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

《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

張愛玲&梁太太:

她永遠不能填滿她心裡的饑荒,她需要愛――許多人的愛……

《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發表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她說成名需趁早,彼時,23歲的她夾著一封推薦信和《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的稿子怯生生的敲開了紫羅蘭小築主人家周瘦鵑的門,而後,她就名滿了天下。

《第一爐香》中的梁太太是一個年輕時就嫁入豪門做了姨太太的女子,但她永遠不能填滿她心裡的饑荒,她需要愛,許多許多的愛,老頭死後,留給了她大批的財產,但這終不能讓她滿足,她陪養年輕女子,為她網絡男人,供她每天在男人堆裡遊戲度日。

都說作家的作品多多少少反映了作家的生活,那梁太太會是張愛玲生活中的誰呢?

我想大致是她母親黃逸梵有所關聯的。都說母親是偉大的,可以為孩子做任何事,但其實事實上很多人都不是。黃逸梵是一位裹著三寸金蓮的舊時婦女,但她卻是一位夢想著自由的新式婦女。她與張愛玲的父親成婚,生下張愛玲和張子靜之後,丈夫張志沂開始流連花街柳巷,娶姨太太,她與之劇烈爭吵,最後一氣之下與小姑子出國留洋。

但張愛玲這位母親對滿清荒唐的遺風深惡痛絕,可也不是什麼有骨氣的節烈婦女,而是如梁太太一般流連於男人叢中,以攫取更多的愛來度日的空虛女人。說到這裡,其實張愛玲的母親和父親不過彼此彼此,都是對家庭和小孩極不負責任的家長,只顧自己醉生夢死。

張愛玲和弟弟雖然生活在逐漸沒落的貴族家庭,但就其生活的條件來說,不知比平常百姓好了多少倍,但正是這種貴族奢華靡爛之風,把這個家庭吹散得零落一片。

黃逸梵看似追求獨立自由,可她的精神並不獨立自由,她的獨立自由之舉不過是追隨那時的時髦。她出國留洋,不僅沒為自己撈到半紙文憑,也沒學到什麼像樣的本事,不過是虛耗時光,接觸到了一些外國的新式玩意,整日與男人們調情。

就這一點,梁太太比黃逸梵強,她起碼通過與原生家庭爭鬥贏得了一筆可以養活自己的優厚財富,而黃逸梵呢,處處有男人圍著她轉,不過生活卻是靠變賣祖上繼承下來的古董揮霍度日,連為子女用她一點錢,她也是要斤斤計較的。

《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

張愛玲因頂撞後母被父親毒打,關入小黑屋,逃出後尋到母親處,這位母親考慮的不是給多年不在自己身邊受盡了委屈的孩子一點安慰,而是如何解決掉這個麻煩。黃逸梵說要不用一筆錢打扮包裝她,讓她嫁一個好人家,要不用這筆錢讓她讀書,以期日後出人頭地。

也許《第一爐香》寫的就是此時張愛玲投奔母親處的一段心路歷程,畢竟書中主人公葛薇龍當時也是為了學業低聲下氣投奔梁太太,梁太太接受了她,卻也讓她在交際和學業中做兩難選擇。

父親兇狠殘暴,母親刻薄寡恩,就算自己是他們的孩子,張愛玲在他們面前一樣是小心翼翼。雖然母親收留了她,她也不敢輕易放肆,生怕被再次遺棄,成為無人問津的孤兒。

在小說中,葛薇龍求助姑母,似乎是有退路的,但在真實的生活中,從父親囚禁的小黑屋裡逃出來的張愛玲是沒有退路的,她唯有接受母親的生活和承諾的條件。我們可以想見,在那時候,張愛玲是在怎樣的決絕和痛苦下為自己的未來憂慮著。

她母親對她偶爾的熱情,是以帶她出去之便,與不同的男友約會。當男友出現時,叫她乖乖閃人躲在一邊,那種被自己母親當作抹布冷落的感覺,該是很不好受吧。

但她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人,她要愛,要好多好多愛,她還是小孩子,還要依賴父母,她不能給予母親需要的愛,所以只能卑微的退讓,讓別人來填補這位置。

在這篇小說中,張愛玲沒有正面描寫父親形象,只是借姑母梁太太之口,指出了父親是個受傳統思想影響極深的老古董,且脾氣暴躁,一意孤行。而對梁太太極盡算計之能的描寫,讓我們得以窺見些許她與母親相處時那種小心應付的情景,她終不過是母親手中一枚權衡利弊的棋子,無法擺脫她的掌控。

葛薇龍&張愛玲:

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在小說中,葛薇龍一步步走向墮落,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大家都感嘆她是一個清醒的墮落者。可是有誰知道,故事一開始,便早已註定了結局。

