早已知曉。但在婚姻,這個關鍵問題上,幾乎是一邊倒,薛寶釵擁有了更多的支持者。

所有人都瞞著黛玉。即使是平時一起填詩寫詞的好姐妹,在此刻也選擇了對黛玉隱瞞。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心裡明白,在林黛玉和薛寶釵二人之中,誰更適合賈府少奶奶的位置。

而薛寶釵的價值觀也更適合賈府這樣的家庭。

林黛玉不勸寶玉走仕途,她鄙視仕途、鄙視權貴。而仕途和權貴是賈府這樣的人家必須追求的。

4層原因告訴你:林黛玉為什麼輸給了薛寶釵?愛情與婚姻的對決

水平有限,只能畫成這樣了

再來看薛寶釵,時常規勸賈寶玉要考功名。這一點,非常符合賈府的價值觀。

所以,在“價值觀”這層,薛寶釵以絕對的優勢勝於了林黛玉。


其實,“功名權貴”本身沒有錯。

錯的是,使用他們的人動了歪心思,使這些“功名權貴”偏離了原有的軌道。

這世間,人人若都不去考取功名,何來為官者?無為官者,天下又該讓誰來治理?靠皇帝一人?靠百姓自己?

假如,林黛玉出生於小門小戶,或者一個普通百姓家裡呢?她還會視金錢為糞土嗎?會不鼓勵她心愛之人去博取功名嗎?

林黛玉一出生就是高富美,她已經擁有過了那些榮華富貴,以及經歷了寄人籬下之後,她的內心才會嚮往另一種世界。


我覺得,高鶚其實還是一個很感性的人。

一方面,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制度和道德標準之下,他不能背離這個準則。而且,書中的故事和中心思想,會影響人,教化人,是引導人的最佳利器。

在當時社會下,是不允許給百姓灌輸“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思想。而薛寶釵的形象又是那個時代,對女性要求的一個代表。

但他又覺得,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太美了。不能讓完全棄林黛玉不顧。即使,二人不能在一起,至少讓寶玉對她有所牽掛,也不負曾經的那一段純真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