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酸甜苦辣都尝遍,至味人间是故乡。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离开故乡浙东天台山已经二十余年了,人生在世如草木之秋冬。又到清明时节,三日雨,不由念起唐代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与李贺是用灵魂写诗的人,禁不住灵魂出窍作清明节一首招摇:

桃花渡口清明节,洒落乌巾鬓似霜。

生死百年终有别,新婚犹记少年郎。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祖先与故乡的人伦对于每个中华民族子孙来说都是刻骨的记忆,四处飘泊,从江西南昌到江苏苏州南京再到四川成都,栖居已近十载,念及故乡作蜀川欲回天台吟一首:

我欲天台去,蜀僧载酒来。

挥衣香满袖,指路见云开。

问我寒山洞,松风伴绿苔。

生身弹丸地,名闻四海回。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天台山是佛宗道源,是人间仙山。不论你身在何处,都绕不开故乡,诚如母亲的关爱无处不在。漂泊四海的游子,更是心心相念故乡,咏唱故乡咏唱祖国题浙东天台山五首:

其一

浙东名仕史,天姥沃洲祖。

太白怀灵运,皎然念陆羽。

品茗剡水地,修道天台府。

愿守支林迹,文章自肺腑。

其二

冬日寒山道,山寒雪满坡。

清贫林下守,饥饿洞中磨。

白话诗人少,出尘正气多。

人间还信仰,真性唱云歌。

其三

路转石桥见,峰回白瀑垂。

松山烟雾罩,竹影半塘池。

冷雨梅花砌,春风玉兰枝。

诚心寻佛佑,问卜拜菩提。

其四

望海琼台路,仙风道骨留。

云生如锦缎,雾起似绫绸。

满树黄花艳,丛溪翠竹幽。

空思归故里,夜雨对东楼。

其五

暗幕云峰近,远松隐雾身。

倏然天欲雪,瞬变雨平津。

一夜飞花下,千山俱是邻。

寻梅初绽放,零乱几枝春。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我的出生地为浙江天台三州潭脚下白岩山村,我曾有诗题咏浙东天台山三州潭。题记: 浙东台州、绍兴、金华三州交界鞍顶山处有碧水潭,长年不枯竭,现名唤三州潭。三州潭边有天龙寺,史记为晋代。百姓古传潭有龙驻,四周生龙涎草,为仙草良药可治病。久旱无雨百姓恳请潭中龙王降雨,灵验之,每年正月初一有数万善男信女群聚祈愿祈福祈平安。近日南京众诗友来访,随兴而录之。

其一

古有三州立,潭闻涎草生。

能施天下雨,建寺响三更。

其二

奇松倚醉僧,异竹掩青灯。

暮色诗书兴,闲来画紫藤。

其三

悠悠岁月长,四季采茶香。

徒步秋风下,抬头见海光。

其四

驱车度领争,回望遇云行。

浙地文风盛,龙吟凤亦鸣。

其五

问道群贤至,秋声入耳听。

云飞题鹤壁,望海聚仙亭。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少壮时期,二十岁求学期间归去天台游玩与同学夜宿高明讲寺留记:

古寺闲来客,清泉动悦音。

云亭连壁暗,幽谷座山阴。

竹影轻风下,松针细雨临。

钟声随梦远,早已入晨林。

三十岁前归来曾写浙东故乡行记四首:

其一

少年放纵野风中,雪落成花变舍翁。

领上白云亭下鹤,层林尽染是丹枫。

其二

小瀑岩间日夜流,门如挂磬未停休。

白云雨雾松峰上,后院青山万里幽。

其三

大唐诗路名门会,江左风流圣境长。

今日剡溪依旧在,松涛竹影两相望。

其四

仙人放鹤白云下,碧水潭边筑草堂。

千里闻琴声不断,飘然入海气高昂。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三十二岁间,偶而归来故地,似乎遥远又陌生。其间有次去天台国清寺访僧友不遇,题记:从赤城山沿山路到国清寺行游访僧,山门已闭,门前有一石桥,桥身上绿苔藓溽湿;桥边古木林立,树下朝西立一石碑,碑上铭字:“一行到此水西流”;桥下溪水由东向西而去,水流清澈见底,中多乱石,或大或小姿态各异。暮色晚,树上蝉噪愈烈,慨叹暑气太热,变化成云雨而将至,此大自然之功也,变幻无穷。

