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朋友圈“屏蔽”了


我把朋友圈“屏蔽”了


以前愛翻朋友圈,現在“朋友圈”成了擺設,即使每天都有朋友發朋友圈,但我居然不感興趣了,甚至覺得無聊。朋友圈的價值在於分享,在圈裡,你可以看到身邊人的生活方式,一開始有好奇心理,看看人家是怎麼活的。

可是現在朋友圈的“活法”漸漸趨同化了,曬美食、曬旅遊、曬美顏……

今天這個全媒體的時代,好玩的東西層出不窮,因為有熱愛生活的人,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整個世界都成了朋友圈,玩遊戲可以和全世界陌生朋友一起玩,社交圈其實也變得越來越大。

vlog越來越火,我們能看到更多有趣的生活,身邊人的生活也很精彩,但是精彩度與朋友圈外相比,略有差距,有些東西玩膩了,也就不想玩了;有些東西讓人視覺疲勞了,也就不想看了,喜新厭舊是人生常態。

我一直不懂QQ和微信有什麼差別,最初都是通訊工具,對我這樣一個很無趣的人來說,即便今天,這些軟件也都是通訊工具而已,辦公、和家人聊天、和朋友聊天。

但我又不喜歡在網上聊天,所以微信常常成為擺設,所有人都用,我也只能跟著用,這種隨波逐流,就像所有人都得吃飯。

飯得一直吃,至於朋友圈,越來越沒看頭。

有時候翻翻,總是那幾位愛發朋友圈的朋友發朋友圈,他們似乎很鍾愛朋友圈,有的屬於記錄者,記錄自己生活點滴;有的屬於分享者,特別樂意把自己怎麼活著分享給大家看看。

我把朋友圈“屏蔽”了


可翻來翻去,總是那麼幾個人愛發朋友圈,說實話,我都瞭解了他們的套路。比如我有位同事,特別愛發朋友圈,她崇尚精緻生活,有點輕奢主義。

她一天不發朋友圈都不行,她曬美食——早餐豆漿油條。我早餐也吃豆漿油條,我去早餐鋪子買一杯豆漿買一根油條,再夾一些鹹蘿蔔絲,隨隨便便就解決了早餐。她不行,她自己榨豆漿,自己炸油條,然後擺盤精美,拍一張照片!

我起初覺得——她生活真有情操,後來我卻慢慢厭倦了,因為我感覺真實的生活——不會是每天都這樣的!人都得工作掙錢,每天都有這事那事,一頓早餐,時常無法精緻。

我後來越來越覺得,朋友圈裡的好多美好——都是擺拍出來的,或者精挑細選出來的,我更喜歡寫實派,記錄也好,分享也罷,生活應該充滿苦辣酸甜,而非只有甜。

可是有的朋友,她在朋友圈裡竭力展現的是生活最完美的一面,初看有點意思,看膩了有點無聊。

有的朋友,則整天在朋友圈打廣告,他們把朋友圈利用的淋漓盡致,變成了謀利的媒介。

我把朋友圈“屏蔽”了


有的朋友,看似朋友圈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實則被朋友圈捆綁住了,吃飯發朋友圈、旅遊發朋友圈、甚至和朋友吃飯、聊天、喝酒也要發朋友圈,身體做著事情,心卻想著朋友圈。

我和朋友去吃飯,還沒幹杯朋友先拿起手機:“不要吃,我先發個朋友圈!”

我和愛人去旅行,我想安靜看看風景,愛人卻舉著手機把我和風景一起變成了風景線!

慢慢的,我開始厭倦,我開始反感,我開始牴觸朋友圈,有時候點開微信,看朋友圈亮了“紅點”,下意識想打開看看,突然有一天再想想,不看了,沒啥好看的,除了美食美景美人廣告,再無其它。

與其這樣活著,真不如純粹體味人生,我把自己從朋友圈裡拽了出來,看看書也不看朋友圈,我發現我的生活輕鬆了好多,愉悅了好多,有意義了好多,因此我就這樣一點一點把朋友圈“屏蔽”了。我不僅還能活,而且還活回了比較真實的模樣。

我強烈建議那些凡事都發朋友圈的朋友,也適當放下朋友圈,讓我們找回更純粹的生活,豈不更簡單快樂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