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这是一部行走式的纪录片,讲述三个纪录片的外行,寻找拍摄199名手艺人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寻找手艺2》在b站点赞最高的一条留言。

片子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绝妙的悬念。它只展现真诚,安安静静地和你讲述一系列属于中国自己的、温暖的故事。

从情感上,它甚至是一部主旋律纪录片,但它放下以往纪录片的高高在上,而是从个人情感切入, 以极强的代入感,带领观众体验一次真诚的文化之旅。

只要他们能获得一丁点的关注,中国手艺消失的速度,也会稍微慢一些吧。

两部“手艺”连着看,相距4年,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无论如何,手艺消失的速度不会变慢。理想和现实相悖,难免让人心里发酸。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故事从6年前讲起,2014年,导演张景的团队用126天,跨越23个省份,寻访199位手艺人,记录了144项传统手艺。

2017年1月,导演把《寻找手艺》放到网上,结果口碑更好。

豆瓣评分8.9,位列2017年评分最高的纪录片第8名。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所有的音乐完全原创,每一个音符!而创造这些音符的乐器只有一样:一把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乐器:中阮。再辅以人声、效果器,你以为是一个乐队,其实只有一个人:民谣乐手,小河。

而片头曲,则来自民谣歌手钟立风《黑鸟,你在哪里》,且是专门为这部片子录制的。

片尾曲,仍然来自小河,《森林里的一棵树》。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安徽万安手艺人在制作罗盘


不管是剪辑方式还是画面感觉,都很90年代,一点也不炫,一点儿也不刺激,字幕更是丑到要死。但是,

投放B站的一周内,点击播放达7万,点击播放量远超一般纪录片。数千条评价和弹幕,负面评价仅1%,很多人直接被看哭,甚至两天后跑来再看第二遍。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张景镜头下的手艺人

纪录片画面不够精美,不专业,有人说“土得掉渣”,仿佛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被十多家电视台拒绝后,今年投放B站和爱奇艺,却意外受到年轻人喜欢。最近一周,B站日均播放量超过一万,评价和弹幕累计达两万条。有人评价:“世界再嘈杂,也时不时会有一份安静,感动着我们”。

山西柳林孟门镇桑皮纸、甘肃景泰龙湾村羊皮筏子、云南勐海县勐遮镇傣族油纸伞、四川雅安荥经砂器……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正在消失。纪录片团队把老手艺人们专注的样子,定格在了画面里。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做油纸伞的老人坎温

纯手工打造的巨型佛像,古朴厚重,让人敬畏。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听名字就很美的“枫香染”,把枫香树的树脂熬成枫香油,涂在布上,颜色艳丽,历久弥香。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另一个是傣族造纸的两位老奶奶。当时我们拍摄完毕,要记下她们的姓名,还给她们拍照。脸上满是皱纹的两位老奶奶都特别高兴,跟我们说:“这下我们的名字到北京了,照片也到北京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啊。”我当时在镜头后面特别感动。没想到,后来这个片段也感动了看片子的人。我无意间看到弹幕,很震撼。大家在弹幕上密密麻麻写着:“到武汉了”、“到广东了”、“到广西了”、“到北京了放心吧”、“到东京了”、“到伦敦了”……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新京报:你怎么评价这些手艺人?

张景:这些手艺人从来不会去和别人讨论什么叫“工匠精神”,更不会和别人讨论“执着”、“文化”这些词,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他们只是在做,默默无闻中承载了这个国家的温度。就像片尾曲唱的,“森林里的一棵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但是没有他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新京报:做荥经砂器的冯大哥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砂器一条街上,手艺人已经从百十号人降到二十多人,而且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再过十年、二十年,荥经砂器就该灭绝了。类似的话片子里出现很多次,你听到时,什么感觉?

张景:没什么感觉,这是这些手艺的现状。或者说,拍了很多,我已经麻木了。我们拍摄的最后几天,在山东泗水,做土陶的刘新文大哥说,他那个村子以前有几百号人在做,最后只剩他一个人了。他给自己封号,“柘沟土陶末代传人”,这个介绍就贴在他的作坊门上。他其实是很多传统手艺人的缩影。见到他时,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让更多人看到这就是有意义的”

片子里有一个镜头哥印象深刻,在拍摄山东高密镇的雷英华时,4年前人家只是个打工小妹,平时自己喜欢拉点面花。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4年后,雷英华靠着卖馒头养活了一家老小。

这时候导演问喻攀,问团队,也问自己——

“我们是不是不如雷英华?”

“人家靠卖包子养活一家人,我们呢?”

“虽然思想看上去很怎么地,很前卫,但其实...”

说着说着,团队里的小兄弟喻攀哭了。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他们自己也是手艺人啊。

他们试图和这些手艺人相互成就,可结果?

一群手艺人留下了另一群手艺人最后的影像,然后同样举步维艰。

这是更让人唏嘘和难过的地方。

不过依然感谢他们去做了这件事,他们留下了做油纸伞老人坎温最后的影像。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留下了胡深老人最美好的回忆。

还有那么多鲜活丰富的手艺人影像...


我香了,这部宝藏作品!

新京报:后面有什么计划?还会拍摄这些手艺人吗?

张景:我准备把记录这次拍摄过程的导演手记印刷两百本,送给我的拍摄对象。我曾多次设想过一个场景:我出生在农村,会编簸箕,突然有一天来了几个拿着摄像机的人,拍了我,走了。我记住了这件事。过了一两年,这帮人又来了,给我看了记录我手艺的片子、给我拍的照片,还送给我一本记载我的书。对我来说,这是外界对我最大的肯定了。

感动于每一个手艺人,从北京到新疆,从新疆到西藏,从西藏到湖南,从南到北。每个故事都很真诚动人。手艺人将自己赚到钱或是自己的作品无偿捐给寺庙或其他地方,脸上洋溢着干净的笑容,世上真的有善良温暖的人,原来真的有一种信仰值得去守护,以前不以为然的东西也慢慢变得深刻起来。

这样平凡普通的人是真实老百姓生活的写照,而许多手艺并没有能跟伴随着时代一起流传,那些快要逝去的东西 ,应该需要有人去守护。

别让手艺仅仅停留在记录和宣传,它们需要的是真正能给手艺人带来物质利益的途径。只有当手艺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当手艺能带来财富的时候,才会有人愿意去学习,去继承。否则,仅凭一腔热血,未免太过空洞。

希望传统手工艺都能永远活下去,能让后人也触碰到活生生的它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