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首都博物館地處京畿,又是展現北京歷史的一扇窗,因此藏品級別和出處有序是其強項。館藏中古時期玉器從唐始,至元而落,很多文物都是出土確切的標準器,如唐代史思明墓、金代烏古論窩論墓、清代黑舍里氏墓等,為我們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青花料山形嵌件,北京豐臺史思明墓出土


  此玉為青花料,從用料特徵看,符合唐代部分常見用料,同時也讓人聯想到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幾條斑玉帶挎。隱約記得背面有牛鼻孔兩對,如館藏定名可知,應為鑲嵌件。


  從圖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上的一些圓窩兒狀處理,這和後世金元時期“秋山”題材的工藝痕跡有貫通。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白玉臥鹿,北京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


  鹿取臥姿,頭頂靈芝狀角,鹿角上用平行的粗陰線裝飾,根部有一些桯鑽小孔,耳緣、尾部用細陰線表示毛髮,身體用隱起法表現鹿的肌理。背面平素,身體上下各有三對對鑽的牛鼻穿,用於鑲嵌或綴結。由此可知,此件並非標準圓雕件。


  這種造型的玉鹿俗稱“腫骨鹿”,始於唐代,如唐代寬城鹿紋菱花形銀盤、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出土鹿紋盤、燕京雲居寺唐塔上的鹿紋等。比較起來,此器尚存文弱恬靜,寫實過於誇張,雖出自清墓,但專家斷為宋物應是中肯客觀的。這件作品應是中古時期的上乘之作。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白玉蓮瓣形發冠,宋代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宋綰髮玉冠,1970年江蘇省吳縣靈巖山畢沅墓出土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白玉飾,南宋


  冠為古代男子束髮之物,唐代盛行。此發冠白玉質,留有出土鏽斑。冠面雕琢重疊的蓮花瓣,互相對稱。正面下部琢有一圓孔,與冠背圓孔相對,後配白玉圓簪貫通其中。整個器物線條圓潤,琢磨精細。


  在1970年江蘇省清代墓葬裡出土了一頂與此類似的玉冠,經專家鑑定也是宋物,特別是兩者的底部圓孔外圍都琢一圈減地陽線,讓人聯想到唐宋蹀躞帶飾或其他飾品上的古眼處理。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青玉七梁冠,唐代


  對於這件玉器,博物館沒有說明其出處,但從表徵判斷應為出土物,青玉質,梁為七,預示其當初的使用者級別不低。雖周身簡素,但從細部的製作工藝和打磨看,可謂一絲不苟。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青白玉雙孔雀圖飾,宋代


  孔雀在古代屬珍禽,是王室的私寵,以其絢彩美姿很早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到了後中古時期,更多地出現在玉雕作品中。


  此件玉雕正面是雙孔雀,上下交錯依附在山石旁。以單陰刻線琢孔雀羽毛、尾翎。背面光素,但有琢磨遺痕及四組對穿孔,看起來可供縫綴。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青白玉獸形硯滴,宋代


  蝮(為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習性好水)口銜小匜,上有孔,腹部中空貯水後可流入匜中,背上有蓋,上浮雕螭紋,通體碾琢捲毛,關節部位飾以火焰紋,器形厚重樸拙,宗兩漢至魏晉風格,又加入了後世的理解和創新。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速看!細品!高人解讀首博館藏中古玉器!

▲白玉鴛鴦柄圓盒,宋代,1962年北京密雲縣出土


  圓盒頂部雕一對鴛鴦,相對而立,口胸貼合,以均勻的陰線刻畫出冠、眼、羽毛等,盒為子母口,鴛鴦平剖為二,打開時分為兩對鴛鴦。出土後仍光亮鑑人。


  玉盒出土於清代定親王陵中,陵墓埋葬有長子永璜、三子永璋、五子永琪,此玉便是次子永璋的陪葬物。


  經專家分析,玉盒屬宋代遺物。1969年在陝西西安唐代宮城遺址出土的“鴛鴦花卉紋玉盒”,其大體設計樣式及題材韻味同這件藏品相若。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