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樂童年的背後,隱藏生活無盡的悲涼

有些電影,看似沒有表達什麼,卻又表達了很多;沒有刻意刻畫什麼,卻又讓人印象深刻。@妖妖的微笑


《泥之河》,是日本導演小慄康平的處女作,一經出世,便一鳴驚人。連續斬獲1981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日本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1982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旬報》年度10佳第1名、影史百大第13名等榮譽。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宮本輝的同名獲獎小說,導演通過一個孩童的視角,間接呈現戰後人們生活的艱難,同時,寄託了對童年、成長與人生的觀察與哀思。這部電影,之所以能讓當年初出茅廬的小慄導演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呈現出來的無與倫比的感染力,看似平淡剋制的鏡頭背後,讓人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

關於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是從故事本身以及情緒角度解讀,我換種方式,結合電影情節、導演的電影編排手法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進一步解讀他通過電影藝術傳達出的對命運的思考。在文章第三部分,我會結合對電影的理解,分享兩點現實思考與啟示。

孩子快樂童年的背後,隱藏生活無盡的悲涼

小慄康平式簡練客觀的電影編排手法,反而突出角色內心無法言及的矛盾掙扎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的小慄康平,深知語言對於文學作品的重要性,但他覺得,“拍電影跟寫小說不一樣,拍電影不一定要用語言來表達”,他希望自己電影中的人物,最好都是靜止的、寡言的,重要的是把感受傳達出來。

所以,小慄康平首次操刀獨立導演的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用花哨的語言、奇巧的鏡頭去吸引人,而是多用慢節奏、長鏡頭地展現角色的日常生活,就像一個客觀冷靜的旁觀者,將普通人的生存狀態一一展示出來,引導觀眾從自己的心態角度觀看,至於收穫,取決於觀眾自己當時懷著什麼樣的感情、有過什麼觸動,相比之下,這種方式,更能讓觀眾接近角色的內心。

1、以純真的孩童視角,反觀成人世界的苦痛

電影開端,觀眾便被引入了男孩小西的視角,他坐在窗前拖個腮幫,看著泥河上的居民生活、來往過客的悲歡。沒有畫外音、不用內心獨白,就是一種孩童的毫無偏見的視角,注視著這個世界。

小慄康平導演的這個敘事策略,儘可能地避免成人世界的雜質,展現孩童視角里的純真美好、殘酷冷漠,亦或是簡單的英雄和壞人,無論怎樣,都是不被任何思想體系左右的觀念,由觀眾來評判,只有這樣,觀眾看到的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隨著影片的展開,小西看到的越來越多:

  • 方才微笑著跟他分食物的大叔,轉眼就被碾死在馬車下;
  • 前一秒還在船上採沙蠶的老人,一眨眼就掉進河裡不見了,警察對待這條生命卻很冷漠;
  • 小西新交的朋友小龍,家裡破破爛爛,沒錢上學,在街頭遊蕩,同學們都不願跟他玩,小西卻跟他玩的很開心……

在我看來,通過孩童視角,孩子越是覺得不合邏輯、不可思議,越發體現成人世界的陰晦複雜,而這種複雜,更多是更大的社會背景所造成。反過來也說明,這種社會背景,正一步步通過傷害成人的方式,逐漸侵蝕到孩子。孩子在這個年齡,輕而易舉就看到了他們本不該過早接觸的生死離別、暴力、歧視和性,這樣一個社會肯定是壓抑的,最能發人深省。

所有這些,都歸功於導演把話語權給了一個孩子,用他的眼睛和心靈、渴望和傷感,呈現出一個個人生故事、社會狀態,讓觀眾藉由孩子的視角,體味一段深痛的個體成長。在童真裡表現滄桑,在短暫的快樂中描繪永恆的不幸,構成該影片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

孩子快樂童年的背後,隱藏生活無盡的悲涼

2、用自然流淌的影像,呈現時光裡的悲涼

才不過八九歲的小西,第一次在家裡聽男食客們說起“妓女”兩字,配上他們那猥瑣醜陋的表情,小西便明白,這應該是不好、骯髒的事情,雖然,他並不知道這兩個字實際意味著什麼。

他在朋友小龍家,見到小龍媽媽的第一面,脫口而出的是“你好漂亮,比我的媽媽好看……”見到如此美麗的人物,小西很開心,他歡快地跟小龍分享,我剛才跟你媽媽聊天了!他跟小龍、小鳳的友誼都很好,他以為可以一直這樣無憂無慮地玩下去。直到那一晚,小西無意中看到小龍美麗的媽媽在接客,他轉身一路哭著跑回了家。

那一刻,小西對美好事物的一切幻想,在腦中砰然崩塌,小小孩童難掩內心巨大的打擊,他什麼都沒說,只是哭著跑開了,誰都不理。那可以說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他突然看到了現實的殘酷、成人的醜陋,懂得了小鳳一直沉默寡言的原因,也慢慢觸碰到小龍小鳳內心深處的悲哀與絕望。

這一段,影片似乎什麼都沒說,但觀眾能感覺到,其中有太多信息和情感在無言中表達,觀眾隨著小西的情緒,共同悲歡。鏡頭自始至終都很平靜,卻產生出巨大的感染力。

在我看來,整個影片很多處都有這種操作手法的痕跡,情節沒有設置太大的起伏,只是用慢慢流淌的畫面,展現童年那矇昧混沌的時光裡,流淌出來的一首首悲歌,平淡卻又刺痛人心。只是那一首首悲歌,囊括了貧窮、死亡、賣淫等無數個黑暗因素,構成童年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孩子快樂童年的背後,隱藏生活無盡的悲涼

