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留学生采访实录:没必要回,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4月2日,中国驻英大使馆将包机陆续接回就读英国中小学1.5万小留学生包机回国。这一举措让焦急的在英小留学生家长看到了希望,大大降低了回国风险,可是,小留学生回来了,二十出头的成年留学生对于回国的考虑又是如何呢?

本文采访了七位此刻身处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疫情之下,来听听他们真实的思考和呼声。

7位留学生采访实录:没必要回,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1,能选择回国吗?

"我们班70多个人,大概回国了有10多个吧。想回的基本都回了,大部分都选择不回国。比起回国飞机上十几个小时的封闭环境,我觉得在家待着不出门更安全吧,我另外三个中国室友也不打算回去。" 微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签证到期不得已回来的,本来申请了博士想赶紧回英国接着读,没成想就回不去了。" 丫丫——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

"不打算回国了。机票贵,回国路上风险大,一来一回太折腾。并且我没有国内的医保,只有西班牙的商业保险,所以对我来说,留在西班牙独自隔离就是最安全的。" 苏振宇——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在读应用经济学博士。

"机票被取消了两次,最后是3月25号回国。飞机上95%都是留学生,气氛比较紧张,大家都不说话,十几个小时都没人上厕所。" 丁一滕——英国金·史密斯学院就读的青年戏剧导演。

7位留学生采访实录:没必要回,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机票刚被取消了。周围7个毕业的同学,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两个人回国,其他人都留在日本找工作。" 安杨——刚毕业于日本上智大学。

"当地的美国人没有一个戴口罩的,我有点害怕" 陈慧仪——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就读。

"回国路上反而危险,打死不出去,买了瓶老干妈,做砸了就加点料吃。"——陈慧仪男朋友。

7位留学生采访实录:没必要回,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陈慧仪和男友将照片发布在朋友圈,以这种方式向国内家人报平安。受访者供图。

2,因为戴口罩,我受到了歧视

"我刚进洗手间,就有一群戴头巾的土耳其女人立马用头巾捂住嘴开始大喊大叫,我也不知道在说什么,然后清洁阿姨就把我单独带到了残疾人厕所。" 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的丫丫回国时因为戴了口罩而受到歧视。

在国外,因戴口罩而遭受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西班牙生活6年的苏振宇深知国外民众对待疫情的盲目乐观,他告诉本文记者:"阿利坎特当地的医院里没有一个戴口罩的外国人,就连给我看病的医生也没戴。我问他,为什么不戴口罩?他十分淡定地回答我,我们一点都不害怕。"

7位留学生采访实录:没必要回,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而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留学生微微表示,曼城的情况稍好一些,自己并没有受到歧视,但瘦小的女生受歧视的概率变得很高。"特别是瘦小的中国女生,戴着口罩走在路上会被骂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


7位留学生采访实录:没必要回,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3,回国实录

机票屡买屡退,屡退屡买。

早在1月就购票成功的丁一滕也经历了两次退票风波,最终于3月25日在希思罗机场顺利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机上的人像《生化危机》里的工作人员一样,全副武装,护目镜、口罩、防护服、鞋套、手套一应俱全,气氛特别紧张。"丁一滕的座位靠着飞机洗手间,机上飞行10多个小时,除了妈妈去了一次厕所,其他人始终没去过一次。

疫情下的飞机上,他身边十几个乘客全程没有开电视,表情严肃。"整个飞机大概95%都是在英留学生,年龄在18-20岁左右,年纪小都比较紧张。"他补充道。


7位留学生采访实录:没必要回,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3月25日下午2点,丁一滕所乘班机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落地,海关工作人员上机对乘客依次进行体温检测,足足进行了4个小时。几个出现体温异常的乘客被海关带走,其余乘客再次进行留置调查,检测,填表。

3月26日凌晨1点,所有检查完毕,该航班暂无异常的乘客被送往武清区酒店集中隔离。每天的隔离费用约300元,包括酒店住宿、餐食,均为自费。

7位留学生采访实录:没必要回,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4,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

在西班牙阿利坎特的苏振宇注意到网上关于留学生该不该回国的话题,有评论出现质疑归国人员的声音,甚至认为留学生回国是"千里送毒"等偏激言论。苏振宇认为这一说法过于极端。

苏振宇表示,身边想回国的朋友并不多。"能做好个人隔离的话,就没必要回。现在境外输入案例明显,实在没必要自己折腾,也给国家的医疗系统增添负担。"他说道。

"我赞同西班牙大使馆的号召,不流动就是最大的安全。"苏振宇对本文记者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丫丫、微微为化名)

采访、文 | 潘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