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情感的角度,漫談學習觀

滑稽而有趣 | 從情感的角度,漫談學習觀

我是能料到的,一個大大的問號,會在第一時間寫在你的腦門上——學習和情感,能扯上啥關係?

好,下面我們就從最簡單的例子中,去尋找答案。

“要說我的研究生學歷,必須得感謝我的初戀。僅僅是想和她在一起的一個私念,我就糊里糊塗的讀了研……”

“問我為什麼來報這個廚藝班?還不是感覺最近和老公的關係出了點問題。俗話說‘想拴住老公的心,先得拴住他的胃’,這就是我學廚藝的情感動因……”

“別人把學駕照的時間喝了咖啡,而我,則是把喝咖啡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用來學車了。問我為什麼?我將來可是我女朋友的御用司機,不練就過硬的本事,如何對得起女朋友對我的一片情意……”

毋庸置疑,從這些情真意切的言語中,你一定已經隱隱約約的感受到了情感和學習之間微妙的關係。

既然如此,我們就有必要展開這個話題,去揭開情感與學習觀之間的秘密。

經過我的研究,我發現情感與學習觀之間,包含了三大基本體系: 學習的情感動因體系;學習的情感執行體系;學習的情感保障體系。


滑稽而有趣 | 從情感的角度,漫談學習觀


第一大基本體系——學習的情感動因體系

所謂情感動因,也就是你學習的動力所在。

有的人特別愛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這皆因有情感動因。

有的人特別不愛學習,一看書,就犯困,這皆因沒有情感動因。

那麼,具體來講,情感動因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我嘗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剖析。

第一個方面: 情感慾望。

這是最本質的一個方面。我們的學習慾望,通常都來自於我們的情感慾望。

知識猶如寶藏,正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就知識本身的魅力,就學習知識本身的過程,都能夠極大地刺激你的情感慾望。

無論是興趣、探索、思考,也無論好奇、好玩、快樂,都是人的情感活動,理當歸屬在情感的範疇。

對於學習,僅就學習本身,就能激發人的諸多方面的情感慾望。

手捧書卷,愛不釋手;聽師講學,全神貫注;高山流水,如痴如醉;樂海傲遊,夢如幻……這所有,皆因調動了你的情感慾望。

第二個方面: 情感追求。

無論是本.瓊森的“知識是心靈的活動”,也無論是亞里士多德的“知識是為老年準備的最好的糧食”,無論是王符的“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也無論是顏之推的“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都無非是在講一個情感追求。

周恩來的那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家國情懷,也有岳飛

的那種“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人生情懷;有我們普通人“為了出人頭地”的樸素情懷,也有那種“不辜負父母殷切期望”的小家情懷。

情感追求,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是一個人學習觀的最重要的情感動因。

第三個方面: 情感激勵。

就我們文章以開頭的那三個小故事,無論是糊里糊塗的讀了研究生,無論是滿懷興趣去學廚藝,也無論是要把駕車技術學到過硬,背後的動因,幾乎全部都是情感激勵。

我再舉一個較為極端的例子。

我的老家,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針灸大師。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位針灸大師,卻從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的技藝,又師從何人。

有一次我生病了,去了幾次醫院,吃了好多藥,也一直不見好,我媽媽就帶我去拜訪了這位針灸大師。說來也巧,只紮了三天的針,我的病就好利索了。整個求醫過程,沒花一分錢。都是村裡人,老先生給人扎針,也從來都不花錢。後來為了感謝老先生,媽媽買了禮物帶我去看望老先生。其間,我問的老先生一句: “您這一身本事,都是從哪兒學的呀?

”老先生不急不忙的回了我一句: “這一身技藝,都是拜兒子所賜。”

在老先生35歲那年,他的大兒子就癱瘓了。四處求醫治病,也沒能讓他的大兒子站起來。為了兒子能夠站起來,這成了老先生學習針灸的最大動力。於是,自己就開始買書來讀。每學到一點,就在兒子的身上進行試驗。邊自學,邊摸索。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了,兒子終究也沒有站起來,而他卻練就了這一身本事。

“學習的過程很痛苦嗎?”這是我問到他的第二個問題,也是最後一個問題。

他回答我: “當你的心裡有著一個希望的時候,就感受不到學習的痛苦。”

