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就像小樹一樣,是要任其發展,還是要砍掉枝椏?

曦夢媽媽


你好,我是小羽毛,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俗話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明了小時候的行為對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說明了我們如果想規範孩子的行為,從娃娃抓起還是特別有必要的。

第一,我們要從孩子一歲半到兩歲就要給其樹立規則意識。這也是孩子規則意識成熟的關鍵期。這時候行成的規則意識會伴隨他一聲,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規則,之後他的各種行為都不好規範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不能任其發展,因為他的意識裡沒有對錯,此時我們要給他灌輸正確的行為方式。讓他有了起碼的規則意識,以後,當他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習慣性的考慮考慮這件事這麼做對不對。

第二,當孩子五六歲時,他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但是現在他的抽象思維是不成熟的,許多認知並不能一步到位,正確認識。而且,這個時期也是他模仿大人的關鍵期,所以,這時大人父母要給其樹立正確的榜樣,並且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伴隨著孩子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的逐漸成熟,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此時只要稍微指正孩子就不會那麼費力氣了。

第三,古有孟母三遷,也證明了環境和人的影響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孟母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也是需要我們及時做出正確的影響的,不能任其自由發展。

好了,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習優襲


孩子可不能任其發展,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這其中不缺少壞的影響。任其發展只能毀了孩子的前程。

我帶的班級裡面的孩子很多腦子好成績成績差,平時班級活動都不怎麼愛參加他們的通病就是家庭出了一些問題。下面分享我的兩個學生。


其中有一個女孩聰明伶俐,學習也挺好,但是在初二下學期的時候突然之間不學習了。上課、上自習開始說話、嬉戲玩耍。作為班主任,私下找她談了談,從她口中得知他爸爸媽媽離婚了,而且互相推諉孩子的撫養問題,以至於一段時間都沒人管孩子。在說的過程中我看出了孩子對父母的恨。像這樣的孩子如果任其發展,最終只能長成一株雜草。

還有一個孩子上課沒有任何興趣每天上課遲到。我私下找他談過之後得知他的媽媽在外地打工,爸爸每天晚上打麻將,白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於是在他看來自己已經起得很早了。這些枝丫不修剪的話孩子的未來在哪呢?

教育不是小事啊,任其發展不可取。


蓬萊島勇士335


孩子肯定需要適當管教。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原因:

1.孩子就像小樹。春天來了,又到了給樹木修剪的季節,如果不修剪,旁枝消耗了過多的養分,影響樹木結果實。孩子也是一樣。

2.分辨是非。孩子還小,現在還分不清楚好壞,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家長的教導和管教。不經過管教,孩子很容易誤入歧途。

3.健康成長。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批評,把壞習慣都改掉,也需要表揚,好習慣繼續堅持。

總之,任何一個孩子在成長當中都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管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小甲老師


老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靈魂,簡而言之,就是心靈,就是品格。靈魂的工程師,就是塑造人的心靈品格的大師!

一棵小樹,無論你是什麼形狀生長在什麼環境,都有辦法讓你長成一棵能夠成形(型)的樹木。但是,已長大的樹木又不成形(型),那就毫無辦法使之成形(型)。

一個人的成長亦如此。“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即是很好的說明。人的一生,都在成長中,並不斷成熟。成年,並沒有終於成長,更沒有成熟。要說熟,實際上壽終正寢了才叫熟。所以,人,要活到老,學到老。這就是倡導的終身學習。

那麼,孩子的成長還是要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準繩,並做到收放有度。是育人而不是放養飼養動物。


心晴一號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既然孩子成長像小樹,以我們大家的共識,小樹成長過程中任其自然發展,不砍枝椏,有幾棵能成為棟樑之材的?如果您想要薪柴,就讓小樹自由生長;如果您想要棟樑,就要在它初生枝杈時狠心砍斫,給它向上生長的機會;如果您想要豐碩的果實,在它開花時要敢於掐“謊花”,在它掛果時要打掉小果。您需要什麼結果,就要有什麼管理方法。富有經驗的老農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這是生活的智慧。





聽雪細語


老話說:小樹在砍,孩子在管。孩子就像一棵樹,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樹木才能長的挺拔。如果,因為不忍心,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任其瘋長,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未成年的孩子,必須要管教,必須要懲戒,通過管與教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



晨墨的媽媽


不要太放任自流,家長是孩子的引路人,家長做好自身,給孩子樹立榜樣


汝姿藝術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看問者的出發點。確實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在給一棵樹不斷的澆水施肥,讓它一點一點的茁壯成長起來,直到能經風歷雨,獨自面對風吹雨打。而在這個過程中,小樹的根兒就是父母的教養與品行,這是孩子一輩子的根基,根基扎得牢,說明父母的教養好品行過關。但枝椏有可能會迷失方向生出些旁枝左葉,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及時的發現引導其重新迴歸主幹走向。這裡涉及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修理引導的過程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在修理,還是以真正愛孩子適合孩子的方式在修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有多少家長對孩子的生活起居方方面面包辦代替的呢?結果孩子一點主見一點生活自理能力一點獨立性都沒有,表面上是愛孩子這顆小樹長得很順利啊風調雨順的,但是實際上卻是害了孩子!想一想,我們陪伴孩子有多少年?孩子習慣了依賴的意識形態,凡事都要找個能給他做主的人,把人生的命運交給其它人左右,這豈不悲哀?所以,一定要先搞清問者的出發點,否則小樹容易修理過度,這樣一來還不如放手,起碼還孩子自由!