寻源望塔到国清,此处西流问一行。

夜卧溪石佛不见,蝉鸣过噪雨来惊。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卢氏一脉综观史册,历代人才济济,门第显赫。作为卢氏子孙,知晓历史上卢氏家族素有"敕封卢府,诗鸣一时。”之誉,唐代更有"青云府第”之称。其中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中郎将大儒卢植 ;唐朝卢氏出了八位宰相、二位状元,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还有"仙宗十友"之一的卢藏用,全唐诗载有著名卢氏诗人卢仝、卢群、卢鸿 、卢象、卢求等六十几位;宋代有诗人卢鸿升、卢祖望等;明代有诗人卢镗 ;清代有诗人卢坤、知府诗人卢黄州等;当代有名未经传的"浙东诗客"江南才子卢军斌与天台文人"江南一庐"卢益民。 历史上卢氏家族文脉星火相承,代代相传。吾三十五岁曾作故乡浙东行四首述怀:

其一

韶华易逝双亲老,喜乐怀中现寂寥。

冷水村前茶树绿,甑完故里玉兰娇。

湖光竹影蓝天浅,白雪岩涯野草焦。

看挂花灯孩子笑,月明楼下闹元宵。

其二

昨日相逢万里长,和君夜榻尽中肠。

一蓑烟雨摘茶紧,半壁晨光种豆忙。

曲水回流声似瀑,云山转处脊如墙。

酸甜苦辣都尝遍,至味人间是故乡。

其三

太阳朝起海东边,我自登临揽江天。

飞瀑石梁题夏木,国清寺里染秋烟。

南黄古道枇杷落,琴水山庄笋菜鲜。

放鹤青山书作伴,刀光剑影爱逃禅。

其四

满目青山鹤影寻,浮苔遍野紫竹林。

情深入世三生叠,恩怨交织一梵音。

淡淡时光轻耳目,悠悠岁月洗尘心。

兰花漫道梅花落,活在俗间不见琴。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庚子年初,武汉遭遇新冠肺炎病毒,是一场瘟疫,从一个城市漫延全国封城封村。正月我从陕西西安回归故乡天台山抗疫,栖居柘溪畔之琴水山庄,感山乡仙居魅力与天然材物丰富,偶作浙东天台山春吟诗:

其一

忆少天台住,骑牛五洞桥。

登山寻竹径,入涧绕梅梢。

回首青岩壁,复观绿叶蕉。

春深花意重,冉冉透云霄。

其二

独具英雄骨,巍峨东海巅。

昆仑藏琇玉,台岳隐和仙。

众鹤闻经去,群峰释道传。

暖阳驱疫气,万户种良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三十七岁后因感应佛法,潜居修心礼佛、四海云游,访道求仙,崇慕仙宗十友。仙宗之一卢藏用乃卢氏仙宗之祖。近日得缘识交本家五品官封之"江南一庐"卢益民先生,意趣相投,竹林相交。人称其"卢霞客”,游历四方,擅写游记,文采飞扬。祖居白鹤山口上卢遇仙地,泛交友,善吹箫,近日结伴同游天台白鹤桃源、护国寺、桐柏宫、石梁敕封潭、泳溪、紫凝山诸地,作天台山访仙三首相赠,题记:史载汉代刘元、阮肇于天台白鹤桃源采药遇仙姬,人仙结合,归来己历七世。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天上一年,人间百载。

天台访仙(一)

春分昼夜了无痕,

不问西东悟道心。

醉酒眠花天地外,

桃源深处遇仙姬。

天台访仙(二)

才绝东南十万里,

春风许我三千年。

一曲乡音箫声漫,

天台白鹤是仙家。

天台访仙(三)

桃樱斗艳春风里,

吹落明湖映碧霄。

洗却凡尘千万事,

紫凝夜月卧听箫。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清明节 ,故乡浙东天台山诗记。

卢军斌:字漏之,号时雨堂、卧庐、天台仙翁,出生于浙东天台山。人称“浙东诗客”、"江南才子”,诗文书画印皆修。三十七岁后潜心礼佛、四海云游、访道求仙,崇慕仙宗十友。现栖居浙东剡溪平顶书院及成都新都时雨堂两地:读千古文,友天下士,静心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