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抗疫记(五):困难、依靠与“感谢祖国”

【澳洲网3日报道】“我太难了!”在英国留学的Sue的这句感叹或许代表了海外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近期的普遍心声。疫情期间,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我们都遇到了比平时更多的困境。但是,别担心,别焦虑,要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问题终将解决,生活也会继续。这不,在4月2日的中国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外交部、教育部、民航局、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的相关负责人就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安全和健康带来了好消息。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还透露,教育部和驻外使领馆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疫情检测和日报制度。一旦发现感染或者疑似病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据悉,截至3月31日,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共有36名确诊,他们都及时得到比较好的救治,已有11位治愈出院。

海外华人抗疫记(五):困难、依靠与“感谢祖国”

当地时间4月1日晚,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左一)与多位加拿大教育界专家及中国留学生进行疫情在线视频交流会,向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驻加使领馆及加方相关部门应对疫情的举措,回答了留学生们关于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丛培武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使领馆始终心系每一位海外游子,始终把海外公民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图/中新社 余瑞冬)

“让人分心的东西太多了”

“除了上课,还要抢购、留意各种消息、担心被感染、延期毕业带来的签证到期问题……因为这场疫情,让我分心的东西太多了,我有点担心接下来的考试。”在英国格拉斯哥留学的Sue因为学校停课而在家里学习,本以为会轻松点的她却发现并不像她想的那样:“我太难了!”

在线课程的技术问题则让刚移民到加拿大的王先生担心自己语言学习班的“学业”。他说,刚开始的时候还正常去上课,但随着疫情的加重改为了网络课程,“这对学习影响很大,这边的在线课程远没有国内发达,没有那么多靠谱的程序员,没有钉钉(中国的一种办公软件)。网络经常延迟,有的时候没声音,有的时候没画面,有的时候不同步。仅有30人的课堂就会可能有20%以上的人碰见各种技术问题无法上课,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而同在格拉斯哥的留学生洋洋虽然已经不用再为考试担忧,却又有着其他的烦恼。本来今年6月毕业的她,因为突然出现的疫情基本等于提前毕业了,“没想到毕业来的这么突然”的她开始忙着投简历找工作,却发现如今找工作比其他往届留学生更困难,受疫情影响她哪儿都去不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找工作了。”

除了这些学业求职的压力,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还经历着心理的焦虑和煎熬。“除了担心被别人感染,还要时刻小心不让自己生病,我压力真的很大。”独自在澳洲留学的小林回忆着疫情发展以来的经历,她说:“我们学校没停课的时候就发现了两例确诊病例,当时留学生都很害怕,但学校那时候还没开始网络授课,那段时间我和一些留学生选择不去学校,但不去上课也有不去上课的焦虑,后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学校终于停课了,我才感觉稍微踏实了点。”一个人在海外,小林尽量不让自己去特别关注疫情,她说自己害怕的时候就去找点事情做,看书、刷剧、做饭、跟爸妈聊天,“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让自己生病,不然身为留学生的我就只能硬抗了。”小林补充道。

但疾病不会在疫情面前识相地走开,布里斯班的地产公司职员Rebecca同时也是一名母亲,3月中的时候,她的女儿突然开始身体不适,还有些低烧。Rebecca马上让女儿停止继续前往学校,在家中给她做了严格的隔离,也上网查了症状指向,她说:“我就严格消毒房间,给她严格查体温,用我自己用过的药控制女儿的病情,幸亏她只是低烧,体温没有上去,而且过了一个周末之后她就完全好了。后来我们还是选择不让孩子们去学校,再后来疫情继续发展,他们也终于开始网上授课了。”Rebecca说,自己没有去关注当地的医疗或者在线医疗,“不要用到医疗才是最好的,担心太多也没用,我们的座右铭就是不要为明天忧虑。”

海外华人抗疫记(五):困难、依靠与“感谢祖国”

当地时间4月2日,中国驻法大使馆在巴黎向留学生发放首批万余个“健康包”。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左五)出席发放仪式并致辞,并向留学生代表发放“健康包”。(图/中新社 李洋)

“只看到中国使馆在宿舍门口发放防疫物资”

除了像Rebecca一样调整好心态面对疫情,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身后还有祖(籍)国可以依靠。

中新网微信公号援引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4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称,中国驻外使领馆每天都在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形势发展,每天都在了解中国留学人员的需求和打算。对于部分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面临口罩脱销、洗手液限购、防疫药品买不到的问题,马朝旭介绍,各使馆领馆通过各种渠道为留学人员发放“健康包”,源源不断向中国留学生调配50万份健康包,包括1100多万个口罩、50万份消毒物品等物资。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还透露,教育部和驻外使领馆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疫情检测和日报制度。一旦发现感染或者疑似病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据悉,截至3月31日,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共有36名确诊,他们都及时得到比较好的救治,已有11位治愈出院。

有留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感慨:“我可能永远都忘不了,学校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只看到中国使馆在每个宿舍门口安排发放防疫物资,感谢祖国!”

