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两道门槛!中国突破新型拦阻索技术,解决歼20上航母最难天堑

空中加油和舰载机的起降被称为两大世界级难题。其中,空中加油技术又被称为“空中绣花”,因为高空高速飞行中的两架战斗机想要实现相对静止的状态,需要考验受油机和加油机之间的速度协调能力,从而快准狠地完成两机衔接。中国空军最早在1991年就已经突破了这项技术,推出了轰油-6与歼-8战机组成的完美搭档。而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又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偌大的航空母舰在茫茫大洋之上,就如一叶扁舟。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时,不仅要排除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精准的钉在航母跑道上,还需要在短短3秒内由极动转变为静止状态。


跨越两道门槛!中国突破新型拦阻索技术,解决歼20上航母最难天堑

当然这一切不仅需要技艺精湛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还需要可靠的拦阻索系统,因此拦阻索又被称为航母和舰载机的“生命线”。目前中国不仅连续跨越了常规拦阻和电磁拦阻两道门槛,与美国海军站在了同一方队里,而且马伟明院士研发的电磁拦阻索克承受90吨的拉力,比美军能承受85吨拉力的产品性能更加优秀。


跨越两道门槛!中国突破新型拦阻索技术,解决歼20上航母最难天堑

现代喷气式舰载机的着舰时速一般都在200-300公里之间,如果不经过拦阻,舰载机需要滑行1000米以上才能停稳,而航母飞行甲板长度只有200多米,所以现代航空母舰必须配备拦阻装置。虽然暴露在航母表面的只是一条钢索,但是作为航母系统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子系统,当时也仅仅只有美国、俄罗斯以及英国掌握着这一技术,就连五常中的法国也不会。我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基本上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因此我国当时希望能够从俄罗斯引进建造航母所使用的钢材和阻拦索技术,不过惨遭拒绝。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中国不仅突破了由Q235碳素结构钢组成的第一代国产航母拦阻索,而且马伟明院士仅用了美国人1/5的时间,就攻克了电磁拦阻技术。


跨越两道门槛!中国突破新型拦阻索技术,解决歼20上航母最难天堑

据悉,新一代的电磁阻拦索可以轻松提供90吨左右的拉力,具备自我诊断和维护提醒的功能,同时电磁拦阻索还能够精确控制力量的大小。不仅更好地适应核动力航母的需要,也为重型隐身舰载机的上舰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随着中国海军航母事业的发展,歼15重型舰载机已经渐感乏力,因此我们也急需一种隐身重型舰载机。之前军迷们关于歼20和FC31战斗机上舰的问题就曾争论不休,不少观点认为歼20由于体积过大不适合上舰,但却忽略了歼20重型战斗机的体重对其带来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航母“生命线”的突破,歼20上舰最难的一道天堑已被解决了。由此可见马伟明院士又给中国海军出了个难题,歼20和FC31战斗机经过一系列的改进,都具备上舰的可能性之后,到底选择哪一个好呢?


跨越两道门槛!中国突破新型拦阻索技术,解决歼20上航母最难天堑

CG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