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逍遙之道,到底什麼才算得上逍遙呢?

提到莊子,大家最熟悉的還是他的那篇逍遙遊吧。許多試圖讀完莊子,而半途而廢的人至少都讀過一次逍遙遊,而莊子在人們心裡留下的印象也是一副逍遙的模樣。逍遙當然是人們最嚮往的境界,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渴望逍遙,願意把自己的心交給莊子,用一句心靈雞湯的話來說,正是莊子給人們在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找到了一個安靜的港灣,那就有這樣一個問題來值得大家思考。

莊子的逍遙之道,到底什麼才算得上逍遙呢?

如果上帝給你一個2選1的機會,第一是你可以獲得高官厚祿,從此有享用不盡的富貴和一手遮天的權勢,第二在生活上,過的比較拮据,但算是比較自在的人生。從這個角度來說,莊子不過是那些本身就擁有高官厚祿的人喜愛的玩物罷了,我們普通人多數還是要為第2天孩子的奶粉錢而奔波的人。逍遙不過是我們在財富詮釋之外的私以及的選擇。

莊子的逍遙之道,到底什麼才算得上逍遙呢?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的這幾句話呀,很多人都能背下來,不得不說文采真的是太好了。但是我們還是要說一下,這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大意是說北海有一條叫做鯤的大魚,不知有幾千米大,鯤變成鳥叫做鵬,也不知道有幾千米大。颱風吹起來的時候,鵬就順勢而飛,飛到南海去。小鳥和蟬啊對此非常不屑,他們說我們飛到樹上就夠了,有時候飛不上去落到地上也無所謂,飛幾萬裡那麼高幹什麼呢?可是這兩個小傢伙哪裡知道大有大的難處,鯤鵬要飛這麼高不是想飛就能飛的。

莊子的逍遙之道,到底什麼才算得上逍遙呢?

故事說到這裡就像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首富馬雲,他雖然是中國最富有的人,但是號稱每天都睡不著覺。除此之外,也讓我等普通人有了心靈的安慰,你看馬雲那麼有錢,他的日子原來也不好過啊。那莊子是不是這樣?如果莊子真的是這個意思,那莊子這本書不過是一本普通的心靈雞湯的書,哪裡會流傳千古呢?實際上莊子不但看不起小鳥,他同樣的覺得鯤鵬也沒有達到逍遙的境界。

莊子的逍遙之道,到底什麼才算得上逍遙呢?

在這裡呢,我要給你們介紹一個理解莊子逍遙的一個關鍵詞叫做,有事。有恃無恐的有事就是必須有所貧賤。莊子啊,顯然是看不起小鳥這種混在一個小地方的人,但一飛幾萬裡的鯤鵬也沒有達到莊子所說的逍遙的境界。莊子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逍遙看的就是他是不是有事,鯤鵬要是想飛起來,你飛的遠有什麼用,一年又飛不了幾次。莊子反對因外物而喜,因外物而悲,它推崇的就是一種心有天有境界的人。

莊子的逍遙之道,到底什麼才算得上逍遙呢?

莊子的心有天由指的是,哪怕是被困在陋室裡,方寸之間都能感到逍遙無忌快樂,跟外部世界的好壞無關,這才叫做逍遙。但問題還是來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內心不可能不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比如工資被老闆剋扣了,難免心情不好,而莊子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莊子還真的提出瞭解決的辦法,那就是齊物。莊子的齊物的概念解釋起來就是其同萬物物我兩忘,無事無非,只有這樣啊,才能做到物我兩忘。

莊子的逍遙之道,到底什麼才算得上逍遙呢?

莊子的故事都是寓言,寓言故事是為了說明道理,憑著單一的處事原則處理這個世界。其實想告訴我們的,就是在遇到一些非與此即彼的問題上,我們該如何辦。我們現代社會人都非常講究邏輯,而在邏輯的世界裡,是非對錯非常重要。一隻動物假說是牛而已,說不是牛,這裡甲和乙畢竟有一個人是錯的,雙方不能同時為真我們和他人辯論,必須以這個為前提,但莊子顯然沒有把這個前提放在眼裡,他的前提和一般人不一樣,他的邏輯也和別人迥然不同,是非問題。

莊子的逍遙之道,到底什麼才算得上逍遙呢?

對一般來說就像是一枚硬幣的正面和反面,或者像一個棍子,有此端必然有弊端,你要麼拿著這一邊,要麼拿著那邊。但對莊子來說這個問題更像是一個車輪,而他自己站在車輪的車軸上,不管車輪怎麼轉,不管走到哪裡,莊子永遠在車輪上應對周圍的一切,沒有彼此這個問題。說起來還是不大好理解,我們還是舉作者的一個例子來說明吧。秦檜是好人還是岳飛是好人,你肯定會回答岳飛啊,秦檜乃是千古罪人。但是莊子肯定會有說,在宋高宗的角度來講,沒準秦檜是好人呢?是的,不管是岳飛是好人還是宋高宗說秦檜是好人,本質上都是在做價值判斷而已。

莊子恰恰要教我們的是,如果你想要獲得逍遙的境界,就不要做價值判斷,就像莊子那個著名的莊周夢蝶的故事,你怎麼知道到底是蝴蝶夢見了自己,還是自己夢見了蝴蝶呢?這個道理啊,其實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