學習,並非都是一個愉快的過程,有的時候甚至還伴隨著痛苦。可真正能改變你的學習觀的,正是你心中的那份情感激勵。


滑稽而有趣 | 從情感的角度,漫談學習觀


第二大基本體系——學習的情感執行體系

說到執行,什麼毅力,什麼持久力,什麼忍耐力,好像就不得不提。實際上,所有這些東西的總和,才能構成我們學習觀中的執行體系。

“沒有毅力,人將一事無成。”居里夫人的這句名言,我能讀出的,更多的是“一事無成”這種情感表達。實際上,無論是毅力、持久力還是忍耐力,從某種程度上,都是一種情感表達。

沒有一個自始至終的情感表達,沒有一個百折不撓的情感表達,你有再強的執行力,也難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情感執行體系。

就我們身邊的例子,你看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大多都是有著完整的情感執行體系的。帶著父母親的殷切希望,把父母親對於自己的愛幻化成自己的毅力、忍耐力和持久力,長此以往,才能形成一個有著完整的情感執行體系的學習觀。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會主動的去學習,而有的人為什麼非被逼著才去學習的原因所在。

那些被我們奉為天才的人,往往有著無窮的想象力。而所有的想象,都是一種情感行為。

說到學習的情感執行體系,我還想分享一個獨特的“情感學習法”:

  • 第一步:將愉悅的情感融入學習過程中。如學習前,先閱讀感興趣的書,回想高興的事等,然後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
  • 第二步:將情感飽滿化,集中化,從而帶著強烈的學習動力進行學習。
  • 第三步:帶著豐富情感享受投入到學習中,體會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喜怒哀樂,模擬作者情感並用之於閱讀過程,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 第四步:扮演一個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角色,融進學習的情境之中,進行深度情感體驗。


滑稽而有趣 | 從情感的角度,漫談學習觀


第三大基本體系——學習的情感保障體系

學習的保障體系,就是一套能支撐你一直學習和有效學習的體系。而學習的情感保障體系,就是有一些重要的情感因素能支撐你一直學習和有效學習的體系。

那麼,這會涉及到哪些情感因素呢?

第一,一個陽光的上進的心理。

有的時候學習是輕鬆而愉快的,可有的時候學習帶給人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從一而終,能有一個陽光的上進的心理,就顯得異常重要。

清華大學,這肯定是無數人都向往的地方。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把這個地方描繪的美極了。可就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清華大學的女博士,因為博士論文答辯沒有通過,心理壓力過大而投塘自盡了。

不論你的知識有多麼淵博,也不論你對學習這件事有多麼的酷愛,沒有一個完整的情感保障體系,就有可能會出現像這位女博士這樣的悲劇。

學習的外在壓力,可能能夠給你提供學習動力,但也可能摧毀你的情感保障體系。陽光的上進的心理,才是你的內動力,才能確保你的情感保障體系不被破壞。

第二,一個豁達的奔放的心理。

豁達,講的是人的開明;奔放,講的是人對美好事物的想象。

豁達的奔放的心理,不僅能幫助你非常有效率的學習,更能激發你的創造力。學有所想,思有所創,這對一個人的情感自信,是有極大幫助的。

也正是一個人的情感自信,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收穫到的那些喜悅和快樂,最終形成了一個人完整的情感保障體系。

第三,一個健康的充滿愛的心理。

一個健康的充滿愛的心理,是構築一個人的豐富情感的基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既是一個學習觀的問題,也是一個情感觀的問題。


滑稽而有趣 | 從情感的角度,漫談學習觀




至此,情感與學習觀的三大基本體系就表述完了。這三大體系,不僅有助於你形成一個好的學習觀,還有助於提升你的學習效率。

最後,我再簡單用三點,來贅述一下情感與學習效率之間的密切關係。

第一,情感的專注度影響到學習的專注度。

一心不能二用,這是老古人告訴我們的學習的基本態度。學習的專注度,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率。

而專注度,則是情感的一個基礎要求。

第二,豐富的情感會讓你的學習插上想象的翅膀。

對於學習這件事,我們常常會講到情商和智商。實際上,一個人的情商和智商是密不可分的,更多的時候還是成正比的。

第三,好的情感體驗會上你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

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諸如興奮、快樂、激動這樣的情感體驗,無疑會你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從而極大地提升你的學習效率。

回到那句老話,“活到老,學到老。”縱觀我們的整個人生,幾乎就是一個學習的人生。所以,學習這件事,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同時,這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初衷所在。


滑稽而有趣 | 從情感的角度,漫談學習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