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鑑雍正琺琅彩瓷再論「金成」「旭映」之章


傳世琺琅彩瓷絕大多數屬於清宮舊藏,加上器表紋樣極其精美細緻,成為藏家鑑賞追逐的目標,

「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琺琅彩瓷上經常出現的兩枚印章。尤其是畫有紅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這兩枚印章。事實上,從琺琅彩瓷產燒背景的淵源脈絡來看,康熙朝時西洋畫琺琅器與技術傳入清宮創燒之際,必須使用原施於金屬胎的琺琅料施塗於瓷器上。康熙時造辦處尚未能自行提煉彩料,以致許多顏色必 須仰賴進口,而透過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創造出更多的顏色。在以西洋技術為前導下,一類以金髮色的金紅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見,遂對清宮造成極大的衝擊;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持續不懈地試驗,冀望能開創出屬於清朝本土的紅色彩料。

雍正六年(1728)怡親王允祥在造辦處主持彩料提煉計劃,最後成功地提煉出十八種顏色,為雍正琺琅彩瓷的產燒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其中並未包含紅色顏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親王仍然必須持續督促研發工作的進行。不過透過現在的顯微觀測,卻發現雍正朝其實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髮色的技術。此一傳承自康熙朝,從廣東一路到清宮,乃至拓展至景德鎮的金紅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輝映。應是給予「金成」「旭映」章的詮釋。

同樣地,在裝飾紋樣上,由於雍正皇帝倡導「內廷恭造式樣」,親自發出「秀雅」、「細緻」的要求,也指定唐岱、戴恆、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院畫家為畫琺琅器製作稿樣。影響所及,無論是滿飾紋樣或裝飾有詩、書、畫、印四種元素的組群,無不美輪美奐。

環顧海內外,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之雍正琺琅彩瓷,無論質地和數量,均堪稱世界之冠。

我珍藏的雍正琺琅彩花鳥碗,更進一步認識雍正朝的琺琅彩瓷登峰造極,美輪美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