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超牛"90后教授:本科毕业4年拿下香港博士学位,如今成985大学博导!

2012年,从东南大学本科毕业的

鲁聪,前往香港攻读博士学位,曾代表香港拿到了香港近十几年第一个研究生杯国际赛第一名。如今,学成归来的他成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最年轻的教授、90后博导。

江苏

鲁聪,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工系教授,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南京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

东大毕业,香港读博,他曾代表香港拿下一项"第一"

鲁聪2012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师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环境系梁坚凝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兴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其间在港府资助下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八个月,合作导师是ECC发明者Victor C. Li教授。2016年博士毕业后历任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现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江苏

本科时鲁聪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也是这次经历让他发现自己对这个行业设计相关的东西非常感兴趣。"那个时候仿佛有种力量拉着我,当时选拔赛一共5天,我就睡了一夜。我通宵做一个模型,到了白天进行测试,用各种极端测试把它摧毁掉,找出它问题,然后再通宵做一个模型......"最后四轮选拔和哈尔滨的全国赛,鲁聪都是全国第一名。

江苏

鲁聪老师代表东南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并获一等奖

来到香港之后,他了解到香港也有国际结构竞赛,但组织竞赛的老师并不在他的研究方向。他主动找到老师,毛遂自荐,自己在外面买材料,一点点拿电焊将模型做出来。最后,他代表香港拿到了香港近十几年第一个研究生杯国际赛第一名。

"我特别喜欢自己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会对一个东西特别痴迷,或者说满脑子都会想着这么一个东西,然后我就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好。我感觉我需要去找到能把一件事情做得特别好的专注状态。"

作为一名刚起步的科研工作者,鲁聪在专业领域已颇有成绩——主持国家"十三五"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博士后期间参与多项香港政府资助科研项目(RGC/GRF),参与编写行业标准2部。在Journal of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Journal of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Engineering Structur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三年内引用200余次,同时为本领域多个主流期刊审稿服务。

江苏

鲁聪老师在北密歇根

作为一名年轻的博导,对于学生的培养,他沿用当年自己在香港和美国学习时的方式,即采取面对面的单独交流,而不是开组会让学生一个个上去报告。"我觉得这样效率更高,能够针对到每个人的问题所在,因为大家的方向其实都不太一样。当然目前学生也并不是很多,之后慢慢地也会尝试将两种方式相结合。"

满怀生活热情,热爱运动、自驾、摄影

在生活中,鲁聪老师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专业以外的世界,同样让他觉得十分奇妙。对于他来说,生活中的各种爱好都是良好的调节剂。

江苏

因为从小喜欢看书,他对文学方面一直兴趣浓厚,上学时还喜欢写现代诗。他也热衷于设计,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对家进行装修改造。在运动方面他同样经验丰富,他从小就喜爱运动,打篮球一直是他的乐趣所在,本科时他参加了学院篮球队,目前,他也是土木学院教工队的队长 。鲁聪老师热衷健身,力量举三大项成绩可以达到450千克,"如果东南举办一个健身力量举比赛,我觉得我跟学生比能拿到名次的。"他笑着说。

江苏

鲁聪老师日常健身照片

然而,与很多人涉猎颇广却浅尝辄止不同的是,他对任何感兴趣的方面都会研究得深入透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大概是"对感兴趣的东西特别容易着魔"。

他特别喜欢自驾,在美国时他刚学会开车拿到驾照后,花了1400美元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有时候一个人一天可以开1000多公里,并且他对汽车各方面机械结构和型号参数都如数家珍,经常自己在密歇根的雪地里爬到车底修车。

摄影也是他的一大兴趣,他的专注与热情在这个方面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在美国自驾游的时候,为了抓拍到日出出现在拱门中间的这一时刻,我应该是早上3:00爬起来,开车开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偷偷的溜进了国家公园,打着手电筒摸黑爬到悬崖边上,一直在那等到日出,虽然这个日出仅仅持续了两分钟就过去了。"

江苏

左图:鲁聪老师的电脑桌面——梅萨日出;右图:鲁聪老师在zion国家公园摄影

目前,年纪轻轻的他在科研领域收获颇丰。他常常思考,自己将来在土木这个行业,要对这个行业做出什么样的真正有意义的贡献,只有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让他的内心感到真正满足。

以热爱为由,以专注为理,以兴趣为伴。鲁聪用那份对科研的痴迷、对教学的诚恳、对生活的热情,谱写着东大人的故事。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东南大学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