3月份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后,一些海外留学生希望返回中国,但面临留一票难求的情况。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表示,民航局按照中央加强对境外中国公民关心关爱的总体要求,对一些需求集中、飞行目的地有接收保障能力的城市,及时启动重大航空运输保障机制,安排临时航班协助海外公民回国。据介绍,3月4日-26日,民航共安排9架次临时航班,协助在伊朗、意大利的1466名中国公民回国。4月2日又正式启动飞往英国的临时航班任务,第一个航班预计接回约180名留学生。

除了安排健康包、增加临时航班接人等战“疫”行动,各种咨询解困平台也纷纷上线。中国外交部12308领事保护热线保持畅通,驻外使领馆普遍开通了24小时的领保电话,随时回应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们的需求。同时,相关官网、微信、华文媒体等也纷纷转发《海外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以及驻在国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助力身在海外的同胞战“疫”。

在澳洲,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官网就连续发布多个涉新冠肺炎咨询问诊网上平台联系方式,还公布了可提供新冠肺炎检测服务的维州和塔州卫生机构名录,让担心身体健康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在线咨询获得帮助。在墨尔本工作的媒体人Zoe说:“很多人在传‘中国是最安全的地方’,因而想着火锅诊疗,我觉得这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风险,中国的在线问诊至少可以帮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打消一部分疑虑。”

海外华人抗疫记(五):困难、依靠与“感谢祖国”

图为纽约市华人聚居区法拉盛的一家餐厅,受疫情影响停业。(图/中新社 马德林)

“做好最坏的打算,就什么都不怕了”

对抗疫情病魔,我们有祖(籍)国作坚强的后盾,但面对遭到疫情严重冲击的经济,我们的日子又该怎么过?

“目前最困难的还是全社会的经济问题吧。”这段时间在布里斯班从事地产工作的Rebecca亲眼见证了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她说:“3月25日,是我第一天在家办公。因为我的工作是为房东管理物业,接触的有很多是在澳洲做生意的老板和房东,疫情发生后,澳洲政府宣布采取很多限制措施,对澳洲的商业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我很多客户的生意都受到影响,地产商的房子卖不出去、餐厅大量减少、旅行社是完全没有生意做了,他们的商业收入有的是减少了90%。这些商业活动减少的话就没有收入,他们的员工就会失业。大家都很困扰,失业或者担心失业中,影响还是蛮大的。”

运营新媒体的澳洲华人Zoe注意到,“最近两天身边很多澳洲人都在网上抱怨说丢了工作。”她说,尤其是在澳洲实施封城令后,表演行业和餐饮行业的许多人都被迫停工在家,中餐厅的未来更是惨淡。

“其实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什么都不怕了,现阶段要经过的,就是这样一个关卡,而且是全世界人民都需要过的一个关卡,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我们公司的开放参观和公开拍卖都被禁止了,但是企业仍在非常正面地带领我们面对,以及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正如心态良好的 Rebecca所说,在疫情引发的这场“经济战”中,并没有人轻易“缴械投降”,不少企业展开了积极自救。综合澳广网、第九新闻报道,为了保障员工就业,澳洲部分实体店小企业转换了经营思维,首次为顾客提供快递服务。部分中餐厅暂停了堂食但可以送外卖。

各国政府也出台了种种政策刺激经济,包括养老金提前支取、房租减免、企业津贴等方方面面。澳洲各方对处于疫情冲击中的中小企业的纾困行动已经开始提速。3月20日,澳洲银行业协会(ABA)首席执行官安娜.布莱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为中小企业商业贷款偿还展期六个月,以配合政府和中央银行以财政和货币措施刺激经济的计划。这对于眼下经营困难且背负商业贷款压力的本地企业而言,可谓一场及时雨。

结语:

在过去的两周里,我们和我们的受访者一起,讲述了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的抗疫故事。疫情凶猛,选择继续留在澳洲、英国、美国等各个国家的我们,虽然身处在不同的国家政治、文化环境中,但参与着同一场战“疫”。我们并不惧怕打满全场,同时也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度过。最后,就用已经移民澳洲15年的Rebecca的座右铭来给我们一起经历的这场战“疫”收尾:我们人人都是亲历者,也人人都是参与者,而更重要的是“笑对未来不要为明天忧虑”。

这,就是我们的海外抗疫记。

附:

墨尔本紧急求助方式: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紧急联系电话:+61-3-98248810

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澳大利亚当地报警、急救电话: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