剋制的鏡頭語言下,隱藏導演對生活的哲思,平靜的角色情緒反而引發最大的共鳴

《泥之河》中,那條河對人們的生活很重要,無論是清潔盥洗,還是打漁捕撈,亦或是沿河生存,人們都理所當然地靠近它,電影故事也就以這種貼近生活的方式展開。小慄康平說,

“泥之河”這個片名,表明河由水和泥構成,守著它,小孩子們一方面享受到如水般清澈的快樂時光,另一方面,卻要面對包圍他們的沉重粘稠、甩也甩不掉的泥沼般的現實,在這種痛苦的環境下滋養成長。

所以,在畫面的處理上,小慄導演出乎意外地使用了樸實凝重的黑白色調,用冷靜沉緩的節奏,演繹起泥之河邊上的悲歡離合。

1、獨特的影像構圖,呈現生活苦痛的本來面目

影片畫面中,常常有一邊是牆、門框或者橋欄杆等,它們靜靜處於那裡,或是供角色依靠,或是給人壓迫感,或是把人隔開,把單純的快樂和難以理喻的人生分隔開。影片中,這種分隔的最大化身,就是那條河。

這種構圖方式,實際是一種隱喻象徵,導演用鏡頭,將成人世界裡的酸甜苦辣揉進孩童的歲月。孩子看似單純快樂的童年裡,卻隱藏著他們不能理解卻又如影隨形的生活苦難。

影片中三個當兵人的命運,不是作為戰後背景鋪墊,而是作為事件滲透到孩子們的世界中。

小西親自感受到,原來自己的親生母親不是現在的“媽媽”,而是一位即將重症離世的女子,她和爸爸當年因為戰爭被分離;他親眼看到,拉馬車的大叔對失去一隻耳朵這件事毫不掩飾,又目睹大叔不幸被碾死在馬車下;朋友小龍漂亮的媽媽,丈夫在前線陣亡,原本富足的家庭,如今只能靠賣身度日。

這些都被小西看到眼裡,一件件敲擊著他幼小的心靈,他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苦難,無論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都成為他童年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導演還多處使用固定長鏡頭,將人物置於生活化場景,增加畫面表達信息的同時,便於展現人物的情緒。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現實中,每個人不一定總是主角,他隨時可能面臨困難、逆境,跟生活鬥爭,與生活共存。生活,有時給你帶來快樂,有時卻帶來無盡的痛苦。

在我看來,這樣一種畫面和鏡頭,都是站在表達人物內心的角度上,促使觀眾主動去探索角色,體會角色的感受,增加思考的角度。

孩子快樂童年的背後,隱藏生活無盡的悲涼

2、看似平靜無波瀾的角色情緒,卻能引起觀眾極大的情感共鳴

影片在表現人物的過程中,不過分摻雜喜與悲,比如,對小鳳小龍姐弟倆心中的創傷,並未進行誇大描繪以博取同情,也沒有特別偏重於任何人物的立場,鏡頭只是隨著他們的生活過程,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同樣,影片裡也沒有悲傷的哭喪場面,沒有血淋淋的戰爭鏡頭,只記錄簡單的小人物們艱難的生活,卻讓人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傷害,以及小人物們心靈上的創傷。

在我看來,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心處看人生,所得到的觸動才是最打動人心的,因為,這樣的共鳴不侷限於導演的設定,而是觀眾結合自身的情緒,有自己的感悟,才能延伸出更多東西,增加回味的綿長。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覺得裡面的故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似乎都經歷過,感覺離自己很近。

孩子快樂童年的背後,隱藏生活無盡的悲涼

基於電影《泥之河》,我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對人生的幾點感悟

《泥之河》是一部能讓人回味很久的電影,它的故事裡有很多人童年的影子。

那些曾朝夕相處的小夥伴,轉眼就失聯了,相伴而來的,是我們童年的結束;很多人,小時候恨不得穿一條褲子,長大後再見,已是隻停留於寒暄的陌生人;那艘遠去的船,就像我們的童年,無論怎麼呼喚,再也回不來……

1、人生總是在不斷失去中,收穫成長

影片最後,小西沿著河流一路小跑,不捨地追趕小龍家的房船,我們能感受到,他想追回的,是逝去的友情、遺失的童年,但最終,友情沒跟他告別、童年也沒有再回來,無盡的哀傷之後,換來的是小西一夜之間的成長。

成長當然是珍貴的,但是,總會伴隨陣痛,那是對人生那種失去的惋惜和懷念。

永遠不要去計算人生的失去與獲得,因為相比之下,失去總是會比獲得多得多,要學會接受,輕裝上陣,不論在財富、愛情、工作還是其他方面,無畏失去,只要堅守心中那片清澈與寧靜,你將會收穫最寶貴的成長。

孩子快樂童年的背後,隱藏生活無盡的悲涼

2、人生無常,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影片中,在戰爭中失去一隻耳朵的大叔,沒死在戰場上,本以為會長命百歲,還打算換掉馬車買個二手貨車,對未來還有很多期許,沒想到,下一刻就死在了馬車下。

生命無常,有時候,人生真的不需要有多麼完美,懂得珍惜才是最重要的,珍惜當下的時光,珍惜眼前人,過好每一天,善待每個人,尤其對愛的人好點,讓人生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快樂。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無法預知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活在當下。

結語:

《泥之河》總體來說,是一部非常令人感懷的電影,讓人百看不厭,它寄託了導演對人生的思考、呵護與尊重,耐人尋味,每個人都能從中引發觸動和思考,這是整部電影的真正魅力所在。

在我看來,看完這部電影對人生又有了更為完整和深入的思考。生命難免傷痕和苦痛,很多人都在負重前行,但重要的是,不能忽略人生中那些美好,願這些人都被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