大板牙說教育


從小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規範和約束是有必要的,這個約束可以理解成樓主所說的“砍掉枝丫”。我姑且把樓主題目解讀成:孩子小的時候應該如何教育,是應該任其發展還是砍掉枝丫。


孩子的教育問題大多源於6歲前的教育方式。


一、0-3歲兒童大腦神經網絡建構80%,3-6歲大腦神經網絡建構剩餘的20%。家長不妨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01、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有效科學陪伴孩子成長?


如果你極需掙錢,如果你事業太重要,如果你沒有時間親自哺育,那你暫時不適合要孩子,否則,極有可能事業做大時孩子已經成陌路人…


很多家長用”經濟模式“養育孩子,如買了很多玩具,甚至網上傳出一位媽媽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結果3歲左右的孩子對手機產生依賴。只要手機不給他就嚎啕大哭!地上打滾,當給到他手機立刻就不哭了,自己玩個不停!


專家指出:0-3歲兒童大腦神經網絡建構80%,是大腦神經成長,構建關鍵期,如果孩子每天玩手機超過20分鐘以上,大腦神經網絡就會遭到破環!結果孩子“智商、情商、靈商”指數就會下降!嚴重的6-16歲時就會表現:多動、易怒、離群、孤僻、兇狠…言無應答!罵不管用!



02、你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然而是一個只需要別人關心你、而不願意關心別人的人;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然而是一個對生活瑣事沒有耐心,也極不情願做這類事的人;


建議您要考慮一下,把孩子送到專業機構,你和孩子一起參加關鍵期的訓練,這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6-16歲就不會表現出:自私,冷漠、不專注等狀況。


專家指出:很多父母對生活瑣事沒有耐心,孩子成長過程中”專注能力“極差,上學就很笨!很多家長看孩子玩耍,經常打斷孩子的遊戲,結果孩子天生的專注能力遭到破壞。提醒各位家長,0-6歲期間在遊戲中訓練專注力,是最好的方法。


03、你是否知道孩子身心發展的幾個階段的關鍵期,每階段你需要做什麼來完成對他的“身心養育”?


撫養的內容哪些在先,哪些在後?哪些是基礎性的身心撫養,哪些是影響一生的撫養?如果你以為你的孩子生出來後會自然長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會失望,後悔的是你!吃虧一輩子的是孩子!


心理和身體發展有關鍵期:當你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種種“毛病”時,你再行動已晚。

專家指出:0-6歲關鍵期指標

0--1歲:大腦神經網絡建構“八大飛躍”發展的關鍵期!

0--3歲:“人格、習慣、性格”的養成關鍵期,要不斷的用環境和條件反射刺激去影響孩子的發育。

0--6歲:“九大智能敏感期”訓練和激發的關鍵期!

0--6歲:“機會腦、環境腦、情緒腦、結構腦、網絡腦、動態腦”六大腦的激發和訓練培養關鍵期。

0--6歲:“智商、情商、體能商、環境商”進行環境影響和刺激!

抓住8大飛躍,9大敏感期,你的寶寶定成材!

做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於明白撫育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教育期。


二、孩子言語發育需要“愛的聲音”


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這種人在需要與人交流或溝通時往往具有障礙。


這種障礙出現在幼年1.6-3歲“語言敏感期”,當人6歲左右就會表現出來,一般孩子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不是他乖,而是他的言語表達出了問題。俗話說:人怕登高當眾講話!進入青春後期至婚戀期(一般20至29歲)時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提示: 孩子幼小的時候(尤其3歲左右)只有物質撫養是不夠的,不管他是否反應,也不管他能否聽懂,撫養人在照顧時,言語表達一定要多…


為他讀誦大量文章、經典、各種語言信息,充分刺激大腦語言神經網絡建構。


當然0-6歲關鍵期內,不止語言關鍵期一個,還有4.5-5.5歲閱讀關鍵期、3.5-4.5歲藝術關鍵期、2-4歲秩序敏感期等9大敏感期和0-1歲的8大飛躍期!



三、在孩子6歲前,對他說“不”!


身心撫養的第一步是情感撫養,可令許多家長困惑的是:他們用全部情感和心血培養起來的寶貝,卻有一天突然讓父母覺得那麼陌生,那麼敵對,那麼可怕…


有的孩子在父母看來一直挺老實的,怎麼有一天就讓家長不再省心了呢?


甚至,自己對孩子那麼好,有一天他怎麼就因為幾句話居然自殺了?有的稍不滿足他就離家出走了呢?


原因在於:孩子的成長需要“理性的愛”,不是“過渡給予”,“過渡滿足”,更不是“百般遷就”!


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剋制、忍耐。


在孩子3-6歲,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學會,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大鬧一場,然而這樣的經歷是鍛鍊他忍耐、毅力最好方法。

提示:獨生子女,確實做到很難,特別是隔代溺愛幾乎無法迴避!全家給孩子養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很多家長不得不送到科學的專業一些的關鍵期訓練中心,實在是明智之舉!

(文章專家部分的建議來源於陽光番石榴兒童運動館)


運動育兒團


孩子的成長就像小樹,想要成才,小側枝一定要砍,將來才能長成大樹。

孩子三歲之前是性格培養最佳時期,做父母的這時候一定要犧牲一人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多感受愛,有一個健康陽光的性格。

小學三年級之前,要多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比較聽話的,你怎麼說就怎麼做。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這時期形成以後,等到初中,高中,孩子學習會越來越受益,家長也越來越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