我們從一出生起,雖然我們不愛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也不愛我們,但我們就是想要他們的親近,特別是母親的親近,那是一種本能的渴望。

雖然這句話,是葛薇龍對花花公子喬琪喬說的,但彼時,張愛玲並未戀愛,我更相信那其實是一個不被愛的孩子,對自己朝夕相處的母親說的。

母親對張愛玲是應該有愛的,但她卻從未用行動讓張愛玲覺察到這份愛。從記事起,母親就拋下她姐弟遠走,那顆還沒有被愛澆灌醒的心就此封閉,對人世的一切感情產生懷疑,不敢輕易試探,但那顆缺愛缺懂得的封閉心靈,一旦抓住一個希望投注的對象,是很容易明知是深淵也願深陷的。

《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

生活的可悲之處往往就在於此。書中葛薇龍讓人長噓短嘆的人生,讓人深陷又走不出的心傷正是因為此。如果她是天真她是傻,我們至少在讀完之餘,還可以給她一些忠告,告訴她該如何做,但正是她這份比讀者更清醒的墮落,讓我們無言以對,心只有一圈一圈的陷落,以致失了語言。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該是有多麼沉痛的認知和無奈啊,所有的語言都是多餘,所有的救贖都是惘然。自己所有的選擇都只是自己一個人的決定,是為了取悅我們自己,與任何觸發劑無關。

“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這是一個獨立靈魂的獨白,但唯其獨立,更顯蒼涼。在張愛玲的世界裡,原來她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早已摒棄了種種俗世的牽絆。愛與不愛,與你的表演無關,愛或不愛,只與我的心和決定有關。

梁太太、喬琪喬,書中所有參與遊戲的男男女女,都在表演愛情,都在刻意的躲貓貓,只有那個不小心被抓住的人才是失敗者。但身在這場性愛遊戲中,唯有葛薇龍不作戲,愛了就愛了,不顧一切,飛蛾撲火,雖然明知是遊戲,但就她一個人認真,她也願意認真。

母親供張愛玲讀書,經常口不擇言怨她,怪是她讓自己好久沒添新衣服,好久沒錢打牌、聚會,這些嘴上說說的話,張愛玲一一都記在了心裡。雖說父母供孩子上學是天經地義,但張愛玲攢夠了錢,第一時間還了。這是清醒,是薄情,但更多的是認真。

這世界誰都可以當生活是遊戲,但張愛玲絕不,連最親的人也絕不敷衍,她與弟弟、與母親、與父親都是這樣的認真。

張愛玲&喬琪喬:

薇龍,我不能答應你結婚,我也不能答應你愛,我只能答應你快樂。

張愛玲的小說寫得出色,唯其調情無人能模仿,沒人能出其右。她書中許多的調情語言都成了經典語錄,讓人傳頌不衰。但這一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她從小就生活在紙醉金迷的遊戲場,父親煙花柳巷,包養姨太太,母親處各色愛慕者川流不息,她小小的心靈和眼裡早已見慣了這一切。

但她一直是旁觀者,是天才,她把一切看在眼裡不參與,才在心裡把這一切描摩得如此清楚,而書中的喬琪喬就是一個從小生長在這種遊戲生活裡的種子,因是不受寵的姨太太所生的十三少,也就少了許多主家人的關照和旁人的注目,從小在這種氛圍裡自由生長,調情成了一種本能。

雖然喬琪喬本也是善良的,但唯其調情成了人生的本能,就成了一個十足的花花公子,處處留情而不顧後果。他的人生座右銘就是要“快樂”。

《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

從喬琪喬的行為來看,他並非不愛葛薇龍,只是那樣的原生家庭把他養廢了,父親喬誠爵士與一眾兒子都在歡場上混,母親也是歡場之人,他學到的人生唯一技能就是調情。說到調情,他可是高手,能讓情場老手梁太太幾次敗落其手,討不到一點便宜,能做到的也只有他了。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有很多調情高手,他們是天生的愛匠,卻各人有各人的結局。在《紅玫瑰和白玫瑰》裡,調情是王嬌蕊前半生唯一擅長的事,但不小心深愛卻被婚外情人拋棄,讓她成為了一個循規蹈矩願意付出的好女人;在《傾城之戀》裡,範柳原與保守的白流蘇調情,卻始終不願給她婚姻,只為自己愛上了她,她卻不愛自己,最後只能靠一座城的傾覆才成就了這個女人;而在《第一爐香》裡,喬琪喬是人群中最擅長的調情高手,可謂一生還從未有敗績,他從小在這種環境裡成長,又沒被加以什麼管束,雖然他能輕鬆考入華南大學,可以擁有許多其它的本事,但是,調情成為了他的本能,他收放自如的人生似乎只為了調情。

