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泵的組裝工藝、故障及維修,知識點都在這呢!

更多關注同名公號:安全知識庫(aqzsk001)


離心泵組裝工藝


一、裝配工藝守則


1、裝配中的一般要求


1.1 泵的零部件必須是合格品,並已完成各防鏽處理。

1.2 零部件在裝配時要清洗乾淨,不允許有油汙、髒物和鐵屑存在。

1.3 對碳鋼和鑄鐵材料零部件外露的加工表面應塗防鏽油或油脂。

1.4 泵組裝後必須有泵旋轉方向的箭頭標誌。

1.5 泵組裝後必須進行標識,方法按Q/SPCN.G.28001《產品標識及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標準規定執行。

1.6 泵性能試驗合格後,應除淨泵內積水,對碳鋼泵體流道、碳鋼葉輪流道和外表面,碳鋼泵軸等件應塗防鏽油或油脂,參照《泵整機防鏽工藝》。

1.7 泵包裝前應對泵體的進出口安裝5mm厚Q235-A材料的盲板。若有配套的法蘭,也同時安裝在盲板上。


2、部裝和總裝的要求


2.1 平鍵及軸承裝配時,不得用鐵錘直接敲打,應該用木錘.銅棒等或專用裝配工具進行裝配。

2.2 軸承內徑是r6和s6等過盈配合時,要實行熱裝,溫度在80-120℃

2.3 雙頭螺栓與母體結合端要塗幹油,應保證長短一致,擰緊均勻。

2.4 在裝配過程中,要嚴禁零部件表面,尤其各配合、密封面被劃傷,以免影響裝配質量。


3、機械密封的裝配


3.1 在裝配時各結合面要嚴格貼合,摩擦面要塗工業凡士林潤滑油。


4、合裝


4.1 聯軸器組裝時應在內孔、軸頸和鍵塗潤滑油,裝配時用力均勻,防止衝擊損壞零件。

離心泵的組裝工藝、故障及維修,知識點都在這呢!

二、裝配


1、清洗:零部件必須經檢驗合格,材料代號符合圖紙要求,表面清洗乾淨,配合面塗機油。軸承箱內清洗乾淨塗耐油磁漆,自然乾燥24小時,經檢查合格後方可進入裝配。


2、軸承與軸的裝配:

軸承在加熱爐內加熱到90℃-110℃裝在軸上冷卻。先裝好軸承箱左面的軸承壓蓋,然後將軸承和軸的組件裝入軸承箱內,靠到左面軸承壓蓋上,測量驅動端軸承壓蓋與軸承外環端面的尺寸,CZ 泵在0.30-0.70mm,ZA 泵在0-0.42mm 間隙。如ZA泵軸承為配對使用,安裝使用縮緊螺母將軸承鎖緊到兩軸承外環能相對輕微轉動即可獲得較理想的遊隙。


3、口環與葉輪、泵體的裝配

口環與葉輪、泵體裝配時,要注意使口環四周均勻地裝到葉輪或泵體中,以儘可能減少口環的形狀誤差。在裝上緊定螺釘或焊接好後,測量葉輪、口環的徑向跳動及兩者的間隙,所測值應符合泵組裝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對超差的部件進行修整。


4、密封安裝

4.1 集裝式機械密封安裝

集裝式機械密封安裝時,先用雙頭螺柱、螺母將密封安裝到泵蓋上,待泵軸穿入密封軸套中,軸承箱體與泵體聯結好後,將密封上的止動墊片移離軸套。


安裝時為減少O 形圈的磨損,O型圈所經過的部位可以塗有潤滑,但乙丙膠圈應用肥皂液或水潤滑。


4.2 填料密封安裝

填料密封安裝前,應根據軸套外徑的確定每一圈的長度,稍壓扁後,纏到軸套上,推入填料函中,若有水封環則按照要求一併裝入。填料裝完後,用填料壓蓋均勻的壓緊。


5、裝葉輪

對單級泵,葉輪應做靜平衡試驗,並達到技術條件的要求。將葉輪裝在軸上用螺母擰緊後,把整個轉子裝入泵體內,用螺母擰緊。


對多級泵,葉輪除做靜平衡試驗外,還要進行轉子部件的試裝,將各葉輪與軸裝在一起,做好標記,做動平衡實驗,實驗結果應達到技術條件的要求。


安裝時將平衡鼓、軸套和所有葉輪向右推,至首級葉輪、軸套分別靠到軸肩上,測量軸套與平衡鼓間隙,使其≥0.5,若間隙太小,修整平衡鼓,使間隙達到要求。然後將帶有首級葉輪的軸裝入入口殼體上,逐級把葉輪和帶有導葉的中段殼體裝到軸上直到出口段,用螺桿固定泵部件,裝上平衡裝置,密封及軸承部件,確定轉子正確的中間位置,調整好圓錐軸承的軸向間隙0.04-0.06mm.


