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海联赛资格的“难产”,回顾中国足协那些“感人”操作

4月1日,中国足协召开听证会,重点讨论天海的准入资格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足协没有履行其主管部门应有的职责,来确定天海是否有资格参加新赛季联赛。而是邀请中超俱乐部、财务审计、律师以及媒体等众多代表,与执委会和专家组进行了投票。

在有规章制度不执行的情况下,反而拉来一堆人进行投票,中国足协似乎打着这样的算盘:“反正我已经充分征求民意了,以后要是出了问题,大家一起担着,法不责众嘛”。在这个愚人节里,中国足协再次秀出“感人”操作。

从天海联赛资格的“难产”,回顾中国足协那些“感人”操作

这不是中国足协第一次干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年来,中国足协还有哪些“感人”操作?

  • 1、头球破门一个顶俩

这段历史是在80年代专业体制时期,因为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被新西兰队一顿狂轰乱炸,丢了两个头球。中国足协认为应当培养球员的头球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国内比赛中制定了一条“荒唐”的规则:头球得分算俩。在这条规则的影响下,高中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但是身高上去了,水平却没什么长进,而且还导致球场上出现“怪事”,球员面对空门了,也要把球挑起来用头顶进去,最终导致这条规则仅实行一个赛季就被草草取消。

从天海联赛资格的“难产”,回顾中国足协那些“感人”操作

  • 2、扑克牌定亚军

在2002年联赛规则制定中,因为担心默契球的出现,在两队积分相同情况下,中国足协没有采取世界通用的参考两队胜负关系或者净胜球等因素决定联赛排名,而是决定采用抽签的方式。

从天海联赛资格的“难产”,回顾中国足协那些“感人”操作

结果,“越怕鬼就越来鬼”。当赛季结束,深圳和北京积分相同,中国足协最终进行了一次抽扑克牌决定亚军归属的好戏。牌局结果是,深圳队运气更好,以一个点的微弱优势险胜北京队,获得当赛季的亚军。

从天海联赛资格的“难产”,回顾中国足协那些“感人”操作

  • 3、输球进中超

这其实是两项荒唐举措造成的结果。在中国男足首次杀入世界杯后,为了争取在世界杯上取得好成绩,中国足协宣布2002年联赛取消升降级,以给国家队更多的集训时间。结果不仅国家队在世界杯上铩羽而归,还动摇了联赛这个根本。

从天海联赛资格的“难产”,回顾中国足协那些“感人”操作

2004年中超准入的资格,是以2002赛季排名*0.5+2003赛季排名,数值小者排在前面决出的。在这奇葩规则之下,2003年联赛最后一轮,大家惊奇发现出现了“输球才能进中超”的奇观。只要在最后一轮,重庆队输给青岛,而天津无法战胜争冠的上海国际,那么重庆队就可以获得一张04年中超入场券。

从天海联赛资格的“难产”,回顾中国足协那些“感人”操作

重庆主场对阵青岛这场比赛毫无悬念,重庆队早早1:3落后青岛,主场球迷一片欢乐的海洋,仿佛中超资格就在眼前,因为以当时天津队的实力客场战胜争冠的国际队简直天方夜谭。但是奇迹发生了,天津队真的就从上海滩带走了胜利,获得了最后一张入场券,同时也保住了中国足协的颜面。只是多年以后,一场“反赌扫黑”行动,将中国足协的面子又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从天海联赛资格的“难产”,回顾中国足协那些“感人”操作

你又知道中国足协哪些“感人”操作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