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与你“宅”一起|西京风华


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于2019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2935平方米,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它以复建的开化寺为场馆,通过实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展出辽金元时期240余件(套)馆藏精品文物,带领大家穿越漫长时空隧道,感受大同千年的恢弘气势和历史情怀。

坐落于清远街北侧的开化寺始建于明代,原为三进院落,坐北朝南。清道光《大同县志》记载:开化寺原为佟公祠,是为了纪念宣大总督佟养量对复建大同城所做的巨大贡献而建造的。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知府蔡永华移佟公像于后楼,前殿塑文昌像,更名开化寺,意为开导蒙昧,化恶向善。20世纪70年代,清远街拆迁,开化寺仅剩带有抱厦的大殿及梁上的彩绘遗存。2016年,开化寺展开修复、修缮工程,历时两年完成,重新修复后的开化寺为二进院落,新建的寺门古色古香,与整体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色彩庄严,幽静素雅。

大同居塞北,内跨中原,外联朔漠,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契丹人建立大辽之后,公元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治大同府,从此确立了西京大同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金袭辽制,大同仍为西京;公元1288年,元世祖改西京路为大同路,大同称西京共244年。在此时期,汉民族的婉约细腻与少数民族的豪放洒脱,形成了西京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色,到元代,西京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城市。此时期的西京,在经历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以及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衍生出了地域性极强的西京文化,在大同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同博与你“宅”一起|西京风华

《西京风华--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以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为主题,通过宗教、艺术、生活和丧葬等不同角度,使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辽金元时期的大同,从而领略这座“民族融合之都”的文化艺术魅力。展览展出的所有文物集中反映了辽金元时期西京大同灿烂辉煌的历史,涵盖了铜器、铁器、陶器、瓷器和石器等类别,将辽金元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茶酒饮宴、家居逸乐等胡风汉韵之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同博与你“宅”一起|西京风华

辽金元三朝君王都十分重视对西京的管辖,西京作为五京之一,具有陪都的性质,军事地位突出,易守难攻。西京大同地处塞外,与少数民族居住地相邻,是汉族与契丹、西夏、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交汇地带,民族融合程度既深且广。展览共分五个篇章,即“京华•锁钥”“法相•庄严”“茗酌•商贸”“溢彩•生活”“魂归•彼岸”,全方位,多角度勾勒出了辽金元三代大同的雄姿。


文字、配音:张佳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