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說,國內頂層財富人群缺公眾典範


六神磊磊說,國內頂層財富人群缺公眾典範

六神磊磊


1.


擅長靠著金庸吃飯的網絡紅人六神磊磊最近在一篇誇獎阿里的文章中,提到了我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

他說,“我們幾乎各個階層都面臨一個問題:面貌模糊,在一些基本的東西上缺少共識。”

什麼意思呢?

六神磊磊表達的,是想說中國中產階層沒有長出一張清晰的臉,除了物質的東西之外,看不到群體性的氣質和典範的模樣。

同樣,他也認為,國內頂級財富階層也很缺一個健康、耐用、經得住多重標準考驗的公眾典範。

六神磊磊說,“數來數去,不過寥寥數人。”

畢竟這是一篇誇獎阿里的文章,我猜想,“寥寥數人”中自然就包括了馬老師。

六神磊磊原話則是,“希望馬雲能夠擔綱起來。”


六神磊磊說,國內頂層財富人群缺公眾典範

馬雲


2.


什麼是公眾典範呢?什麼又是頂層財富階層的公眾典範呢?

沒有誰給出過定義,至少沒有一個有共識的定義。在不同人的眼裡,公眾典範的含義或許未必完全相同。

按照六神磊磊的表述模式,我給頂層財富階層的公眾典範做一個大致的畫像:財富擁有量在線、價值理念在線,公共行為在線。

中國的頂層財富階層都是新貴,都是創造財富的一代,其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家。

本世紀初,那時我剛入財經新聞界不久。我記得那時財經媒體上常常討論一個話題,叫做民營企業家的“原罪”。

“原罪”這個詞是有些嚇人的。

中國的這一代民營企業家中,有不少人是在時代的縫隙中長出來的。有的打法律擦邊球,有的熱衷潛規則——在轟轟烈烈的GDP至上的時代浪潮裡,很多人暴發了。

揹負“原罪”包袱的一代民營企業家,是沒法成為公眾典範的。財富的來源模糊,也使得這個群體比較低調,悶聲發財,而不(敢)求公眾影響力。

隨著社會的車輪滾動向前,“原罪”二字沒人提了。財富的創造模式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科技新貴們擠入頂層財富人群中後,人們發現,這一群人的學歷更高,思維更活躍,更具有國際視野,整體形象似乎更佳。

這群人中有公眾典範嗎?大家可以盤點。


六神磊磊說,國內頂層財富人群缺公眾典範


3.


4月2日,有一位名叫王石的財富人物,刷屏社交媒體,也贏得了不少點贊聲。

事情是這樣的: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一次性獲贈2億股萬科股票,捐贈人是萬科企業股資產管理中心。

這2億股萬科股票,也是企業股中心的全部資產。

這些資產用來幹嘛呢?是設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科發展專項基金”。萬科將與清華大學一道,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萬科之舉深得人心。

消息稱,WHO原總幹事陳馮富珍將出任首任院長,萬科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出任學院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一下子,王石的形象光彩照人。

想當年,萬科靈魂人物王石的形象一直是很有光彩的。他不僅企業做得好,還爬很高很高的山,還好學——跑到歐美四處遊學。

後來,王石形象受損。先是在汶川大地震那年說了不該說的話,又在寶萬之爭中屢有不妥言辭,再是找了一位年輕的田老師——這位田老師不甘寂寞,經常講一些備受攻擊的話。

也許,人家老王根本就不在意做什麼公眾典範,而更歡喜那碗熱乎乎的紅燒肉。


六神磊磊說,國內頂層財富人群缺公眾典範

馬雲微博截圖


4.


阿里的馬老師當然是有智慧的人。

他創立了阿里帝國,然後功成身退,轉身做慈善,辦學校,並且很會進行公共表達。

想想看,在這樣一場百年不遇的全球大疫情中,有幾位頂級富豪站出來說了有擔當的話,做了有擔當的事情?

沒有言語,沒有行為,自然無法成為公眾典範。

一個有影響力的典範形象,光靠錢肯定不行。錢可以買奢侈品,卻很難買來精神的富足。而一個名貴的奢侈品包包,有時的價值不如一隻普通的口罩。

馬老師善於在各種歷史的節點中出現,並做一些事情。你可以說他擅長作秀,但一直堅持作秀,也就不容易了。

相比於馬老師中英文交替演講的口才,小學教師子女、華為老闆任正非並不擅長個人脫口秀。

任正非的個人形象,甚至很難劃入頂級富豪的人群中。當然,他也有很多的物質財富。

我一直認為,任正非創造的財富,絕不只是在物質方面。我更相信,他有極其遼遠的精神空間。雖然身在科技領域,但他同樣擁有一種生命的詩意。

馬老師算是公眾典範嗎?

任正非算是公眾典範嗎?

各位看官說了算。


《華人家族財富》所刊發的文章及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閱讀者請根據獨立判斷做出投資決策,《華人家族財富》不對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 The End -


撰文 喬書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