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國外遊戲廠商不重視中國玩家,國內的遊戲行業也沒發展起來,所以當時的遊戲基本都沒有中文。想玩又看不懂遊戲語言怎麼辦?只好大家一起去想辦法翻譯啊,於是民間就誕生了一批優秀的遊戲漢化組。

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羅馬2漢化版

在當時,比較出名的漢化組有ACG、蒹葭、3DM等,其中《逆轉裁判》《上古卷軸5》《全面戰爭》等遊戲估計很多玩家都玩過,但他們的故事你們又知道多少呢?


漢化過程

1. 選遊戲破解

因為整個漢化過程都是零收入的,因此很多人都說他們是靠"愛"發電,這種"愛"當然是對於遊戲的熱愛啦,所以大家在選擇要漢化哪款遊戲的時候,大多都是以玩家對遊戲的熱愛程度作為是否值得漢化的標準。

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蒹葭漢化作品

然而並不是說只要是玩家喜歡的遊戲就能漢化的,因為遊戲是加密的。在早期,遊戲廠商之間並沒有共同的加密標準,破解人員需要通過不同的解密方式才能找到需要翻譯的文本,然後才有接下來的翻譯漢化。所以在整個漢化過程中,破解和程序才是核心,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翻譯人員。


2. 翻譯潤色

破解出了遊戲文本,就輪到翻譯人員上陣了。通常翻譯是整個漢化過程中耗時最長的,這不僅是因為文本量大,而且在翻譯的過程中還要考慮遊戲背景、語境等問題,所以要和潤色的工作人員一起配合,這就要求他們擁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和文學修養了。(據說蒹葭當年招人要求英語CET-6 500分左右,日語則是N2級別以上。)


其中最難翻譯的遊戲要數歷史策略類了,因為不僅考究工作人員的翻譯能力,還要求他們對歷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不過還好,一般玩這類遊戲的玩家都比較硬核,在遊戲漢化好之後,他們發現問題了也會幫漢化組糾錯。

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著名遊戲梗

當然也有一些錯誤並沒有被指正,而且在遊戲中還成了流行的梗。在《真三國無雙》裡面,我方將領擊敗了敵方大將的時候,都會大喊"敵人被我擊敗了",以示威風,但是卻被翻譯成"敵羞吾去脫她衣",給不少玩家帶來了樂趣。除此之外"老頭滾動條"、"踢牙老奶奶"、"哥特式金屬私生子"等遊戲梗都深得玩家喜愛。


3. 發佈修正

當翻譯潤色完成之後,程序人員開始把漢化好的文本放回遊戲當中,然後再進行測試,確保遊戲能正常運行和不會出現遊戲bug之後就可以發佈了。發佈這一刻的成就感,或許就是對漢化組為愛發電的最大回報吧。

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漢化感言

發佈的同時,漢化組一般都會在論壇開一個貼,供玩家們反饋意見,並做後期修正。當然玩家也會在帖子裡幫忙糾錯,以及留言感謝,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為喜歡的東西分享和交流,彼此都處於一種很舒服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消失原因

由於民間的漢化組是不計收益的,所以這讓某些網站覺得有利可圖,他們以提供技術支持的名義拉攏漢化組加入,然後通過在網站發佈漢化的遊戲來賺取流量獲利。這本來對雙方來說都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後來越來越多的網站效仿,導致為了搶漢化的首發,各個漢化組被迫"競速",最後雖然遊戲漢化成功了,但翻譯的質量卻大不如前。


當年蒹葭算是3DM中其中一個組,二者關係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於3DM為了和遊俠競速,蒹葭被迫捲入其中,在漢化《如龍0》的時候,3DM和遊俠為了搶首發,居然把"半成品"也搬出來了,這明顯和蒹葭的初心相違背,所以蒹葭創始人"一紙血書",憤然離開。如今在某些帖子內依然可以看到當年"競速"留下來的爭鬥痕跡。

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如龍0》漢化競速

漢化做得不好,自然會引來玩家的謾罵,而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玩家趨向年輕化,慢慢地就很多人都以為,漢化組很賺錢,所以覺得他們的工作是理所當然的。只要遊戲出現問題,就把責任歸咎到漢化組身上,最後導致遊戲環境變了,別說是成就感了,甚至連尊嚴也沒了。因此有的漢化組開始支撐不住解散了。


再加上國內遊戲廠商也逐漸壯大起了,以及版權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海外遊戲選擇與國內廠商合作,使得漢化的難度大大減低,所以漢化組要麼解散,要麼轉型,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漢化組對遊戲產業的影響

其實一直以來,漢化組的地位都是非常尷尬的。對於遊戲廠商來說,它們的誕生就是侵權的開始,尤其是遊戲主機和單機遊戲。

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小時候的GBA

作為電子遊戲業三巨頭之一的任天堂就曾很反對自己的遊戲加入中文,在上世紀的90年代,任天堂本來抱著友好的態度聯合遊戲界大佬美籍華裔企業家顏維群,在國內創造了神遊公司(大家小時候經常玩的GBA就是他們的作品),但破解漢化版的出現,讓他們損失慘重,最終只能放棄了中國市場。


就連任天堂也無法招架,更不用說國內的獨立單機遊戲廠商了。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面,中國單機遊戲都處於"零發展"狀態,即便到了如今也是如此。根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數據顯示,2019年單機遊戲收入只佔遊戲產業細分市場的0.3%。


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單機遊戲收入少得可憐

雖然侵權的問題對國內遊戲市場影響很大,但對於大多數國內玩家而言,是漢化組點燃了他們心中對遊戲的熱愛。在國內遊戲發展的初期,很多人都覺得遊戲是洪水猛獸,根本沒有廠商敢涉足這個行業,因此當初中國遊戲行業也比國外落後很多年,所以很多玩家都是接觸不到優秀的作品的。


不過漢化組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現象,由於他們無私地分享使得國內玩家的遊戲底蘊並不比別人差,為我們日後成為遊戲大國埋下了伏筆。所以有網友把民間字幕組是"當代俠客",是"傳遞火把的人",沒有他們,我們就無法開眼看世界。


逐漸消失的民間漢化組,到底給遊戲帶來了什麼?

某些玩家心聲

寫在最後

漢化組存在的時間很短,短到很多人都不認識和不瞭解他們。憑一腔熱血而來,隨大浪淘沙而去,僅僅是為了熱愛和分享,估計現在沒有人會為了遊戲可以做得到這種地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