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镜头书写人生。这是我一直奉行的人生箴言,随着拍摄古堡、烽火台、古树、古遗址、古村落和寻找古老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工作的持续推进,许多这方面的线索和材料纷至沓来。这不,磐安镇西三十铺村的郭强微信说,西三十里铺村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朱圉山的主要节点,邀请我前往该村古堡和烽火台考察,我欣然答应。2020年3月31日下午,我驱车奔赴西三十铺村。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古堡与敌台相连

从甘谷县城出发,不到20分钟就到了磐安镇西三十铺村,一下车穿过武家河上钢架便民小桥,从朱圉山的西面山脚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山顶。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朱圉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相传人文伏羲就出生在朱圉山中:河南淮阳伏羲陵就有一幅对联:“后天地而生,朱圉犹堪寻圣迹;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宫。”这里所说的朱圉,就是甘谷的朱圉山。郦道元《水经注》曰:渭水东流至甘谷界“至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次东有衣谷水,并南出朱圉山,山在梧中聚,有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水经注》说的黑水就是我今天穿越西三十铺村的武家河。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站在朱圉山顶观察,朱圉山在甘谷县西三十铺村形成了一道从东南向西北延伸的山梁,这道山梁由七八个小山包组成,犹如一条巨龙直插渭河南岸,自古以来就是一道天然屏障。朱圉堡子就建在朱圉山梁上,南北走向,呈南高北低之势,东西北三面为悬崖,异常险峻,只有南面与山梁相连,虽然现在看到的是残垣断壁,但不失昔日的坚固与威严。据《续伏羌县志》(侯志)同治十一版本记载:“西三十里铺朱圉山顶,国初建关帝庙、菩萨殿,嘉庆年间蜀贼侵境,筑垣于巅名曰朱圉堡,至同治乱后重建敌台,峰廻路峻生成天险也,故易名曰太平堡”。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朱圉堡在甘谷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显得非常重要,自古乃兵家争夺之地。甘谷民间至今流传有这样的民谣:“三十铺下一盏灯,五十铺下紫禁城,石家窑下鸡眼睛,四十铺下盛血盆,五十铺下紫禁城。”“五十铺下紫禁城”是指磐安南山寺堡。据说白朗军攻打该堡门,因坚固无法打开时,采取了火攻,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堡内群众齐跪向祖师爷求救,时天空乌云滚滚,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浇灭了凶凶燃烧的大火,白朗军认为这是天意,遂弃堡而走,而老方百姓认为堡子坚固如紫金城。“三十铺下一盏灯”是指朱圉山堡,因其位居高峰,战略位置险要,遇兵变点火于堡内,则渭河川道区及南北两山群众皆知,如一信号明灯。“石家窑下鸡眼睛”是指石家窑堡象坡一面,前低后高,一遇兵变,能守能退,亦能及时躲避。“四十铺下盛血盆”是指该堡被回军攻破后,堡内人全部遇难,血流成河。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从残堡继续往南前行,一座高大的墩台挡住了去路,一看就是县志上记载重建的“敌台”。敌台高约10多米,为一个形状为圆形的实心墩台,东西长,南北短,墩台上面大约有10多个平方。在敌台是右边,留一条建在悬崖上的小道直通堡内,左边也有一条小道通往西边的堡墙。从敌台的南面小山顶观看,敌台就建在朱圉堡的南墙正中,中间一道悬崖将敌台与南面小山包隔开。坐在敌台之上,只见两条左右小道犹如人的两条胳膊向朱圉堡内展开,拥抱着朱圉堡。朱圉堡三面悬崖峭壁,南有高大险峻的敌台,这种固若金汤的设计,足见古人的聪明智慧。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那么何为敌台?敌台就是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也称墩台、墙台、马面,为城墙向外凸出墙体部分用以三面防敌的建筑,是在城墙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根据县志“重建”的说法,说明在同治以前朱圉山就建有敌台。坐在敌台上,看着眼前的朱圉山和渭河水,我拿起录音笔与古人对话,手拍小草墙与敌台亲吻,眼前仿佛出现了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S”形成太极图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朱圉山在渭河南岸的走向基本上规规矩矩,却在西三十里铺村东一带,形成“两嘴”(鸡嘴、猪嘴)带一梁的独特地形。这一道飞来的山梁,将渭河河谷的三分之二被拦腰斩断,甘谷渭河川台区就形成了甘谷县城川台区和磐安镇川台区两个板块,两个板块中间被渭河朱圉峡谷隔开。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坐在朱圉山敌台上,360度环视四周,神奇之感一下子映入我的眼帘:正南方,群山叠翠,朱圉山的主峰石鼓山清晰可见,脚下的敌台,在群山之上与石鼓山直线相连,形成了一道一望无垠的视角通道,并且与天马山烽火台、魏家村尖咀屲烽火台、苟家村烽火墩、马家磨墩台等,犹如现在的网络信号塔,在空中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信号覆盖网,至此我才真正明白了郦道元《水经注》所说的朱圉山“有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的内在涵义。