也許在張愛玲的心裡,只有愛而不得才會讓人有所改變吧,王嬌蕊經歷了一次求而不得從良了,範柳原經歷了一次無可征服執著了,而喬琪喬從無敗績的情場成果,讓他堅持了一貫的風格,繼續荒唐的生活下去,從不願承擔他本應在婚姻中承擔的責任。

喬琪喬是個採花賊,但他對葛薇龍並非沒有真心,只是調情成了他的本能,從無敗績的成果讓他堅持了一貫的作風,從無心想要改變。

葛薇龍雖然用交際來養活這個花花公子,心中受盡苦楚,但喬琪喬面對葛薇龍始終是周到的。婚前他與別人調情讓葛薇龍情感受傷,是他以為她理解他不結婚的,畢竟得到她之前,喬琪喬是言明瞭的;婚後他在家吃軟飯,也是婚前開宗明義協商好了的,畢竟婚後他除了不養家還要享受不變的生活品質之外,在感情上是沒有背叛葛薇龍的。

《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

喬琪喬並非一個無情之人,但他的成長環境讓調情成為了他的本能,掩蓋了他行為中其它的善。當他遇到葛薇龍,不由自主地說了那些話,當葛薇龍接受結婚條件,他也答應了忠於葛薇龍,但婚後他面對需要出去交際的葛薇龍時卻還是極其懊惱的,他說:

薇龍,我是個頂愛說謊的人,但是,從來沒對你說過一句謊,自己也覺得納罕。

總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認我是多麼可鄙的一個人。那時候,你也要懊惱你為我犧牲了這許多!一氣,就把我殺了,也說不定!

快樂,是青蔥年月裡,張愛玲想要的,但她終究也沒有得到半點。但現在,一個在如她成長的環境中長大的喬琪喬,除了有使自己快樂的本事,還能給予別人快樂,她定然是羨慕又崇拜的吧。這樣的一個男子,張愛玲就算是為了自己,也該會成全他這一次吧。

《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

青蔥年月裡,誰不曾夢著一段別人的夢,追逐過一條不知道歸路的路?那些為了生活憂慮的灰暗,那些為了未知的未來無端彷徨的苦悶,張愛玲都一一藏在了《第一爐香》燃盡的灰屑裡。

此時的張愛玲正是那一爐剛點燃的沉香屑

沉香是一味名貴的香料。經《植物百科》介紹,沉香是沉香木植物樹心部位經過外傷或真菌感染刺激後,分泌大量帶有濃郁香味的樹脂而成。沉香木是特定科屬的植物樹汁的異化物,要產生結香的效果,必須有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是橄欖科、樟樹科、瑞香科、大戟科的四種特定科屬的植物。

第二,樹幹中有成熟且發育良好的樹脂腺(通常為三十年以上的成樹)。

第三,樹上曾有深違樹幹木質部的傷口,傷口可能是刀斧、自然力或蟲蟻所造成的;如果傷口快速痊癒,則不會結香。

第四,樹幹傷需被黴菌感染,傷口周圍的組織因感染產生病變開始潰爛,於是樹汁溝裡的樹汁受此刺激,而異化為膏脂狀的結塊,將四周組織封閉阻斷,以防止潰爛繼續惡化而擴散。

第五,沉香在生成上,由於不同的樹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不同的微菌刺激,事實上有許多不同的氣味變化。

《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

看沉香的形成,它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創傷性遺留下來的產物,且形成的沉香表現出質感和層次的豐富多樣,而反觀張愛玲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出身名貴,受盡創傷,而在不屈不撓中生成出來的一味獨特的沉香?

在這世上更可奇的是,有些人年輕時的巔峰往往會成為他個人人生的註解,而張愛玲的第一篇引爆文壇的《沉香屑·第一爐香》,正是她以後的人生註解,1995年,她在異鄉獨自一個人燃盡了她最後的一抹奇香。

這本書寫盡了張愛玲青蔥歲月裡的彷徨和絕望,或許喬琪喬是張愛玲那個最熟悉卻不想成為的自己,葛薇龍卻又是那個苦苦堅持而無比掙扎的自己,所以張愛玲讓他們兩個人在新年的狂歡裡,坐在清冷孤寂的車裡,透過車窗一起陷入到無邊的寒冷與黑暗中。

暗下去的是她少女的心境,冷下去的是對未來的期望,二十三歲,一腳在貧困一腳又要踏入社會,在這種情況下,孤獨與彷徨並存,希冀與失落雙生,他們誰又不是那個張皇又失措的張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