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衛“八景”

“八景”文化對有些人來說比較陌生,其實像人們熟知的“斷橋殘雪”“雷峰夕照”這樣的西湖美景和動人傳說,就是“八景文化的產物。

所謂“八景”,是古人對一個地方典型自然和人文景觀的集稱,一般以八項最具地方特色的景緻景觀組成,並以四字組成。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八景”之說,而圍繞“八景”衍生、傳承的“八景”組詩、“八景”組圖和組畫,均是“八景”文化的主要內容。

明《嘉靖寧夏新志》錄有中衛十景,是清中衛十二景的雛形,分別為“暖泉春漲”“羚羊夕照”“黃河曉渡”“鳴沙過雁”“蘆溝煙雨”“石空夜燈”“黑山晴雪”“石渠流水”“紅崖秋風”“槽湖春波”,且有無名氏的組詩。清代,中衛區劃有變,“紅崖秋風”“槽湖春波”“蘆溝煙雨”已不復存在。黃恩錫任中衛知縣後,經過實地考察,給所剩景觀景緻增加了人文內涵,增補了劃入中衛版圖的青銅峽、牛首山景觀,遂後改定為中衛十二景。《道光續修中衛縣誌》《乾隆中衛縣誌》均有收錄。


明代中衛“八景”


明代中衛“八景”

1.青銅禹跡

清 寧夏人 慄爾章 詩云:


銅峽中間兩壁蹲,何年禹祠建山根。

隨刊八載標新跡,疏鑿千秋有舊痕。

憑溯遠流推遠德,採風作述識高門。

黃河永著安瀾頌,留取豐功萬古存。


明代中衛“八景”

2.河津雁字

佚名 詩云


秋城河外鎖斜暉,風捲睛沙拂地飛。

過雁教聲清墮玉,徵人何處問寒衣?


又有張淦、雪濤仁合作《河律雁字》一首。詩云:


橫斜飛渡塞天秋,影入冰紋細細鉤。

會得凌空三折意,鵝經底向世間求。


明代中衛“八景”


3. 香巖登覽

清 方張登 詩云:


香山高與碧雲齊,萬里風煙樹影迷。

白草蕭蕭孤雁下,群峰盡帶鄉陽低。


明代中衛“八景”

4.星渠柳翠

佚名 詩云

垂楊垂柳倚平瀦,拂水拖煙翠浥裾。

梅雨乍添新漲滿,踏青人上七星渠。


明代中衛“八景”

5.羚羊松風

清舉人 楊士美 詩云


羚羊舊映夕陽時,此目龍鱗別有姿。

虎嘯山門嗔送客,西來意在最高枝。


此前存舊詩云


羚半山勢壯邊州,海到斜陽翠欲流。

偏是遊人頻注目,拋書攜灑獨登樓。


明代中衛“八景”

6.官橋新水

宋枚 詩云


來去年年柳浪青,一簾活水傍窗欞。

千家鼓舞趨農事,想見扶風喜雨寧。


此前有人作《石渠流水》,詩云:


渴壤常資灌溉功,分流原自大河中。

滔滔不息含生意,萬折誰知竟必東。


明代中衛“八景”


7. 牛首慈雲

蕭如薰作《登牛首山》詩云:


理梓還登岸,攀蘿入紫煙。

雲霄千嶂出,色界一燈懸。

石蘚碑磨滅,金光像儼然。

不須探絕勝,即此是諸天。


明代中衛“八景”

8. 黃河泛舟

羅元琦 詩云


洪波舾楫泛中流,鳧漵鷗汀欖勝遊。

數點漁舟歌欸乃,詩情恍在白萍洲。


此前亦存舊詩云


黃河東下自混侖,濁浪排出曉拍津。

來往行人喧古渡,只因名利少閒身。


明代中衛“八景”

9. 石空燈火

佚名 詩云


疊嶂玲瓏竦石空,誰開蘭若碧雲中。

僧閒夜靜燃燈坐,遙見青山一滴紅。


明代中衛“八景”

10.暖泉春漲

佚名 詩云


二月東風入塞城,凍澌解處漲初生。

融融一脈桃花水,點點棠陰化雨成。

佚名 又賦詩

一脈遠通星宿海,春回塞上氣初融。

青青石眼消消發,流出桃花洞口東。


明代中衛“八景”

11.黑山晴雪

佚名 詩云

翠壁丹崖指順間,隨時風物自闌珊。

六花凝素寒侵眼,徒倚危樓看玉山。


明代中衛“八景”

12. 炭山夜照

黃恩錫 詩云


列矩西南焰最張,千秋遺照在遐荒。

因風每似添宵燭,經雨可曾減夜光。

隔岸分明沙有路,臨流炳耀離為方。

萬家石火資餘烈,霧鎖炊煙十里長。


中衛12景緻是歷史的產物,其中蘊涵著許多歷史、地理、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昔日給中衛增添了無限光彩,給人們留下無限眷戀和嚮往。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有的勝景已劃入他縣,有的時過境遷,今日勝景正在以全新的、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