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34條】葛根黃芩黃連湯 解表清裡熱裡熱重 急性腸炎

【傷寒論第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半斤40g 甘草二兩10g(炙) 黃芩三兩15g 黃連三兩15g右四味,以水八升1600ml,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400ml,去滓。分溫再服。

提綱:下利 裡熱重 表邪輕 熱利:那麼大便粘穢、暴注下迫、下利肛熱等證。相當於細菌性腸炎,食物中毒等。

太陽中風桂枝湯證,誤用下法,導致表邪內陷入裡,出現腹瀉不止。

“脈促”,指脈數而促迫。脈數為裡有熱,同時反映人體陽氣為盛。

“表未解也”說明表邪沒有完全內陷,間接說明陽氣還盛,有抗邪外達之勢。

表邪未解,使表邪束肺,裡熱迫肺,造成肺氣不利,所以喘。裡熱逼迫津液外越,故汗出。

這裡面沒有說明的表裡皆熱的時候,應該有故發熱一證。

葛根味辛性涼,既可解肌熱,又可清腸熱,還可升胃腸津氣。先煎葛根,是取其解肌清腸為主。

黃芩、黃連苦寒專清裡熱,堅陰以止利。

甘草扶中護正,調補下利之虛,助正以祛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