6、臥式多級泵軸承箱體的調整

多級泵非止口定位的軸承箱體在安裝時要進行對中調整。旋轉調整螺栓使軸承箱體做垂直和水平運動,分別測出軸承箱體在兩個方向上的極限位置,取其平均值,最後用鎖緊螺母鎖緊。打定位銷,然後再裝密封、軸承。轉子軸向調中等。


7、聯軸器安裝(泵頭已固定)


膜聯聯軸器安裝:

分別將聯軸器的泵端、電機端聯軸器安裝到對應的軸上,用百分表找正兩軸的同軸度(垂直方向上用墊片調整電機位置)使兩軸間的徑向跳動≤0.1,端跳≤0.05,達到要求後,裝上中間聯部分。在轉速>3600轉時,徑向跳動≤0.05,端跳≤0.03。如果使用溫度較高(大約大於130℃),應在泵運轉時的高溫條件下進行最終校正。


爪聯聯軸器的安裝:

與膜聯聯軸器相類似,將聯軸器兩法蘭分別裝到對應的軸上,用直尺調整相互位置。若轉速≥3600轉,應按膜聯的找正方法找正。


8、塗漆

塗漆應在清潔、乾燥的地方進行,環境溫度應不低於5℃,相對溼度不大於70%,若相對溼度大於70%,塗料應加適量防潮劑以防塗膜發白。


非鋼鐵金屬件、不鏽鋼件、鍍鉻、鎳、鎘、銀、錫等部位:滑動部、配合部、密封面、羅紋面,標牌和轉向牌不塗漆。


上述以外的泵零部件所有不加工表面、加工後非配合表面均應塗漆。


離心泵組裝實習指導


離心泵組裝工序的要求很多,實習中要仔細觀察,用心領會。現就一些重點工序的實習內容做一說明。


1、軸承裝配


軸承是整個泵的一個很關鍵的部件,直接影響到泵的使用壽命,而軸承的裝配對軸承的性能影響很大,因此對軸承的裝配有很多的具體要求,例如加入溫度、遊隙調整等等,在實習中去掌握、體會。


2、口環裝配


口環的裝配質量直接影響著泵的水力性能,而口環的裝配中易產生變形,為克服這種變形帶來的影響,生產中有一些修整方法。實習中可以看到口環間隙是怎樣測算的,形狀超差如何校正。


3、軸承箱體的調整


實習中觀察軸承箱體怎樣調整,調整到什麼程度,手感如何。


4、密封安裝


實習中要對密封的種類有感性上的認識。觀察集裝密封、填料密封的安裝方法。


5、聯軸器安裝


仔細觀察聯軸器在找正時怎樣測量怎樣調整。怎樣通過百分表讀數知道兩軸相互間的位置。


認識膜聯連軸器的結構、性能。由於實習時間較短,實習中要積極實踐,切記要注意安全。


泵常見故障、原因及解決措施


現 象

原 因

措 施


泵不出液

泵沒灌滿。

排氣,重灌。

吸、排管、葉輪雜物堵塞。

清除雜物。

吸入管有空氣吸入。

修理。

吸上高度太高

降低泵安裝高度。

吸入管過細,管路損失過大。

換同口徑管

泵揚程太低。

重選泵,更換葉輪。

輸送溫度高或介質易揮發。

降低吸入高度或倒灌。

電機轉向不對。

重新接線。

泵流量不夠

閥流量過小

更換大流量閥

吸入管插入深度不夠,空氣帶入泵內。

增加插入深度。

吸入管徑過小或雜物堵塞。

換管,清汙物。

葉輪腐蝕或磨損嚴重

更換葉輪

揚程不夠

葉輪腐蝕嚴重

更換葉輪

泵性能不符要求

重選泵

泵振動嚴重

泵與電機不同軸。

重新校正聯軸器

泵軸彎曲(超3倍允許值)

校正或更換

口環磨損

修正相關部位

軸承損壞

更換軸承,清除汙物,注潤滑油。

轉子不平衡

重做平衡

流量過大或過小

選相對標準流量點的80%-110%為宜。

出現汽蝕

視具體情況而定

軸承過熱

潤滑油不足(脂過多)。

添加潤滑油

泵與電機不同軸。

重新找正

軸承損壞

更換軸承

軸承精度過低

選用高精度軸承。

潤滑油牌號選用不當

重新選用


泵常用軸承簡介(SKF)


1.深溝滾珠軸承(6000型)


2.角接觸滾珠軸承(7200型)


3.錐型滾子軸承(31315型)


4.圓筒滾子軸承(NU207型)


5.止推滾珠軸承(51100型)


使用油浴式潤滑系統,如果操作溫度沒超過50-60℃,且機油沒受汙染,則一年更換機油一次。如果操作溫度為100℃,則每年更換四次機油。如果操作溫度為120℃,則每月更換一次機油,如果操作溫度為130℃則每星期更換一次機油。


軸承遊隙


1.在軸承安裝前自由狀態下的遊隙為原始遊隙,安裝後,原始遊隙減小,這時的遊隙稱為配合遊隙。由於負荷作用及內外圈的溫度差的影響,使軸承遊隙發生變化,軸承的實際遊隙為工作遊隙。


區別安裝前的遊隙與實際工作條件下的軸承遊隙很重要。安裝前的間隙(內部)大於運行間隙,這是由於配合程度不同、軸承內外環的熱膨脹的差異,使內外圈膨脹或收縮造成的。大體上軸承運轉中的實際徑向間隙稍大於零。


2.有關成對的單列角接觸球軸承、成對的錐形滾子軸承及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所使用的間隙是指軸向間隙。


3.軸與軸承的配合採用基孔制,軸承和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軸承內徑公差採用負方向,在相同配合條件下,軸承內徑與軸的配合較緊,過盈配合的內圈產生彈性變形(膨脹),遊隙減小或完全消除。


軸的對心對軸承的影響


據有關資料介紹,約有50%的停機是由於對心不良造成的,正確的對心將可延長設備的正常運轉時間,降低維修成本。不對心軸可引起:


1.軸承負荷增加。


2.軸承壽命降低。


3.油封磨損加劇。


4.增加噪音。


5.能源消耗增大。


歪斜的軸心會產生彎矩,使軸承產生反作用力,由於不對心所增加的約20%負荷將降低軸承壽命50%,是油封被破壞漏油,增加了汙物進入軸承造成損壞的危險。


軸承損壞原因很多,可能是由於超出預計的負載、非有效的密封或過緊的配合導致的軸承過小的間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