据《甘肃府志》记载:甘肃一带建有许多防御建筑,一类的烽火台,一类是墩台。墩台在当时的用途上分为兵墩与田墩,兵墩是指军事上防御敌人,田墩主要是信息传递,相当于现在的电话线。所以就有“兵墩司守望,田墩守备清野”的历史记载。

我知道在古人在甘谷留下有众多的烽火台,我已发现的有天马山烽火台以及孙家坪的风水墩、杨家沟的笔架墩等等,这些古人留在甘谷大地上的珍贵遗址,向我们诉说着那段难以磨灭的历史沧桑。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向东俯视,甘谷县城尽收眼底,陇海铁路、新修的国道G310,G30高速与定天陇公路等四条通道,伴随着渭河,一直在三十铺村东平行,当进入朱圉峡后,它们分别与陇海铁路3号桥处穿行而过,渭河在朱圉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非常优美的“S”图案。再向西俯视,磐安镇楼房清晰可见,设施蔬菜白色大棚,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春天气息。

河流形成的“S”太极图案,不仅在伏羲画八卦的卦台山出现,而且在伏羲出生地的朱圉峡也出现,这是上苍赐给伏羲绘制八卦的天意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目睹至此,我忽然想起了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禹奠朱圉”谱新篇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朱圉山敌台下来,正好碰见了西三十铺村的村委会主任张义明老师,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一见如故。他说甘谷川道区,东有渭水峪峡,西有朱圉峡。朱圉峡的入口就是地处西三十铺村的朱圉山山脚下,出口就是村东鸡嘴和猪嘴的相连处,峡长2公里多,过去渭河通过朱圉峡时,水流喘急,波涛滚滚,朱圉峡谷根本没有道路通行,时有人被水冲走,天定公路鸡嘴隧道的山崖上,至今还能看到古栈道的痕迹。所以朱圉山在三十里铺这里,就是一道关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当你行走在定天公路朱圉山与渭河水接壤的区域,就会发现山洞公路穿行在山水之间,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公路时,工人硬是用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概,在朱圉峡的南山腰上,用钢钎凿成了山洞公路,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迹,也成为丝绸之路甘谷段古老的风景线。

下山归来,我在朱圉山山脚下,拍摄了“禹奠朱圉”的摩崖石刻。这个石刻是2006年重刻的,原有的摩崖石刻修建公路时被炸毁,留下了遗憾。邑人牛勃先生为重刻的“禹奠朱圉”摩崖石刻写下了祭文。

横亘绵邈,磅礴县南。

维我朱圉,名垂禹典。

梧中一聚,三脉相衍。

东为天门,西成马鞍。

旗鼓雄中,气势巍然。

石鼓灵凤,摩云参天。

华盖雪岩,崎峪挂剑。

恢弘壮美,峰尽奇观。

禹王刊奠,秦祖纵鞭。

丝绸如云,唐蕃车辇。

王侯将相,勒石梦远。

天翻地覆,再谱新篇。

物华天宝,锦绣连绵。

佑我生民,福寿绵延。

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弘扬国粹,祭我灵山。

千秋庇佑,万代感念。

灵其来格,享此肥甘。

据《尚书·禹贡》:“禹敷水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据传大禹治水路过甘谷,在朱圉峰前祭奠朱圉,并将朱圉峡口之间的猪嘴和鸡嘴两山切开,使滚滚的渭河水顺利东流。这个流传千百年传说,充分说明早期华夏先民来此择地而居、繁衍生息的历史事实,“禹奠朱圉”成为甘谷历史悠久的重要证据。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太阳偏西,晚霞映照。我在西三十铺村倾听朱圉山的呼唤,观摩渭河水的柔情,再一次审视这个被朱圉山梁切割成几个区域的西三十里铺村,朱圉山、朱圉峡、朱圉乡车站、朱圉堡、敌台、朱圉石碑、“禹奠朱圉”石刻等众多的朱圉元素在这里集结,成为一道璀璨夺目的“朱圉盛宴”。至此我陶醉了,猛然口里蹦出一句醉人的诗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摄影编辑李春,甘肃省甘谷县摄影家协会会员。喜欢摄影,摄像,旅游,写作。人生格言: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镜头书写人生,把生活过得与诗一样,是追求的目标。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甘肃甘谷李春:探秘朱圉堡 敌台寻幽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