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家琦君笔下的慈悲父爱

文 | 琦君

金门的一位友人给我带来两瓶高粱酒,送到时正是大除夕祭祖,我赶紧打开瓶子,满满地斟上三杯,心中默祷着先人能来领受这一份远方的友情。祭毕,我举杯一饮而尽,觉得友情芳馨如甘醴,不仅温暖起我天寒岁暮之心, 亦更使我怀念起逝世多年的父亲。

父亲生平虽不算嗜酒,倒也喜欢稍饮数杯,可是他的久咳与痔疮不允许他多喝,在慰情聊胜于无的心情下,他就用一只玲珑的小玉杯,斟上半杯上好的白干儿,捧在手中摩挲把玩。再微微啜上一口,抓一把花生慢慢剥着,酒尽时杯中余香犹在,父亲解嘲似的说 :"晋朝陶渊明不会操琴而有无弦琴。我不能饮酒而有空玉杯,也可说与古人比美了。"

酒杯的故事 | 散文大家琦君笔下的慈悲父爱

这只玉杯是父亲心爱之物,据说以之斟酒按摩四肢可以治疗风湿。我自幼多病,每病必四肢酸疼,母亲就以这只玉杯盛酒给我按摩周身,真觉舒适万分。可是有一次却被我不当心地把玉杯砸破了,我怕父亲责骂,就蒙头做大病状 ;父亲走过来,慢慢儿掀起被子说 :"把你的头伸出来吧!小心再闷出病来。"他一字不提玉杯的事儿,待我钻出被子,却见他已拿了另外一只小酒杯倒了半杯白干儿,递给母亲叫她给我按摩四肢,我才知道父亲爱我原胜于一切身外之物,我又何必为砸碎了玉杯担心呢!

那年父亲的生日,我特地在江西瓷器店里买了一只小瓷杯送父亲饮酒,每饮只限此一杯,我觉得父亲喜欢这瓷杯更甚于玉杯,他给我的诗有"只为爱女更瓷杯"之句,父亲说 :"瓷杯"与"慈悲"语音双关,如此默念此句,更深深体会慈父之心。

酒杯的故事 | 散文大家琦君笔下的慈悲父爱

父亲晚年始学诗,而所作不多。

冬夜围炉,常命我背诵唐诗遣兴。父亲最喜欢杜工部诗,每吟至"且看欲尽花经眼,为厌伤多酒入唇"之句,却不禁感慨唏嘘。可是猛抬头见窗外寒梅一枝,傲岸于风雪中的姿态,他又转忧为喜地说 :"我虽衰老了,却望你能像这梅花似的,于风霜雨雪中一枝独秀。"

熊熊的炉火,映照着父亲的容颜,我顿觉父亲也显得壮健许多了。父亲又命我去厨房暖酒来,他怕我胆小一个人不敢去,就说 :"我来大声念诗,你听着我的诗声,一路去就不怕黑了。"于是他就念起来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添作十分春。" 我一路听着,渐行渐远,而诗声仍隐约可闻。我从容地暖好酒,捧了进来,父亲问我 :"怕吗?"我说 :"有爸爸陪我,就不怕了。"他举杯饮了一口,忽又叹息道 :"你自幼就胆小,永远是要人陪着的,如今长大了应该学得顽强胆大些, 什么都不要怕。没有爸爸陪着也不要怕。"

父亲以衰病之身, 随时都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他说这话,也未始非心有所感,我看他眼中闪着泪光,心头的酸楚更是难以名状。

酒杯的故事 | 散文大家琦君笔下的慈悲父爱

如今在台湾冬天见不到雪,也不易找到梅花,而慈父的音容与琅琅诗声,一直像围绕在我的身边,我应该再也不会胆怯了。

记得是父亲在杭州最后的一个春天,我陪他在西冷桥上看渔翁垂钓,他忽然兴来,口占两句道 :"门临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滨归钓迟。"(我杭州寓所的街道原名花市路)我觉得此二句充满了春天的希望,足以象征父亲的心境开朗了,心中默祷他老人家的病能够早日痊愈。

可是上天并未曾祝福父亲,不久他肺病转剧,寒热间作。病深搁笔后,此诗就始终未能续成。那年腊月,在故乡大除夕祭祖,父亲还勉强扶病主持,并做了一首律诗,最后四句记得是 :"一声爆竹连烽火,万里归心动暮笳,犹喜团圆开岁宴,差胜杜老赋无家。" 诗虽未见功力,却透露着无限感伤。

翌年仲夏,父亲终于一病不起了。所谓"团圆岁宴"又成谶语。而连年烽火中转徙流离,真令人有"杜老无家"之叹。

在此岁尾年头,对清樽追念先人,又将何以慰万里归心!

-

END


延伸阅读:

酒杯的故事 | 散文大家琦君笔下的慈悲父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